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民俗文化景观踩高跷:湖北宜昌龙泉镇获(1)

人民网宜昌2月9日电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龙泉镇正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高跷艺术之乡”称号。此为湖北首个获此称号的乡镇。

龙泉素有中国白酒名镇、中国特色小镇之称,是全国文明村镇,也是“湖北省舞龙舞狮之乡”。该镇民间文化底蕴深厚,高跷、狮子、龙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尤以踩高跷最具特色,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高跷花鼓舞、高跷花鼓戏、高跷狮子、高跷武艺、高跷舞龙等五个方面。

龙泉通过传承民间文化,大力推进了乡村振兴。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化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大力传承龙舟文化、高跷舞狮文化以及铺文化,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同时依托其原有文化内涵,合力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发展,更要激活文化密码,增强农民对优秀乡土文化的自信,守住乡村文化之魂。龙泉镇柏临河中游一带与高跷、狮子的不解之缘始于晚清时期,民国初期,后人将锣鼓腔调的花鼓戏有机融入高跷狮子表演之中,历经100多年的演绎发展,龙泉镇艺人已从简单的狮子表演,逐步发展形成高跷、狮子 杂技表演与文化于一体的格局。

结合新型农民培育,龙泉镇组织开展大型文体骨干暨高跷艺术培训15场3000余人次,同步推进村落传承、家庭传承、师从传承,有13名高跷艺人和22名高跷艺人被区民协分别命名为高跷大师和高跷艺术能手。龙泉高跷艺人将高跷与舞龙完美结合,创造出高跷舞龙,《高跷龙狮舞》和《金狮献瑞》,一直活跃在全市各地。

据了解,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民间文化,从1993年开始,龙泉镇委、镇政府便不间断地对高跷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和交流,致力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乡镇。该镇3万多人热衷于“踩高跷”“舞狮子”等民间艺术。在汇报演出中,高跷上舞狮子,以其“杂技 表演”的风格扮相赢得了人们的连声赞誉和叫绝。

龙泉镇在高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建立“村级宣传文化员 民间艺术团 文化志愿者”的基层文化大队伍,完成《龙泉高跷》的编印出版和《龙泉高跷艺术》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建立了民间文化资源信息库。目前,全镇现有高跷艺人1316人,高跷传承基地1个,传习所2个。(张国荣 杨伟)

(责编:张隽、关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