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写大观园的姐妹们过芒种节,“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榭,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宝钗扑蝶。扑的是蝶,享受的是大好时光。

宝钗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女孩子,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向来是她少年老成的一面。但她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骨子里也有好奇和调皮的一面。

红楼梦第37回人物鉴赏 红楼梦解读第二十七回(1)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芒种这天的宝钗,难得的任性了一次,释放了一回小女孩的天性,蹦蹦跳跳的捉起蝴蝶来。蝴蝶没捉到,无意间听到滴翠亭里有人说悄悄话。一时好奇就忍不住凑过去偷听起来,而且听得津津有味,挪不动脚了。直到差点暴露才猛然惊醒,想要躲开已经来不及。急中生智拿黛玉做幌子,把事情遮掩过去了。这也正让我们看到了宝钗性格中狡黠调皮和睿智的一面。宝钗自幼受到的教育熏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小红和坠儿“私相授受”,看在她眼里就跟传说野史中那些“奸淫狗盗之徒”联系在了一起,是不符合儒家社会规范的。不过宝钗一向善于顾及别人的感受,她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岂不是臊了”。第二反应才是“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担心自己讨个没趣。事后并没有什么留言传出,贾芸、小红、坠儿等大家相安无事,可见宝钗并没有说出去。

说完了宝钗,接下来再讲黛玉,她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过芒种节。黛玉葬花。葬的是花,叹的是红颜易老世事无常。

红楼梦第37回人物鉴赏 红楼梦解读第二十七回(2)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黛玉并没有睡懒觉,而是躲离了众人,一个人凄凄惨惨去掩埋落花,边埋边哭。她哭的是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愁绪满怀无释处。”

由花及人,忍不住自怜自艾,痛到深处,情不自禁的大胆断言“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同一天里,同是“辞春饯花神”,两个性格迥异但同样优秀的女孩子,一喜一悲,一乐一忧,一个理性,一个感性,对比何其鲜明!

我们说黛玉伤心,她不单单是“悲春 ”,更是“恼人”。前一天晚上,晴雯跟人闹别扭怄气,不但迁怒来串门的宝钗,还不问青红皂白的把黛玉拒之门外。这时候偏偏院子里传出宝玉和宝钗谈笑的声音,黛玉听到了,又生气又委屈,把账记在了宝玉头上,认定他是一个“无情“之人。

红楼梦第37回人物鉴赏 红楼梦解读第二十七回(3)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宝钗的“喜”和黛玉的“忧”,都是有理由的。从全书的情节发展来看 ,宝钗的爱情之路几乎是一帆风顺。有“金玉良缘”的舆论导向,有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大力支持,有整个薛家做后盾 ,宝钗本身又是如此的优秀。

反观黛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没有父母兄弟可以倚靠。自身体弱多病 ,真心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年事已高。唯一的底牌是和宝玉从小培养起来的感情,偏偏又横空冒出个扎心的“金玉良缘”。

虽然宝玉爱的是林妹妹。可是他的懦弱和他的身世注定了他的命运,他拗不过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更拗不过极有可能会面临的皇家赐婚。所以说最终红消香断、花落人亡的悲剧 ,是有必然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