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东方,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城市化先于我国其进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试看有哪些方面,可供我们老百姓在就业、购房、生活中借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日本经济崩溃时没有买房的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日本经济崩溃时没有买房的人(日本的城市化历程)

日本经济崩溃时没有买房的人

同在东方,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城市化先于我国。其进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试看有哪些方面,可供我们老百姓在就业、购房、生活中借鉴。

初级阶段,从1920年(城市化率18%)至1945年(城市化率28%)。明治22年(1889年)日本开始设立市制。因产业的需要,这阶段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从1946年到1975年(76%)。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每年约有7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其中约50万流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也是日本城市“野蛮发展”的扩张期,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造城运动,最重要的就是造住宅。房地产成为了第一大支柱产业

稳定阶段,从1976年到2000年(城市化率79%)。这段时期,由于日本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大阪和名古屋城市圈,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不断有人口流出。

东京在此就之前开始了“分散首都圈功能”的规划。1960年至2010年东京都三区的人口,一直在900万上下浮动,而郊区的人口却从1000万上升到2600万。东京圈内46%的城市都是在1956年后规划、建造的。同时,依托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弃野蛮发展,转向以人为本提升居住品质的发展模式。

高度聚集型阶段。从2000年到现在,东京都核心三区的人口开始回升。全国人口也进一步向东京城市群汇聚。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65%,也进入了低生育、老龄化时期。大概相当于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末期兼有稳定阶段的初期的特征。人口向几个主要都市群流入的趋势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希望能对大学生、年轻人在选择工作及生活之地,提供一点参考,选择重于努力。

同时,也应注意到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已经在规避“大城市病”,规划、设立新城或向周边城市疏散部分城市功能。如北京的雄安、上海的“五大新城”就是很好的典范,广州、深圳也都有适合自己的疏散方案。新城生活成本低(主要是房价),环境也好。可能若干年后,会像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很多中产及有钱人都会纷纷前往郊区新城居住。

上海的五大新城距核心城区距离很近。通常大都市群中,新城圈层的产业职能分工,按到核心城市的距离其主要职能为:30公里以内,为全球影响力特色节点;30—50公里,为专业性特色新城;50—70公里,为远郊工业疏散、休闲度假;70—200公里,为中心城市和专业化协作节点。

“五大新城”都是按照聚集百万人口,形成综合性节点,达到与长三角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的功能,而定位打造的。所以,对于到上海不久或打拼多年稍有积蓄,在市中心买房困难的新上海人,“五大新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推荐笔者《回老家二线还是在上海“五大新城”买房?》一文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