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开宗明义,和为贵。

但其内涵绝不是表面理解的那么简单。

让我们先从“和”这个字开始。

▌字的意象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1)

“和”与“龢”字音相同,意义相通,现代简化之前常常通用。

“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笙、箫之类吹奏乐器,右边“禾”为音旁。

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调和、和谐。

《说文解字》将“和”与“龢”分成不同意义的两个字,“和”指声音相应和、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这个意思后来读去声hè。“龢”指调和、和谐。

有学者认为“和”是由“龢”字去掉乐器部分而成的古代简化字,“和”从口,表示用“口”来演奏乐器或唱歌。“和”指声音相应和,这其实已经包含了和谐的含义,不管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的“和”,都带有和谐的含义。解放初《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龢”归为“和”的异体字,但用于人名的“龢”仍为规范字。

可以说,“和”字的演绎本身就体现了和

▌有关事实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和”字即是中华文明对外展示自己内在精神的一瞥。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2)

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而远在1953年周总理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使我国一步步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3)

图:万隆会议五项原则引申和发展为十项原则

▌和是什么

和是五行土!

和是太极!!

和是数五!!!

五行土是什么?

看五行能量意象图。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4)

图:五行能量意象图

木气扩张,于事物为生发、成长。

火气上升,于事物为生发、成长到极点,再扩张将分崩离析。

土气运化,于事物为自我运化保持存在状态。

金气收敛,于事物为约束、收缩。

水气沉降,于事物为约束、收缩到极点,再收缩将塌陷消失。

也就是说只有土气是内部不同要素能量互相斗争、制约而能保持存在状态

数五是什么?

我们先看数三。

以直线而言,要形成一个有确定范围的存在形态,至少要三条以上。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5)

图:数三为形即太始

所谓:

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

太初生火——有气未有形曰太初,

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

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

太极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

是道家对宇宙万物诞生的阐释。

本质上说的是数理!

所谓天一生水(太易)、地二生火(太初)、天三生木(太始)、地四生金(太素)、天五生土(太极),即三数正是形成之数。所谓形成之数,即言我们能从总体上看清事物具备确定的边界、框架等特征的样貌,是我们对事物进行认知的基本起点。

这也是哲学里面三元论的根本。

那么数五呢?

数五是要素之间通过内部生克机制能形成稳定系统结构的基本数字。即形体具备之数,即太极生土之数。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6)

图:五要素生克形成稳定结构

根本区别就是形只是看得见的形态结构,不是具备内部要素运动而相互作用的实体结构。体现在你单手能从桌子上把五拿起来,但不能把三拿起来。

因此河图生数一二三四五之最小公倍数六十,是我国术数中特有的无视一切天文逻辑破缺的六十绝对周期数,科学意义尚待探索。

▌为什么是我们

《黄帝内经》把动物按五行进行分类:

东方麟虫,龙为长、鱼类属。

南方羽虫,凤凰为长、众鸟属。

西方毛虫,虎为长、狼熊属。

北方介虫,龟为长、鳖蚌属。

中央倮虫,人为长、无属。

倮虫者,无羽毛麟甲之气偏,独得土之中和,又以人之为长而独得五行之全。

《黄帝内经》又说土居中、色黄、数五,人体脾胃属土,土主记忆、承载、化收。

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根本特点)(7)

图:东亚大陆地形图

参考东亚大陆地形图,可简单地理环境决定论来理解。

即东亚这块大陆被海洋、高原、沙漠、寒荒所包裹,季风气候所带来的四季分明和旱湿往来,以及历史性气候周期导致的农耕、游牧和渔猎文明此消彼长,使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竞争生存空间,融合形成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众所周知,人类肤色由光照中紫外线多少,以及适应其长期生存演化的基因来决定,根源上说色黄体现的是地日结构这一宇宙背景。

但由西方人搞的智商测试,东亚人、白人和黑人分别为106、100和80,以及其它关于繁殖、发育、寿命、性格、社会性等,均表明东亚人类成熟度要高,正是土为太极为万物已成而和气存。

或许不单单是地理环境,也有宇宙背景。

有人会问,既然智商最高,怎么科学基础不是诞生在东亚?

原因仍在于五行土。

因为人为倮虫之长、倮虫属土。同气相求,中华文明所重视和成就的领域在于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参考《文明:文明的抽象分析》)

▌有哪些表现

表现之多,可以说每天的吃喝拉撒、目之所及都是。

饮食:土主脾胃。食物用料杂而多、成品形式杂而多,相应的烹饪技术也杂而多,可谓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文字:基于意象的唯一现存象形文字,传承时间最长,形声义混合的汉字六法。

艺术:讲意象就是美。是土的和气之美,是太极的成熟之美,是数五的端庄之美,这是中华一切美的特质。

教育:土主记忆,重视记忆。所谓土居中,即自我的主体立场。强调填鸭式经典背诵等记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有本体记忆和意识的主体。

体育:土主脾,脾主四肢,为勤劳之本。因智商高,所以讲究四肢灵活、对攻用智的技巧性运动,都能有好的成绩,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而足球这种不能用手、需要爆发力及强大心脏能力的运动,很难。

音乐:主要有五声、七声、十二声音阶,其实十二声音阶由明太祖九世孙朱载堉所创并传播到西方。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更多使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有着独特魅力。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

医学:中医理念之先进不说,经络至今仍让科学不知所以然。两眼活棋的围棋基本思想是自己先活下来再去考虑发展问题,这与细菌在人体必须发展到一定种群规模才开始攻击类似。所以新的抗生素作用原理采取了阻断细菌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技术,而不是杀死。

(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处删除其它多个主题)

文化:包容、吸收和消化,成长自主。以及落叶归根、自有房产、流浪地球等与土地戚戚相关的呈象。

文明:为什么能历久弥新。是意象文字承载的记忆和集体意识,是包容化收的文明进化方式,是这片土地的养护。

▌有什么用

为了自信!

,甲骨文鼻也,居于中宫,代表主体。

,为五行土德。

以及自信前提下的,和为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