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有夫妻档,在戏曲行业也是如此;在众多的戏剧夫妻档中,耿其昌和李维康是最著名的夫妻之一。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1)

李维康与耿其昌

01、把“样板戏”带回舞台

对耿其昌和李维康印象最深的标志性事件是在1986年的春晚上。

那一年的春晚上,耿其昌、李维康演唱了“样板戏”中的《智取威虎山·今日痛饮庆功酒》、《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三段儿。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2)

自1976年起,“样板戏”从舞台销声匿迹十数年,所有的艺人也对这批剧闭口不提。直到这次耿其昌和李维康带着“样板戏”登上春晚,“样板戏”该不该回到舞台的问题才被大众重视。

也就是1986年之后,“样板戏”各剧目逐渐开始重排。1986年春晚的表演在“样板戏”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3)

耿其昌

02、天作之合的夫妻

这对把“样板戏”重新带回舞台的夫妻是戏剧界天作之合的夫妻。耿其昌和李维康是同年出生,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同年毕业,毕业后都进入了中国京剧院工作,后来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此多的巧合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极为少见。

丈夫耿其昌是生角,妻子李维康是旦角,夫妻二人用着同样的调门合作了很多戏,台下费演绎了很多台上的夫妻故事:聚少离多的薛平贵与王宝钏、心有嫌隙的杨四郎与铁镜公主、反目成仇的陈世美与秦香莲。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4)

李维康

两人皆生于1947年,而今已73岁了。四十多年来他们如影相随,患难与共,成就了菊坛佳话。二人的故事并非像戏文那样青梅竹马或是后花园内私定终身,而是经过许多坎坷。

1966年时,学校造反派把李维康揪出来陪着那些反动权威一起受批斗,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候,耿其昌却说:“ “李维康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同班8年,我知道她是怎样的人!”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能说出这样的话实在难得,而这些话也说到了一个18岁少女的心窝里。当然,除了爱情,说出这样的话还是良心的驱使。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5)

耿其昌

03、师从百家,无门无派

说起耿其昌和李维康夫妻,除了他们的爱情佳话,另一个受人关注的是他们的艺术观:师从百家,无门无派。

传统艺术行业很注重门户,甚至出现门户之见也毫不稀奇。很多学戏曲的人从小就进入了门户,而只要拜师,之后的戏曲学习也会受到很多限制。但耿其昌、李维康二人是京剧艺人中的例外,二人从不说自己是何门何派,只是埋头演戏。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6)

李维康

李维康熔梅、程、张于一炉,耿其昌兼容余、谭、杨、马、奚派各家之长;夫妻二人中,李维康成就更大,连耿其昌也如此说。

李维康曾说自己表演时的原则是“忠于原作,进行微调”。

李维康在演演《武家坡》、《汾河湾》等戏时,就请熟谙梅剧的顾森柏老先生说戏,演《霸王别姬》时就请艾美君说戏,她演出各色剧目时都会找到能将这出剧原汁原味还原的艺术家说戏,无论何门何派,都力求忠于原作。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7)

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李维康演唱还有自己的创造,如演《游龙戏凤》基本用梅腔,同时点缀上荀腔特色;演《武家坡》时吸收一些程腔特点;演《李清照》时,这样的尝试和实验力度就更大了。也正是因为李维康这种博采百家的艺术观点,才有了如此成就。

参考文献:

1.李维康《京剧发展要走大路——我演梅派戏的点滴认识与体会》

2.甘文瑾《梨园绝配——耿其昌、李维康》

九州戏苑访谈李维康耿其昌(把样板戏带回舞台的梨园绝配)(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