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中药材之一,也是中医提倡普及的保健茶原料之一。五味子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之分,那么这两种五味子的区别什么?如何鉴别这两种五味子?

什么是五味子:

五味子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等,五味子是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保肝护肝功能。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1)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区别:

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两者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收载和使用。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2)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3)

南五味子

五味子的服用方法:

1五味子茶:

取五味子5—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味道酸酸甜甜,口感极佳。常饮五味子茶的话,可起到明显的降压作用,有效改善高血压症状,并有防治冠心病的功效。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4)

2五味子膏:

取250克五味子洗净,煎取浓汁,需煎两次,然后将两次浓汁合并,并浓缩至稀流膏样,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加热至黏稠液状即可。食用时一日两次,每次2汤匙,以温开水送服。此法服用可养肝益肾,生津涩精。

3五味子粥:

去五味子10克,大米2两,将两者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进行熬制。以此方法食用五味子,具有养肝、补肾之功效,大米本身就有着保肝、护胃的作用,若是酒后进食,能够有效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5)

4五味子炖肉:

取用适量的鸭肉或猪瘦肉,五味子50克。将五味子与肉洗净,一起蒸食或炖食,并酌情加入一些调料,肉、汤、药俱服,有补肺益肾、止咳平喘之功效,特别适用于肺弱肾虚型的病人服用。

5五味子酒:

取五味子50克,白酒500毫升。将五味子洗净后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1次,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取用需口服,每日3次,每次3-5毫升。此酒有着镇静、强壮、安神之功效,可治神经衰弱、头晕、心悸、健忘、失眠、烦躁等症状。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有何区别(五味子上敛肺气)(6)

五味子服用禁忌:

五味子有小毒,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及幅度增加。并有增加胃酸及降压作用。

不宜过量使用,口服生药13~18g以上可有打嗝、反酸、胃烧灼感、肠呜、困倦等,偶有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