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近几年发展(太原发生了哪些变化)(1)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汇聚成美丽太原的动人景致。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最直接的时期。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太原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生态治理、民生保障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些曾经跃动在蓝图上的愿景,经过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矢志奋斗,如今逐一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通过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一起体味这五年来太原的巨大发展变化。

  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中

  市委坚持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统领全市工作的总纲,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提出15个方面360条落实举措,对娄烦农村改厕、古交下石沟村采煤沉陷搬迁问题专题研究、实地督导,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高质量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这五年,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明显增强,高质量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53亿元,在全省的首位度由“十二五”末的22.5%提高到23.5%,今年预计可突破4800亿元。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太钢高端碳纤维、长城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以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传统产业新型化企业集群强劲崛起,以太原锅炉为代表的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

  坚持把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摆在战略位置,以华润万象城、公元时代城等城市综合体为引领的大型商圈格局基本形成,中海国际、信达中心等商业楼宇入驻企业万余家,我市入选全国物流枢纽建设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连锁便利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南部城郊农业、北部有机旱作特色农业新格局,“阳曲小米”等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这五年,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科技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一流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制定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连续四年每年安排3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载体落地运行,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加快建设,山西智创城、太原同创谷等双创载体多点布局。

  高新技术企业由626家增加到21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321家增加到8726家,手撕钢、笔尖钢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

  实施人才新政、建设人才公寓,各类人才及家属10万余人落户太原。

  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这五年,太原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战略,谋划形成太原都市区南北双擎驱动、一体发展的战略格局。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东二环竣工通车,滨河东西路南延、南中环东延等道路建成投用,晋阳桥、摄乐桥等跨河大桥连通两岸,183公里的“九河”快速路实现中心城区与东西山的快速通达,7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成为靓丽名片,获批全国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

  建成开通5G基站5000余座,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307公里、供水管网783公里、供气管网5041公里,汾东污水处理厂、清徐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用。

  以五一路、解放路为代表的街道片区恢复传统肌理,承载城市记忆的五一广场、钟楼街重现历史风貌,汾河晚渡、双塔凌霄等古晋阳八景风华正在重塑,太原植物园、摄乐公园等一大批公园建成开放。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835个老旧小区、975条街巷旧貌换新颜,农村“厕所革命”、“六乱”整治成效显现,“爱省会、建太原、树形象”成为全市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太原人口达到530万,10年净增110万,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11.8%提升到15.2%。

  “两山”理论得到生动实践

  这五年,“两山”理论在太原得到生动实践,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汇聚成美丽太原的动人景致。视察我市时,对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这是对太原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必将激励我们把太原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宜人。

  实施清洁供暖改造、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举措,太原彻底告别散煤采暖历史,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

  持续推进东西北山生态修复,累计修复山体590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营造林188万亩,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西山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样本向全国、全球推介。

  实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形成43公里生态景观长廊,晋阳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汾河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这五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阳曲县、娄烦县高质量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7.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3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5元,教师工资和环卫工人工资大幅增加,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达到中部省会城市领先水平。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8所,新增优质学位10.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7%,公办小学免费托管服务惠及28万个家庭;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新院区投入使用,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8.82张;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5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爱心奶”工程覆盖特困群体2.5万余人。

  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25个。

  完成16万余套“有房无证”住房产权登记办理,获批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城市。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先后召开86次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实防线,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坚决扛起首都“护城河”政治责任,守好进京防线,未发生一例高风险人员离并进京。坚决扛起省会担当,市第四人民医院担负集中救治全省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主战责任,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这五年,全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55次,圆满完成党中央及省委重大改革部署424项、自主创新改革178项。

  全力支持综改示范区建设,积极做好规划调整、土地征拆、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赋予市县行政管理事权1182项,综改示范区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等称号。

  开发区“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全面铺开,“一枚印章管审批”顺利实施,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获得信贷”“劳动力市场监管”两项营商环境指标居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973亿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等改革成为全国标杆。

  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建成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8%。

  讲好“太原故事”

  这五年,我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活动隆重热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取得成功并不断拓展,“马克思书房”全国首创,“时代新人说”品牌走向全国。

  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运营,晋剧《于成龙》《傅山进京》等文艺精品叫响全国,太原古县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等建成开放,晋祠、太山等文物景区提档升级,天龙山佛首回归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太原国际马拉松、国际公路自行车等赛事形成品牌,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成功举办,太原的“新形象”改变了多方来客脑海中的“老印象”,为全省争了光、添了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五年,我市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着力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全力维护省城安全稳定。民意调查显示,目前是太原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积案专项攻坚,全市信访秩序平稳可控。

  创新推动“全科网格”试点,配备网格员近万名,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持续推进平安省城建设,“雪亮工程”应用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大幅下降。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72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

  开展“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集中教育整顿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人大围绕重点领域谋划和推进立法、监督等工作,制定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等一批引领性法规。

  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这五年,我市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出台《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办法(试行)》,本届市委实现巡察全覆盖。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展览,挖掘利用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旧址等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加大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选派力度,高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900余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被中组部确定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

  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合理容错“两个办法”,选树1200名担当作为干部。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查处各类腐败案件8031件、“四风”问题1299个。记者 郝晓炜 张 波/文 视觉策划中心供图 太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