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见了个发小,开始发愁,银行理财都不保本了,开始趋向净值化管理了,自己购买的一些净值型产品发生了浮亏。今天识财君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知识。

监管背景

净值型理财的基本知识(看不懂净值型理财产品说明书)(1)

2018年4月,央行颁布《资管新规》。资管新规在定义上明确了资管业务是金融机构对受托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2018年9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理财新规落地。

监管政策明确指出:

1、不得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2、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

净值型理财的基本知识(看不懂净值型理财产品说明书)(2)

净值化,简单来说就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举个例子:小明花了5万元,购买6个月、预期收益率为6%的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革之前,小明就只能等着产品到期,然后收回本金和收益。在投资周期内,小明是无法了解所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情况,是亏了还是赚了?预期收益型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像个“黑箱子”,实际投资收益率能不能达到6%是未知的。

净值化转型以后,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会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具体收益表现以净值的形式定期公布,投资者根据产品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

净值型产品的估值方法

过去的传统理财产品一般采用摊余成本法,每天收益固定。净值型理财产品采用公允价值法,每天按照实时的公允价值去做一个估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净值化。

净值型产品的类型

根据监管要求,银行必须将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理财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并明确告知投资者。目前,银行发行的主要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低。如果投资的是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或混合类理财产品,那么风险就比较高了。

业绩比较基准=预期收益率?

净值型理财的基本知识(看不懂净值型理财产品说明书)(3)

传统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表现收益,在资管新规之前,通常产品是隐形的收益承诺,但是产品说明书上会明确的告诉客户,这是一个非保本、浮动收益、不承诺收益、也不承诺本金的产品。而净值化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既不是预期的收益承诺,也不是我们的收益担保,仅仅是产品管理人去收取超额收益部分的业绩提成。所以,选购净值型理财产品一般参考业绩比较基准。

合格投资者

净值型理财的基本知识(看不懂净值型理财产品说明书)(4)

资管新规后,不少产品都加上了“合格投资者”的标签,那么什么是合格投资者呢?合格投资者需要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3.或者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100万—300万区间的客户,在资管新规前是合格投资者,资管新规后不是合格投资者了,那么之前买的私募或者信托都要退出,是我们营销的重点。

净值型产品和非净值型产品的区别

1. 流动性不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会有投资期限,在产品未到期之前无法赎回资金。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流动性更强,每周或每月都有开放日,申赎相对更灵活。

2. 信息披露更透明。与开放型基金不同,净值型理财产品会定期披露收益,比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更加透明。

3. 净值型理财产品挂钩不同市场。市场上行时,收益会比同样投资类型的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高,反之,存在亏损的可能性。

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

1.封闭式的净值型产品产品及定开式净值型产品在封闭期不能提前赎回,理财子公司产品期限普遍偏长,流动性较差;

2.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固收类理财产品也有可能配置权益类资产,收益率不一定稳定;

3.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也不代表投资者能拿到的收益率;

4.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有涨有跌,对于长期理财产品来说,其实没必要过于关注其短期净值波动,净值阶段性下跌也不代表投资者本金亏损,要理性对待产品净值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