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1)

对一个家庭来说,关于孩子的教育,历来都是重中之重。

现在年轻男女结婚买房,首要考虑到的就是今后孩子的就学问题;而因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学区房”一词成为售房营销中的一大亮点,所谓的学区房价格更是一涨再涨,一房难求。

曾经朋友圈被一篇《对不起,爸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刷屏。

故事说的是,一对父母没有送孩子去早教班,也没有带孩子去学双语,没办法给孩子800W的学区房。但是,他们愿意辞去工作,带孩子去环游世界,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礼物。

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从来没有一定之规,这是无数教育家或家长争论不休的世界难题。

不过,时下家长对学区房的追捧,似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那动辄数万元的学区房价格,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除了抢购学区房,普通家长们还能怎样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呢?其实,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

日本的许多教育方法,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追捧。在日本教育畅销书中有一位好妈妈,那就是被称为“佐藤妈妈”的佐藤亮子。

佐藤妈妈陪伴三男一女四个孩子考上了以难考著称的东京大学医学部,而她现身说法撰写的《高考九成要看母亲》《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等多部亲子教育图书畅销一时。

在《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一书中,佐藤妈妈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如何让四个孩子考上东大医学部的育儿秘籍。

关于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和成长关键期的诸多现实问题,佐藤妈妈把自己亲历的试错和结论都写到了这本书中。

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2)

01家是孩子最幸福的港湾

家庭教育中,关于到底该采取“虎妈狼爸”式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一直争论不休,其原因是因为家长存在着一些常识性误区。

比如“自立=不能娇惯孩子”。一说到“自立”,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事情上,如尽早让孩子脱掉纸尿裤、学会自己上厕所、完全靠自己写完作业等。

这些事情明明只要家长稍微帮助,孩子就能出得很好,但很多家长却选择袖手旁观。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孩子自立。

可前提是,孩子得知道方法并且具备足够的能力啊。要孩子自立,家长就要示范给孩子看,孩子学会了方法,自然就会自己做了。

孩子之所以可爱,不正是因为他们还很稚嫩,还有很多事做不好吗?

孩子不是超人,也不是机器人,他们也有耍赖不想做功课的时候,也有想休息的时候,或者有的孩子无论干什么都难进入状态的时候。

佐藤妈妈的孩子也曾拿过低分,也曾忘带作业,她也曾因女儿搞不明白单位换算而发过脾气,他们离完美都相差甚远。

不过很快她就明白发脾气一点儿用也没有。世上根本没有理想的孩子。做父母的,应该原原本本接纳孩子,哪怕孩子是慢性子,家长也得适应她。家是孩子温暖幸福的港湾,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能完全搞定的事。孩子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希望有人能在身边关心和帮助自己。佐藤妈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几乎做到了事无巨细,是当之无愧的好妈妈。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佐藤妈妈坚持几个原则:不吆责,勤表扬;关心孩子,表扬孩子要具体;不比较,不与家中孩子比较,不与他人攀比,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过度干涉孩子,却又时刻关心他们……

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3)

02学习,是一场长期战,越早开始越有利

无论什么时代,学习都很重要。在科技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不学习,根本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对儿子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虽说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教育的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考试仍是一个公平机制。

在男性仍占优势的现代社会,考试体系不会优待女孩,但不论男女,不论贫富,只要成绩好就能被录取,走关系、送礼都行不通,让任何人都一目了然,极为简单和公平。

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世界,分数是评价考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马拉松,看谁能在这场持久战中坚持到最后。

要考上理想的学校,需要学习的总量是固定的,有人用三年时间学完,有人用五年时间学完,那么后者每天的学习量其实更少,所以应该提早开始,长线备考。

如果说考试带有不确定性,那么成功的法宝就是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只有稳扎稳打,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才有能力沉着应对。

学习态度上,佐藤妈妈坚持学习就得全力以赴。要么0,要么100,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

家长也许觉得为难,这样对孩子是不是太狠了点儿。可是,以其在后面为孩子看不看电视、看多长时间这样的问题烦恼,还不如像佐藤妈妈一样,从一开始就规定不看电视、不玩游戏,这样更明确,也没有任何压力。

在佐藤妈妈家的客厅里,是没有电视机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佐藤妈妈的秘诀是:学习不能靠毅力硬拼,而是要像呼吸一样习惯成自然。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接触早教课程,习惯了拿笔画圈、写字,读绘本,等到上学的时候,已经把学习当成理所应当的事,就不会有任何抵触情绪。

同时,佐藤妈妈让家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多个孩子的家庭更容易办到,小的孩子看到大孩子学习,小孩子会去模仿,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子很自然的养成学习习惯。

备战高考,关键在于用有限的时间,毫无遗漏地掌握所有必学内容,所以备考就是时间与学习量的博弈。开始复习的时机“越早越好”,复习得越晚,每天的学习量就越多,孩子越辛苦。

当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像佐藤妈妈那样安排得周密仔细,但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目标明确,提前统筹安排还是必要的。要打一场持久战,越早准备越好。

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4)

03基础知识,掌握得越牢越稳越好

0~3岁阶段,是激发孩子潜能阶段。所谓的“三岁看老”就是看孩子的潜能。佐藤妈妈规定自己给孩子读一万本绘本,唱一万遍童谣,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从童谣中感受词句的美,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培养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后来叛逆期的平稳过度创造了有得条件。

学龄前,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习惯。培养习惯不能着急,得慢慢培养,如在玩耍中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妈妈买回来的练习本,孩子在上面乱画圈圈都没有问题,他在练习拿笔呢。

小学阶段,就是基础的基础了。读、写、算,是基础的基础,从小学开始就要认真对待。牢固掌握的关键在于认真对待每一道题。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声称自己是算盘高手,谁也辨不出他们孰真孰假。

这时来了一位智者,问二人“二加一等于几”。其中一个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等于三”,另一个则先用算盘计算之后才说出答案。

一般我们会觉得第二个人迂腐。可是智者判定第二个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越是高手,越是在遇到简单的问题时,越要按部就班地按规则处理,而不会为了省事而偷懒。

就拿我们每个学生都要背的乘法口诀表来说吧。

孩子“差不多能背下来”就行了吗?不是的,要达到“完全不出错”。

是不是“完全不出错”就OK了呢?不。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准确度,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

通常,孩子减法不会做,是因为加法没学好;孩子除法常做错,是因为乘法没学好,是因为乘法口诀表没过关,不能对数字产生敏感。对数字敏感的孩子,看到一个数就能马上联想到另一个数。

孩子千差万别,记忆的速度也不一样,在这里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记忆。可以用不同形式的记忆方法,比如当儿歌一样唱着背等等,一遍一遍记忆,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一百遍,哪怕是一千遍,也不能为了省事而偷懒。

现在中国妈妈常抱怨孩子的作业太多了,可是为了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据佐藤妈妈透露,她的孩子做的基础练习题摞起来足足有半米高呢。稳扎稳打做好每一步,正是有了很好的基础训练,几个孩子在后期学习中才不觉得吃力。

谨记:在基础上偷工减料,很容易导致根基松散。

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5)

04

董卿曾说过这样的话:“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孩子的学习态度,甚至他们偷懒时找的借口都和父母相似。

一个孩子总是拖交作业,老师追问原因,孩子就会找各种借口,“我最近很忙”“我身体不太好”等等,如果你去寻问家长,家长也会说出各种借口,并且和孩子说的一模一样。

你自己不学习,却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你只不过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模样。佐藤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有周密的计划,一岁就开始学习早教课程,三岁学小提琴,四岁学游泳等等。她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三岁前她要给孩子读一万本绘本,唱一万遍童谣。

最近网络出现了一个新词“恐辅症”,有的家长因给孩子辅导作业而气得心梗,甚至住进ICU;最近更有甚则,家长因为孩子终于能上学了而欢呼。

从孩子降生开始,父母就踏上了一条既有鲜花也满是荆棘的征程。要培养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学有所成,父母责无旁贷。

除了高考,对于家长们来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每一次衔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孩子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学校,基本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佐藤亮子的《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一书,为陪读的妈妈们提供了许多简单高效而又细致入微的方法。如果家长正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那么这本书一定可以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当然,佐藤妈妈是基于日本教育情况而写的,有些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任何一种经验都很难适用于所有人,毕竟孩子是独特的,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太远,书房很近,如果有天堂,那应是书房的模样。”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

亲子教育中真正的要点 亲子教育是选择(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