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依托明、清两代皇宫建筑和丰厚的藏品在不断推出精彩纷呈的大展同时,故宫的常设展同样也是展料十足、引人入胜,不仅让人大饱眼福,其文化厚度和历史纵深也是让人受益匪浅。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

故宫武英殿陶瓷馆

作为常设展之一的故宫陶瓷馆,是故宫博物院于2021年改陈推新的陶瓷展。一千余件的精品文物从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延续到近代的民国时期,按时代顺序和使用功能划分了十七个主题和细分单元,详实、直观地展示出中国陶瓷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感受到中国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中,各具特色的古代瓷枕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据考究,瓷枕最早创烧于隋朝,刚开始出现时并不是寝具,而是一种明器。到了唐代,瓷枕开始流行,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唐代早期瓷枕一般器型较小,长宽厚不过10厘米左右,晚唐五代时期,尺寸才慢慢变大,从展览中的几件唐代瓷枕也可窥见一斑。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2)

长沙窑月白釉釉下绿彩菱形纹长方枕 唐

长沙窑月白釉釉下绿彩菱形纹长方枕,枕呈长方体形,棱角呈圆弧状,最高:8.5cm、面横:16.6cm、面纵:10.0cm,枕背面一侧开有一出气孔。器身施月白釉,釉面开有细碎纹片,底处和外底无釉。枕面中部绘4个绿彩菱形纹,枕面四角、枕壁四周均绘一绿彩花叶纹。枕背面一侧开有一出气孔。长沙窑是唐代主要烧造外销瓷的著名瓷窑,产品曾远销东亚、西亚和非洲,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3)

巩县窑三彩绞胎长方枕 唐

巩县窑三彩绞胎长方枕,枕呈开方体形,高:5.0cm、长:10.8cm、宽:8.5cm,器型较小。器物侧面开一小出气孔,外底有3个细小支钉痕。通体绞胎,外施黄、绿、白3色釉。绞胎纹理自然流畅,三彩釉斑驳陆离。绞胎器因制作难度较大所以也罕见大器。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各具特色的瓷枕烧造进入了黄金阶段。这时期的瓷枕不仅器型较唐代有所增大、生产数量多,制作技术、造型和装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古代瓷枕艺术的集大成者。从保存至今的古代瓷枕中,要数宋、金时期的器物数量是最多。故宫展出了六件宋代瓷枕,从造型、釉质、工艺、技法、窑口等都具代表性,不仅可了解宋代瓷枕的发展,还可欣赏到宋代陶瓷制造的审美内蕴。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4)

三彩刻划人物图扇形枕 北宋

三彩刻划人物图扇形枕 ,枕呈扇形,高:12.5cm、长:33.5cm、宽:16.0cm,两头稍阔,中间略收,前立面开一圆形出气孔。枕以刻划技法装饰,施以黄、绿、白三色釉。枕面先随枕形刻划边框,再以刻划竖线将边框分为3部分,中间大,两边小,且两边等大。中间刻划人物图,二人服饰一黄一绿,前后相伴而行,前者手持鱼篓,后者扛鱼竿。周围的绿树、青草、黄云透出生机。两边长方形区域内均刻划一折枝花,白花绿叶黄地。枕面边框外至侧壁上半部施绿釉,下半部不施釉,露出白色化妆土。此三彩枕设色只有黄、绿、白三色釉,色彩素雅,体现出北宋三彩釉陶器的着色风格。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5)

三彩刻划兔纹扇型枕 北宋

三彩刻划兔纹扇型枕,枕呈扇形,高:10.5cm、面横:36.8cm、面纵:17cm、底橫:36.0cm、底纵:14.5cm,后壁开一圆形出所孔。枕面以复线随枕形划出扇形开光,开光外施绿釉,以刻划花叶纹装饰。开光内又有一花瓣形开光,花瓣形开光外施黄釉,以剔花卷枝纹装饰,花瓣形开光内表现主题纹饰,黄兔伴着绿色花绿,隙地施白釉。设色淡雅清新。枕侧壁上半部施绿釉,下半部不施釉,露出白色化妆土。

从这两件宋代三彩刻划瓷枕可看出,北宋三彩枕大都以绿釉为基本色釉,辅以黄、白、褐等色釉,配色清新明快,柔和淡雅。纹饰主要有人物、花鸟、动物等。

除三彩刻划瓷枕,“珍珠地划花”瓷枕也是宋、金瓷枕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珍珠地划花”就是模仿金银器錾花工艺而产生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始于唐代,盛行于宋、金,这种装饰手法可使图案整体富丽充盈,是古人善于从其它技法中发现、汲取、创新的明证。展览中,有两件“珍珠地划花”瓷枕,一件是宋代的“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牡丹纹腰圆枕”,另一件是乾隆皇帝视为古瓷珍品的金代“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6)

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牡丹纹腰圆枕 北宋

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牡丹纹腰圆枕,枕呈腰圆形,枕高:12.0cm、长:25.8cm、宽:18.4cm。通体施白釉,外底无釉。枕面以珍珠地刻划折枝牡丹纹装饰,两朵成型的牡丹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期间,构图合理大方。枕壁以两个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后壁饰花卉纹,并开一圆形出气孔。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7)

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 金

这支金代的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枕高:12.6cm、面横:33.4cm、面纵:29.9cm、底横:29.9cm、底纵:25.7cm。枕面中间微凹,除外底外,余处均施白色化妆土。底面露胎,有流淌的化妆土和釉斑痕迹。枕面上部月牙形开光内饰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芍药花朵盛开,辅以4枝花叶,纹饰刻划线条简洁流畅。

开光之下的枕面空白处刻隶书体乾隆御诗一首。诗曰:“瓷中定州犹椎轮,丹青弗藉傅色纷。懿兹芳枕质朴淳,蛤粉为釉铺以匀。铅气火气净且沦,粹然古貌如道人。通灵一穴堪眠云,信能忘忧能怡神。至人无梦方宜陈,小哉邯郸漫云云。”诗后刻“乾隆戊子仲夏月上澣御题”,钤篆体白文“乾隆宸翰”方形闲章。“乾隆戊子”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此枕系清代宫廷旧藏,所刻御制题诗日期表明,此枕至迟于乾隆三十三年就已经被视作古瓷珍品成为宫廷藏品。

由于在北宋、金代河北磁州窑遗址曾发现过与此枕枕面装饰相类似的瓷片标本,故此枕曾长期被视作磁州窑产品。但近年在山西省河津市固镇地区金代瓷窑遗址也发现与此枕造型、装饰类似的瓷枕。这件清代宫廷旧藏瓷枕的装饰特点与山西省河津市固镇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瓷片标本完全对得上,因此,故宫博物院重新断定此枕应是金代河津窑产品。

宋代陶瓷的装饰技法较为成熟,出现了刻、划、绘、剔、印、堆塑等技法,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宋金时期瓷枕名品还有定窑孩儿枕、耀州窑青瓷刻花枕、临汝窑青釉枕、景德镇窑青白瓷枕等。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8)

白釉剔划化妆牡丹纹腰圆枕 北宋

白釉剔划化妆牡丹纹腰圆枕,枕高:11.0cm、面横:25.0cm、面纵:22.0cm、底横:21.0cm、底纵:16.0cm,枕呈腰圆形。枕面出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放。背部开有一出气孔。通体施白釉,施釉不到底。枕面剔刻牡丹纹,剔出的褐色地子衬托白色纹,颇显醒目。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9)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菊纹双狮枕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菊纹双狮枕,枕高:15.5cm、面横:17.6cm、面纵:13.0cm、底横:15.4cm、纵12.3cm。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呈如意头开,从中间往外渐翘,枕面刻划缠枝菊纹,外环以依枕面形状刻两道边线。中部雕塑作滚抱嬉戏状的双狮。下部为椭圆形底座。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匀清。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因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之功用,故颇受人们喜爱,宋、金、元时期曾广为流行,南北瓷窑大量烧造。其中宋代景德镇烧造的青白釉枕颜色淡雅,釉面光润,具有天然青白玉的效果,当时即被人们称作“玉枕”。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中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句,这里的“玉枕”,其实系指当时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枕。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0)

定窑白瓷孩儿枕 北宋

定窑白瓷孩儿枕,枕高:18.3cm、长:30.0cm、宽:18.3cm,枕作婴孩。双臂交叉环抱,头枕臂上,双腿交叉上翘,伏卧于榻上,以背为枕面。婴孩眉清目秀,梳娃娃髻,身穿印花长袍,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蹬软靴,手持绣球,体态丰腴,神态可爱。榻呈椭圆形,四面雕刻海棠形开光,开光内外雕刻蟠螭和如意头纹。

孩儿枕是北宋定窑白瓷中的名品,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件,造型如出一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外底镌刻乾隆三十八年御制《咏定窑睡孩儿枕》诗。诗曰:“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锦绷围处妥,绣榻卧还牢。彼此同一梦,蝶庄且自豪。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签劳。”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三十八年至四十年(1773-1775年)曾多次提看“定窑娃娃凉枕”,并下令为其配制木座、棉垫孩儿枕,可见对孩儿枕的喜爱。

金代陶瓷业在中国窑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金代时期的瓷枕故宫展出的也不少。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1)

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句如意枕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句如意枕,枕高:13.2cm、长:31.0cm、宽:22.0cm,枕呈如意头形。枕面中间微凹,枕墙略带弧度,平底。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在随枕形勾描的边线内题写行草体诗句“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枕立墙绘卷枝纹。外底素胎无釉。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2)

白釉剔划填黑釉折枝牡丹纹腰圆枕 金

白釉剔划填黑釉折枝牡丹纹腰圆枕,枕高:10.4cm、面横:24.7cm、面纵:19.0cm、底横:23.5cm、底纵:18.0cm,枕呈腰圆形。枕面中间微凹,枕墙略带弧度,平底。枕墙先施白色化妆土,再施透明釉,颜色白中略泛黄,釉面开有细碎片纹。枕面先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刻划折枝牡丹纹,施透明釉,剔除花纹以外隙地上的透明釉和化妆土;最后在刻划纹饰线条内和剔地上填以黑釉,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3)

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八方枕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八方枕,枕高:11.2cm、长:29.0cm、宽:21.3cm,枕呈八方体形。枕面和枕底均出檐,枕面中间微凹,平底。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绘一四蹄纷飞奔腾的骏马,马尾飘扬,马背上绘一手撑马鞍身体腾空倒立的驭马者,整个画面将马戏表演中的精彩动人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画面四周环以随枕形勾勒的子母框线,枕墙4面各绘流畅的卷枝纹。外底素胎无釉,有戳印阳文“张家造”的戳记。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4)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腰圆枕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腰圆枕,枕高:11.2cm、长:28.9cm、宽:22.5cm,枕腰圆形。枕面出沿,枕墙斜收,平底。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边沿随枕形勾绘双线边栏,内有如意头形开光,边框及开光之间绘4组卷草纹。开光内绘两个玩耍的婴孩,一孩儿手指小鸟兴奋异常。磁州窑的婴戏题材内容丰富,如池塘赶鸭、抽陀螺、蹴鞠、骑马、钓鱼、放爆竹等,不一而足,此枕绘画笔触简练,虽着墨不多,却情趣盎然。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5)

磁州窑白地黑花蹲狮纹“镇宅”铭八方枕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蹲狮纹“镇宅”铭八方枕 金,枕高:12.0cm、长:24.5cm、宽:17.6cm,枕呈八方体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绘一蹲狮,昂首凝目,四肢紧绷,画笔笔触娴熟,纹饰线条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右边空白处以黑彩书写楷体“镇宅”二字。枕面边缘以黑彩随枕形勾画宽边,衬托蹲狮形象更加突出。枕立边绘缠枝花草纹。动物纹是磁州窑画工常用题材,其中以狮、虎的形象最为生动,寥寥数笔即将威风凛凛的狮、虎形象跃然枕面,给人以呼之欲出之动感。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6)

长治窑黄褐釉白地黑彩虎枕 金

长治窑黄褐釉白地黑彩虎枕,枕高:10.7cm、面横:34.0cm、面纵:14.0cm、底横:34.5cm、底纵:15.0cm,枕呈卧虎形,头右向。虎身为枕身,在黄地上绘黑色条纹模仿虎皮纹。虎背为腰圆形枕面,白地黑形,画两枝残荷、数茎芦苇、水草游鸭、大雁南飞,寥寥数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代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促使陶瓷生产呈现兴盛局面。景德镇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异军突起,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从故宫展出的11件元代器物中,瓷枕就有两件,可看出瓷枕在元代也是处于繁荣发展时期。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7)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图长方枕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图长方枕 ,枕高:14.1cm、面横:39.1cm、面纵:17.2cm、底横:37.7cm、底纵:11.8cm,枕呈长方形体,中间略凹,两头略翘。先施洁白化妆土,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外壁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外底不施化妆土和釉。枕面中间菱形开光内绘山水人物图,云雾缭绕的群山中,仙府洞开,一队仙女似在迎接到访的两位客人。开光外绘海水石榴纹。枕四个立面均以菱形开光装饰,前后立面开光内分别绘竹雀图、猛虎图,两头立面开光内均绘荷叶纹。外底戳印“古相张家造”长方形戳记。“古相”二字在上,自右向左横排成;“张家造”三字在下,自上而下竖排成。外围长方框下托莲花、上覆荷叶。此枕纹饰复杂多样,但布局合理,疏密有效。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8)

景德镇窑青白釉菱花形开光素胎镂空莲荷纹银锭枕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菱花形开光素胎镂空莲荷纹银锭枕,枕长:33.7cm、宽:13.0cm,枕呈银锭形,两端高,中间低,截面为正方形。灰白胎,施青白釉,两端无釉,各开一个通气孔。靠近枕两头的四面钧饰有花边,其中两个相对的面之中饰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素胎镂空莲荷纹。此枕虽制作精细,但胎体趋于厚重,胎釉中杂质略多。可看出元代的青白瓷质量不及宋代的青白瓷。

故宫陶瓷馆明清瓷器(细赏陶瓷馆中的古代瓷枕)(19)

景德镇窑五彩锦纹银锭式枕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锦纹银锭式枕 ,枕高:15.8cm、长:40.8cm、宽:15.8cm。此枕通体五彩装饰,枕两头侧边均以矾红彩描绘缠枝菊纹,正面饰绿彩描金锦地,居中菱花形开光内绘异兽穿花图,两兽蛇形,居中相对,背景枝叶用青花、绿彩勾勒,花朵用红、黄彩填色,开光外四角饰矾红彩篆体团“寿”字。

另三面锦地用绿彩勾边,锦心以五彩绘各色花朵,与黄色点状花纹相间隔。与饰有菱形开光枕面相对一侧枕面,居中对称画两个海棠形开光,开光内分别以黑彩书写篆体“聪明当此发”、“步步是莲花”,上部居中画扇形开光作横批,“回”字纹作边饰,开光内以黑彩书写篆体“锦地永常“。对联左侧另饰椭圆形开光,开光内以黑彩书写“丙申巧月卞主人题”。

枕两侧均作双重方圈足,中心作朵花形镂空,一侧8瓣花、一侧4瓣花,两足端无釉,足间绘缠枝花纹,足内绘与枕面一致锦地,镂空朵花两侧作海棠形开光,开光内以黑彩书写篆体“善所当行非因福报”“书之必读不为科名”。此枕胎体、作工均符合清初民窑瓷器特点,其五彩装饰工艺运用娴熟,纹饰色彩绚丽。“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于在明清时期新材料寝具的兴起,瓷枕的烧造慢慢开始衰落,故宫展出的清代瓷枕仅此一件,此枕对了解这一时期民窑制瓷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稿有关瓷枕介绍文字及数字参照故宫官方发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