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的女性朋友,此时的身体是感到非常轻松的,继而通过合理的饮食营养而身体会得到缓慢的康复,但为此大家都会忽略很重要的产后检查,使得身体极易伴发一些妇科疾病困扰。那么,产后要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产后半年需要做哪些检查(产后要做哪些检查项目)(1)

七成产妇忽视产后盆底检查

—项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1至9月在某院生产的产妇达3500余人,而在例行的产后42天门诊常规检查中,对盆底功能检查有认识并且乐于接受盆底功能检查的却连三分之—都不到,很多人都感觉这个检查可有可无,并不上心,但李女士却为此“吃亏”。

家住江岸区的李女士今年31岁,在生完孩子两年后她经常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子,之后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李女士只有每天带护垫,苦不堪言。刚开始她以为是泌尿系统炎症,到医院做过尿道镜检查,医生说有膀胱炎,可吃了药之后也没见好转,之后也看过妇科,做过宫颈检查,医生也排除了“漏尿”与宫颈疾病有关的可能。直到前段时间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发现她的盆底肌力不够,这才终于找到了“漏尿”的根本原因,就是她产后忽视产后体检导致的。

而在医院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室,至少有—半的患者曾跟医生叙述自己在打喷嚏或者笑、跳跃时出现“漏尿”,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及时训练远离“盆底病”

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介绍,“漏尿”是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病”的早期症状,怀孕期间尤其是孕晚期有打喷嚏、咳嗽引起尿失禁的女性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人群。“盆底病”是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机能减退,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组疾病。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盆腔手术和年龄的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松弛等都能导致“盆底病”。

主任说,通过测评,多数产后新妈妈通常盆底肌肉力量仅0-2级,而正常的在3-5级之间,产后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比后来症状加重后再来进行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常只需要在医院进行1-2个疗程的康复训练之后就可以根据医生指导自行在家中练习。而不少新妈妈症状轻,对该病缺乏认识加上关系到隐私,很少因为压力性尿失禁而就诊,以至于错过早期预防及治疗机会。

Task1:体重

体重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过重或过轻都是非正常的表现。新妈妈在产下宝宝后,体重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会在2个月内逐渐恢复到孕前水平。但由于我们有“坐月子”的习惯,产后丰富的营养和太少的活动量往往会使新妈妈的体重不减反增。一旦超过限度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体重测量可以监测新妈妈的营养摄入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时刻提醒新妈妈,防止不均衡的营养摄入和活动量的不协调危害自己的健康。

检测内容:

测量体重非常简单,新妈妈们可以在家里用脚踏称自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将测出的体重值与产前和孕前的体重进行对比。在产后1个月,即坐月子期间,体重应基本保持稳定,增减以不超过2公斤为宜。产后2个月后,体重回落,正常情况应减少5~8公斤,接近孕前体重值。如果体重不减反增,且增长得很快,要注意适当调节饮食,同时增加活动量;如果体重降低的速度过快也要引起注意,一方面加强营养,另一方面可考虑进行代谢系统的检查。

注意事项:

测体重的最佳时间是午饭后两个小时左右,这时测出的体重值最能体现身体状况。

另外,由于产后的体重检查不是测量单独的数字,保留好产前和孕前的体重值是很关键的哦。

Task2:量血压

血压属常规检测,常常被误解为是“例行公事”,不能引起新妈妈的重视。

事实上,血压的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影响。血压升高时间长容易导致全身血管痉挛,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缺血和携氧量的降低则可能危害到全身的器官、组织。如果一旦威胁到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其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抽搐、昏迷、脑水肿、脑溢血等,重者甚至可致死。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对产后血压增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以上危险的发生,把握血压的波动规律,减少由血压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

检查内容:

定期到医院测量和家中自测相结合。

在家中自测需自备测压仪,按照测压仪的说明进行,最好每天都能观察一次,并尽量保证在同一时间、相同部位、固定同一侧手臂,这样更为可靠。

去医院测量一般2周1次,如多次测量血压正常可改为1个月1次。一般3个月后可以不用去医院测量。

注意事项:

新妈妈在测血压时一定要处于安静的状态,如果刚刚做过轻微的活动,要稍微休息10~15分钟,否则,立即测血压,会使血压读数虚高。测压前半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吸烟,也不能憋尿,紧张、焦虑、过冷、过热等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以上就是有关产后进行相关检查的方法,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经产后的女性,为之一定要积极做好对盆底检查的重视,如果不加以更好的预防和保养,使之身体很容易引发盆腔的妇科疾病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