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亮亮

一点背景:“他只是个普通人”

他不到13岁,便考进中科大少年班,成为全校年纪最小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赴美留学,又成为首位本科直升博士后的学生。今年还晋升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31岁的尹希响应:“他只是个普通人”。

学霸

只是个普通人

哈佛最年轻博士(哈佛史上最年轻华人教授)(1)

学霸理论:学得自在,玩得痛快

尹希研究的弦理论,对行外人来讲就是“天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学霸”,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他认为学生该有更多自由发展和选择的空间。在回忆起自己的成才之道,他觉得最幸运的并不是考进中科大,也非念哈佛,而是上北京八中少儿班。因为学校不会把所有时间都放在考试上,一周五节体育课,每周都会安排爬上、游泳、溜冰等户外活动,在外面的时间特别多。

除此以外,这位物理系的教授也并非书呆子,他玩脸书、用智能手机,还是马拉松和徒手攀岩好手。不过,号称已从马拉松场上“退役”的尹希称,退役是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结婚十年的妻子以及7岁的女儿。这位年轻的教授无论是从学术界还是个人生活都让人惊喜无限。

并非神童,只是有“主见”而已

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有所谓的神童班,也就是中国科大的少年班,而尹希恰恰是少年班的学生,而且是比较年轻的,不到13岁就考上了中科大。用通俗的话说,他就是个神童,而且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但是尹希的成长过程证明了他恰恰不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他不但很有才能,而且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虽然他一直以来受传统的正规教育,但是他的成长道路其实跟绝大部分中国的80后、90后完全不一样的。

哈佛最年轻博士(哈佛史上最年轻华人教授)(2)

最主要是因为他有主见,他不会受到应试教育体制本身的束缚,他是在念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他是徜徉在科学的海洋里自得其乐。另一方面,从少年到青年他各阶段的发展都很均衡,凡是年轻人喜欢做的喜欢玩的事情他哪一样都没落下。和中国大部分青少年成长过程不一样,尹希完全没有为了完成学习,为了考试而牺牲了玩乐的时间。这就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他玩得很痛快,但是他的功课照样比谁都出色。31岁就能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当然是个让人非常印象深刻的成就。但这肯定只是一个起点,他未来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从尹希的成长过程来看,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与别不同?就是他能够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一方面确实是,他也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他却不是这个体制典型的产物。这个体制典型的产物,比如说科大少年班,曾经有人做过追踪访问,发现这些科大少年班的学生,特别是在国内的,大部分后来都不怎么出色,并没有体现出当时社会或人们对这些少年班神童的期望。

哈佛最年轻博士(哈佛史上最年轻华人教授)(3)

但是尹希却不一样,也许并没有人在他13岁考上少年班时,预见到他31岁就能成为哈佛的正教授,当然人们对他肯定也是有期望的,但他却不是根据人们的期望来设计自己学习和生活成长的道路,这一点我觉得很不容易。这当然也一定是与尹希所成长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家庭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当然,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成才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孩子成才,如何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天性来成才,在此,尹希的成长确实给了无论是家长、孩子本身还是中国教育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哈佛最年轻博士(哈佛史上最年轻华人教授)(4)

2016年起,《时事亮亮点》首播时间将调整为每周一19:20。老地方新时间,来听亮亮点评。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