朱自清的少年时代,是在扬州邵伯镇度过的。朱自清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所以他还不满11岁,家里就开始为他张罗婚事。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1)

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对朱自清的亲事,最上心的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并不年迈的祖母。当然,朱自清的母亲也不反对,当时的朱自清,就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而他的母亲就像是身份尴尬的王夫人,因为她的丈夫比贾政更花心,明铺暗盖的姨太太有好几个。所以哄老太太开心是最重要。朱自清的祖母躺在烟榻上,在缭绕的烟雾中,对孙子说起那重复了无数遍的故事:你祖上本姓余,高祖是做官的,因为醉酒掉落楼下不幸身亡,你高祖母伤心不已,撇下年幼的儿子跳楼殉情。那个苦命的孤儿就是你的曾祖父,他孤苦伶仃,被一户姓朱的人家收养,随了养父的姓。你们朱家确实都是读书的天才,你曾祖父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居然还考中了进士,来到扬州做官。娶了苏北涟水花园庄(连云港市灌南县花园庄)首富乔家小姐为妻。老太太说到这里,眼神开始变得迷离,说话的语气也更加轻柔:花园庄真是个好地方,仿佛仙境一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园庄的女孩儿,个个出落得貌若天仙。尤其是乔家的女儿,更是万里挑一。十一岁的朱自清情窦未开,听祖母把花园庄、花园庄的乔家小姐,吹得天花乱坠,不禁心驰神往,稀里糊涂地答应了这门亲事。乔家小姐比朱自清大四岁,身材高挑,容颜姣好,可能是缠了足的缘故,走路的样子有些弱不禁风。简直就是清末版的林妹妹。其时朱自清的父亲正在外省做官,乔家对这门亲事也很中意,每年都会带了礼物,来朱家看望。少不更事的朱自清非常渴望乔家人登门,他对乔家小姐并无想念之意,可人家带来的诸如大麦饼、白薯干等礼物,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美食。而且这些礼物一般都是由朱自清独享,别人没有资格跟他来争嘴。可惜好景不长,乔家又来人了,不过他们没有带礼物,而是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天妒红颜,16岁的乔家小姐,因患女儿痨一病不起,不幸去世了。乔家小姐就是林黛玉的翻版,命运多舛,终究不能与心上人白头终老。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2)

对于乔家小姐的夭亡,朱自清并没有伤心,毕竟他才十二岁,还不懂红颜多薄命,错过的也许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反倒是他的祖母最伤心,从此再也不过问孙子的亲事。朱自清的母亲开始沉不住气了,儿子已经十二岁了,亲事还没有一点着落,万一其他姨太太的儿子捷足先登,她就太被动了。朱自清的母亲是个很有办法的人,她借口做新衣服,找来一个裁缝,给她的宝贝儿子做媒,物色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儿。之所以请裁缝来做媒,就因为裁缝走的人家多,见过太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户小姐或者小家碧玉。朱自清的母亲果然是女中诸葛,她的锦囊妙计很快就收到奇效,见多识广的裁缝说:当地有个财主,他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待嫁闺中,只不过妹妹是庶出。同病相怜,朱自清的母亲,对姨太太有种天然的排斥,一锤定音地指出,亲事要讲究门当户对,庶出的女儿,配不上她的宝贝儿子。于是裁缝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财主家,并把朱自清母亲的话复述了一遍。财主听了很不高兴。自古妻不如妾,他爱屋及乌,对庶出的女儿更疼爱一些。现在朱自清的母亲竟然视他的宝贝女儿如敝履,财主焉有不生气的道理。这个财主也是个睚眦必报的家伙,他对裁缝说:要想娶我的女儿,还要看看那小子配不配,你回去说一声,我要见一见朱家的孩子,别委屈了我家女儿。财主要提议虽然有些蛮横无理,可架不住朱自清的母亲对儿子有信心,她把儿子精心打扮一番,然后让裁缝带了朱自清,去到当地一个茶馆里去见未来的岳父。财主一见朱自清,还想羞辱他一番,先是让他走两步,又对他品头论足,最后竟然问朱自清读过哪些书。果然是浊世佳公子气度不凡,朱自清表现得不卑不亢,有问必答,那财主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聪明伶俐的孩子,当场就表示,这就是他未来的乘龙佳婿。这次相亲,对朱自清来说,只是圆满完成母亲交给他的任务,至于这对他意味着什么,朱自清虽然聪明,却还是懵懂无知。朱自清的亲事有了着落,他母亲喜不自胜,总想看一看未来的儿媳妇到底有多美貌。于是就派一个亲信的女仆,到财主家附近假装买东西,暗中观察他家女儿的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女仆终于见到了财主家的女儿,而且两个人都见到了。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3)

女仆马上回来报告:财主的大女儿相貌如花,宛如贵妃再世,坐下来能够塞满一张太师椅。庶出的二女儿模样虽然比姐姐更标致一些,可远不及姐姐富态,高高瘦瘦的,一看就是个没有福气的人。女仆对财主的大女儿不吝赞美之词,全然没注意到女主人脸色越来越差,竟直接命她把裁缝找来,求他再辛苦一趟,找财主说,还是庶出的二女儿更合她心意。还在喋喋不休的女仆百思不解,女主人为什么看不上能够塞满一张太师椅的大小姐,却选细脚伶仃,还是庶出二女儿当儿媳妇。便直言女主人要悬崖勒马,不要以肉取人。朱自清母亲嫌女仆啰嗦,让她闭嘴,并训斥她说:胖了不能生育。还现身说法,在周围认识的人中间,找到好几个身材丰满,没有生育能力的例子。女仆心中不服,因为过于瘦削,不能生育的女子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女主人却只字不提。很快朱自清的母亲就再也不用为未来儿媳妇的胖瘦问题操心了。裁缝被财主赶出家门,朱自清和他女儿的亲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裁缝受了委屈,发誓再也不多管闲事,况且朱自清的母亲也不想再找人做媒。“媒人的嘴,骗人的鬼”,他们说的话,一句也靠不住,耳听为虚,只有自己看中的,才最合心意。“三步之内,必有芳草”,最多也就半个月,朱自清的母亲在牌桌上,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娇憨顽皮,蹦蹦跳跳,有说有笑的,半刻不肯安宁。生得也是眉清目秀,一个美人坯子。朱自清的母亲一见之下,就喜欢的不得了。暗中差人打听到:这小女孩尚未许人,和朱自清同岁,她父亲也是做官的,双方称得上是门当户对。朱自清的母亲又求人上门提亲,人家也非常痛快地答应下来。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4)

然而好事多磨,订婚仪式都准备得差不多了,突然有个多事的老妈子,神神秘秘找到朱自清的母亲,对她说:那女孩是抱养的,她的母亲是扬州鸣玉园的“女校书”(才华出众的妓女),生下女儿不久,吞阿芙蓉(鸦片)自尽了。不过这女孩儿的养父母很好,对她视如己出。就这样,一桩好端端的亲事,被一个半真半假的谣言搅黄了。这对朱自清来说还无所谓,但对那个女孩儿却是致命的打击。她因此忧伤成疾,也患上了女儿痨,吞烟自尽了。转眼到了1911年,朱自清也有14岁了,亲事还没有着落,偏巧他的父亲又患了伤寒,卧床不起,接连找了几个大夫,都不见起色。最后朱家只得花重金,请来扬州名医武威三来给看病。武威三果然名不虚传,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朱自清父亲的病情大有好转。幸亏武威三当时治好了病,否则就没有以后的传世佳作《背影》了。武威三每天坐轿来治病,据轿夫说:武威三家中有个待嫁闺中的独生小姐,年龄和朱自清相仿。被儿子的亲事整得焦头烂额的母亲,闻之此事,不禁眼睛一亮,找到自己的弟弟,请他出面做媒。在病床前,朱自清的舅舅当着外甥和姐夫面,问武威三道:“你看我姐夫这样人家怎么样”。武威三道:“很好啊”。“你看我这外甥人品怎样?”“也很好啊。”“听说令爱尚未许配人家,我们亲上加亲,不知意下如何!”“呵呵,那就一言为定”。虽然双方达成了口头协定,可朱自清的母亲到底还是不放心,担心人家女孩配不上他的宝贝儿子。随后又暗中指派那个亲信女仆,看看人家女孩儿的模样。这女仆果然神通广大,马到成功,不仅探听到了武威三女儿的闺名武钟谦,还慧眼如炬,竟查看到武钟谦没有缠足。如果是以前,仅这一项,朱自清的母亲就把武钟谦打入另册了,可她现在屡遭挫折,早就不再追求十全十美,只是暗中提醒轿夫,让他们回去,告诉武钟谦把脚裹上。轿夫把话带到了,相亲那天,武钟谦虽然没有露面,可也让朱自清的母亲见到了一双标准的三寸金莲。武钟谦14岁与朱自清定亲,18岁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学,两个人也顺理成章地完了婚。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5)

可等新媳妇过门,朱自清的母亲才发现,刚过门的儿媳妇还是一双大脚。原来相亲的时候,武钟谦移花接木,让别人代替她。朱自清的母亲虽然有些不高兴,可儿子儿媳非常恩爱,她这做婆婆的也不好再说什么。后来武钟谦才对婆婆说:轿夫把话带到以后,她父亲不敢对女儿大呼小叫,就转身训斥夫人‘早叫你给她裹脚,你偏不信,瞧亲家母现在怎么说’。武钟谦的母亲毫不示弱地回道:‘我就是不想让闺女遭这罪,就是不给她裹脚,看他朱家能怎么样’。武钟谦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根本没有意识到婚前的小聪明,已经埋下婆婆对她不信任的祸根。武钟谦刚过门不久,朱自清在徐州做官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姨太太。老朱的原配还没有兴师问罪,他在宝兴一位姓潘的姨太太已然醋海扬波,怒火中烧,一举杀到徐州,将老朱搅得身败名裂。墙倒众人推,老朱在任上拉了些亏空,这些钱要么老朱拿钱还;要么去坐牢。老朱选择了前者,将老家几代积攒的家产几乎变卖一空,才把亏空堵上。老朱的差事也因此丢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扬州做寓公。祸不单行,朱自清的祖母受不了这种打击,也驾鹤西游了。家中种种不幸,朱自清的母亲都归咎到武钟谦身上,开始对她冷嘲热讽,极尽折磨。武钟谦一边默默接受来自公公婆婆的冷暴力,一边强装笑脸,笑对在外教书谋生的丈夫。朱自清对妻子很好,两个人很快就有了三个孩子。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武钟谦的母亲去世了。武威三很快续弦,武钟谦的继母很凶悍,往往武钟谦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到娘家还要被继母指桑骂槐的羞辱。笑容从此在武钟谦脚上成了回忆。终于有一天,婆婆看不惯武钟谦每日愁眉苦脸的样子,把她撵回娘家。而继母也不容不下和武钟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把她和孩子赶到一个储藏蔬菜的地窖里居住。十冬腊月,大雪纷飞,从北京归来的朱自清,从地窖里看到几乎冻僵的妻儿,禁不住泪流满面。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6)

朱自清从此把武钟谦带在身边。在他们十二年的婚姻岁月里,武钟谦生下三男三女六个孩子,都靠她一个人带。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彻底摧毁了武钟谦的身体,1929年冬天,严重营养不良的武钟谦因为胃穿孔,永远离开了她心爱的丈夫和孩子们。年仅31岁。朱自清一个单身汉,拉扯六个年幼的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其时朱自清已经是声名鹊起的知名教授、作家,很多朋友都劝他续弦,可朱自清想到武钟谦的继母,担心孩子们受委屈,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可是朋友们都不忍见朱自清被生活折磨的日渐消瘦,便给他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相亲仪式。1931年4月,桃花盛开的季节,好友顾颉刚找到朱自清,邀请他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参加宴会的人,大都是朱自清好友,只有一个略显腼腆的漂亮女孩儿,朱自清并不认识。经朋友介绍,朱自清才知道,这个女孩名叫陈竹隐,书法、绘画都有颇深造诣,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7)

陈竹隐作品

朱自清对书法、绘画也颇有研究,和陈竹隐刚刚认识,却如同相交多年知音好友,谈的颇为投机,浑然没有发觉身边的朋友们会心的笑意。对于这次特殊的相亲仪式,两位当事人都毫不知情。也是宴会结束后,两个人互留联系方式时,陈竹隐才知道,这个和她相谈甚欢的文静男子,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崇拜的火苗在陈竹隐心中悄悄燃起。陈竹隐是四川成都人,比朱自清小六岁,陈竹隐家中有兄弟姐妹12人,她是家里人人疼爱的小公主。陈竹隐六岁那年,父母双双离世,这个坚忍的川妹子,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尽头,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当她环顾周围,同龄的姐妹们都为人妻,为人母了,只有27岁的陈竹隐还孑然一身。陈竹隐不愿屈就,找个人随随便便的嫁了,她一直坚信,她的白马王子正在路上,漫步向她走来。可是陈竹隐想象力再丰富,也不会想到她的白马王子已经来到她面前,身后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宴会结束后大概三五天时间,陈竹隐收到一封朱自清的来信,信上朱自清很客气的称她“竹隐女士”,邀请她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一个画家朋友画展的开幕式。而这位画家朋友,和陈竹隐的老师颇有渊源,更是陈竹隐膜拜的书画巨匠。在画展开幕式上,陈竹隐和朱自清站在一起,激动的俏脸通红,心中小鹿乱撞,她隐隐觉得,她已经喜欢上了朱自清。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8)

前排 后排左一陈竹隐 朱自清

没过多久,陈竹隐又收到朱自清的来信,只有最细心的人才能发现,信中对她的称呼有了些许的变化,从“竹隐女士”改称她为“竹隐弟”,落款也由“朱自清”变成了“自清”。后来,朱自清来信的称呼越来越亲密“竹隐弟”变成“隐弟”、“隐妹”……最终变成“亲爱的宝妹”。就这样,陈竹隐放下矜持,投入朱自清的怀抱,从此甘心情愿做了六个孩子的继母。1948年8月,朱自清因营养不良导致胃溃疡,不幸病逝于北平,年仅五十岁。当时才44岁的陈竹隐没有改嫁,她默默的将八个孩子抚养成人。1990年六月,一代才女陈竹隐撒手尘寰,生前她捐出全部财产,只保留了一个盒子。

儿女朱自清原文(朱自清先生相亲趣事)(9)

七年后,儿女们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意外发现盒子里面,装的是朱自清,当年写给陈竹隐的75封情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