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玩手机真的会导致抑郁吗?怎么合理使用手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焦虑症极度难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焦虑症极度难受(刷手机感到焦虑)

焦虑症极度难受

Q玩手机真的会导致抑郁吗?怎么合理使用手机?

A:

现代人的生活,大多离不开手机。

一台四方小巧的机器,却承载着我们的衣食住行,连社交沟通也得靠它维系。

在这样的趋势下,有些文章却另辟观点,提出了“玩手机会致郁”的说法。

我们很难想象,为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娱乐需求的手机,竟然会引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但是,国内外已经有多篇研究证明了这件事——玩手机真的会致郁。

手机真的会导致抑郁吗?

手机是否会致郁,主要还得看个体的使用方式。

也即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使用时长,将手机当作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那么它会满足我们的各项需求,带来明显的正向效益。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手机,呈现“上瘾行为”的发展趋势,的确有可能诱发个人的负性情绪。

关于手机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说法。

手机使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当个人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萌生持续性的痛苦情绪时,他们会通过手机的多元化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

这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喜欢玩手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因为患者已经出现不良情绪,对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丧失动力,所以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对现实生活进行回避,以排解内心的压力和苦闷。

所以患者真的不是“懒”,沉溺于手机,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自救途径。

手机使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使用手机不但不能缓解个体的焦虑、抑郁,反而容易导致个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无法合理应对,陷入自我封闭之中,产生更多不良情绪。

它更多被运用于,普通人因为使用手机而诱发抑郁、焦虑,继而导致情绪障碍的情况之中。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过度使用手机的确会影响个体情绪,其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相较于常人更高。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超3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6小时的人拥有心理问题的风险会增加78%,3至6小时会增加60%的风险,30分钟至3小时则会增加37%的风险。(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手机为什么会引起抑郁?

手机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像上面提到的,沉溺于手机切断了个体与现实的联系,降低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就是原因之一。

除了心理层面,我们还可以从生理层面进行分析。

2020年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者用小白鼠进行了相关试验。

结果发现,小白鼠在夜晚接受光照时,它们的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会将光照信号传到大脑背侧区域的神经元。

使昼夜规律发生改变,夜晚更加兴奋,难以入睡,进而诱发抑郁症状。

这项研究推演至人类身上,就是我们常常会提到的“蓝光刺激”。

在夜晚使用手机时,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干扰与睡眠相关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

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射频电磁场,也会影响大脑正常的血液流动和机能代谢。

这些都会对个体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使个体失去睡意,出现失眠、早醒、多梦等问题。

而睡眠障碍正是诱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关键。

怎么合理使用手机?

既然知道过度使用手机,会引发不良情绪,那么普通人应该怎么改善沉迷手机的情况呢?

可以从以下3个方法着手:

合理分配时间

进行自我调控,严格限制个体使用手机的时间,规定只能在必要的时候或特定的时间段使用手机。

比如,12点和19点是我们允许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那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可以集中处理手机中的信息,这样不仅更高效,还能逐渐降低个体对手机的依赖性。

需要注意,这个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当我们适应了之后,再逐步减少使用时间,否则有可能引起“报复性玩手机”的情况发生。

寻找替代行为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从其中找到替代自己使用手机的行为。

想要使用手机,通常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我们的某一需求。比如玩游戏、听音乐、与他人交流。

但这些需求不只能在手机上实现,现实生活中,一定有行为可以替代手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玩一场真人狼人杀、去KTV唱歌、约朋友出门逛街玩乐...总之,将自己的时间更多投入到真实发生的生活之中,而不是虚拟世界。

这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得以改善。

重返人群之中

大部分人沉迷手机,是为了逃避让他们感到挫败、失望的现实。但是一昧的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重个体的负性情绪。

所以减少手机依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个体要回归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应该回归人群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向外释放,让身边人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心理支持,从根本原因着手,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当然,如果情况已经严重到病态的“上瘾”,就要尽早寻找心理咨询师介入,对错误行为进行干预。

电子设备泛滥的今天,“手机上瘾”的现象随处可见,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呢?

不当低头族,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情绪,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回到现实之中。

所以不要再被手机囚禁了,它不过是一件称手的工具,生活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