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焦虑怕死怎么办?#

我婆婆87周岁,生活能自理时一直住在农村,2020年秋天因为腿疼不能自己洗衣做饭了,现在跟我们一起生活。除了生病时,其他时间没有发现她有焦虑怕死的情况,总结一下,我们主要注意处理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 心情愉快的老人不容易焦虑怕死

我婆婆不识字,性格刚强,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五个儿女都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听话的儿女,没有人敢违背母亲大人的旨意,但是这种顺从听话,在儿女需要父母照顾时或父母生活能够自理时做起来容易些,等到父母老了随儿女生活了,做起来就很困难。我婆婆跟我们生活,我们基本不改变她的生活习惯,婆婆主要是一些生活习惯上和我们不一致,比如:她不让开灯,不让开空调,要节约用电省钱,我们就按她的意见来,今年夏天太热,我们就悄悄地开我们房间的空调,她房间的空调不开。还有她喜欢吃面食,荤菜只吃猪肉,从不吃辣椒,这方面我们就遵从她的饮食习惯来,先把她吃的食物安排好,我们想吃的再另外准备。

60岁老人最怕的三件事(注意这五个方面)(1)

婆婆在喝小米粥吃鸡蛋

很多子女孝敬老人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把自己的喜欢加到老人头上,试图改变老人,让老人按照儿女的方法来生活,这样容易导致老人心情不愉快,感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不被子女认可,顺从老人能让老人心情愉快,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心情愉快的老人不容易焦虑。

2、 儿女陪伴的老人不容易焦虑怕死

我认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最好是跟自己的子女住一起,或者子女轮流回到父母的住处照顾他们的生活,子女是父母最亲近的人,能排除父母晚年的孤独,特别是在父母走了一个剩下一个的时候,一个人形单影只,没有说话的人,加之亲历了另一半的离世,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近了,会增加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我家有一套老房子,公公就在那套房子里去世的,婆婆不让卖,说她以后要住,我们原计划就是留给她住的,但是那套房子面积小,四楼‬没有电梯,居住很不方便,加之我婆婆是传统的重男轻女老人,认为儿子家才是自己家,所以我们选择了让她和我们一起住,方便我们照顾她,也提高她晚年的生活质量。

常常有人感慨父母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我们努力让婆婆觉得儿子家就是她的家。

首先我们让婆婆适当承担一点家务,主要是洗碗,我婆婆很勤劳,要给我们做家务,岁数大了,眼力不好,洗碗洗不太干净,我和老公约定,让她洗,我们用碗时再冲洗一下,老人适当做点家务,会觉得自己对儿女有用,儿女还需要她。

60岁老人最怕的三件事(注意这五个方面)(2)

婆婆在整理垃圾筒里的垃圾袋,跌伤后恢复好了。

其次是避免和化解矛盾,两代人生活,肯定会有矛盾,但绝大多数的矛盾都是生活习惯上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这方面,建议儿女改变自己适应老人,接纳包容老人,因为老人岁数大了不容易改娈。

让儿女家成为老人的家,我想说的第三条是,时间长了,彼此习惯就好啦,没有那么难。平时的矛盾都及时化解了,能磨合的磨合好,多想老人的好处,不计较老人的不足‬,儿女改变自己适应老人,很多老人也会作出改变适应儿女,度过短时间的不适应的阵痛之后,大家就都适应了,相互的关系处理顺畅就进入良性轨道了。

我作为一个媳妇,和婆婆共同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不便,但婆婆是我老公的妈妈,我对婆婆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夫妻感情、影响到我在家庭中受尊重的程度,我生的是儿子,我也要给儿子做示范,再说婆婆帮我们带孩子做家务,一直到我儿子上大学,她也付出了很多,她晚年和我们共同居住,也是情理之中的啊!

媳妇和婆婆共同生活,肚量要大,心胸要宽,不能总拿婆婆和妈比较,婆婆和妈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和婆婆和谐相处,孝敬婆婆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如果老人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儿女要克服困难,安排时间陪伴父母,陪伴是最好的孝敬老人的方法,没有之一,与其在父母去世后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如挤出时间来在当下陪伴父母,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是不容易焦虑怕死的。

3、 生病及时就医的老人不容易焦虑怕死

老人身体的病痛是不可避免的,大到心脑血管问题,小到骨骼疼痛,感冒发烧。很多时候,身体生的是小毛病,害怕带来的心理焦虑却困扰着老人,长期的疼痛不仅降低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老人带来心理问题。

老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及时就医很重要,有时候儿女判断没有问题,但老人认为儿女不是医生,病痛没有减轻,顾虑和担心不能消除,这时候儿女会认为老人虚,小问题常常不带老人去医院。我建议老人身体上的问题,儿女要及时带去医院,有病治病,没病消除心理阴影,老人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话,心病消除了,老人就不焦虑害怕死亡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为数不少的老人因为大脑萎缩或其他原因,出现精神类异常症状,儿女千万不能忽视,比如总有老人说自己儿女偷拿他的钱物,老人出现幻视幻听情况,这些不正常情况一定要去看精神科医生,不要认为是年纪大导致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及时治疗服药是有效果的。

如果老人焦虑害怕死亡,我们要注意疏导,多和老人说话谈心,帮助他们树立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的理念,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做专业疏导。

有人可能会说我,你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你家老人没生病,你没有体会。是的,我婆婆没有基础性疾病,但有轻微的帕金森,走路颤颤巍巍的,去年12月的一天上午,我们不在家时,老人摔倒了,9点20开始躺在地上,尝试自己爬没能爬起来,一直等到11点,我老公回来才发现,婆婆跌倒的那个位置刚好看到钟,她知道11点他儿子会回来,但是婆婆以为她快死了,不肯去医院,让我们把好弄到旧房子里去,为了哄她住院手术,我们只好告诉她动过手术就能下地。给婆婆治病,费了不少劲,心电图提示心脏有问题,医生不敢手术,需要做胸部ct,婆婆听力很不好,听不到机器提示“吸气”和“呼气”的声音,我只好在ct室内拍她的身体,让她根据我的拍打配合。手术成功了,婆婆知道她这次不会死了,但是忍不住疼痛,各种脾气和情绪,责怪我们骗她住院,说医生没给她看好。婆婆出院后仍住在我家,我们给四个姐姐一人配了一把钥匙,方便她们来照顾,刚开始吃饭都是喂,大小便都在床上,三个月后,婆婆能坐起来吃饭了,能下地了,能去洗手间了,87岁的老人能恢复成这样,我们做儿女的好开心。

4、 儿女掌握‬医疗保健和急救知识的‬老人‬不‬容易‬焦虑‬怕死‬

儿女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疫情期间,老人去医院就更不方便,儿女能用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比如说便秘,哪些食物能缓解便秘,哪些药物能治疗便秘。如果能懂得一些急救知识就更好,关键时候还能救命,给婆婆急救这事,还真给我遇上了。

今年四月份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婆婆起来大便,三姐在照顾她,她让三姐打点热水给她顺便泡泡脚,我在边上看着,三姐让我离开,说我看着婆婆会不好意思,我刚好请了师傅修煤气灶,就离开了,我在厨房突然听到三姐尖叫,跑过去一看,婆婆坐在座便器上面一口气上不来,头和身体往下倒,三姐被吓哭了不知所措,我一把抱住婆婆,就势还让她坐在座便器上,左手搂着她,右手掌心本能地给她心脏按压,类似心肺复苏的动作,我做着心脏‬按压,心里却‬慌得很,没想到婆婆一口气缓缓地上来了,我还在不停地给她按压,大约五分钟后,婆婆能说话了,让我不要再压了,我们扶婆婆上床休息,观察她的情况,晚饭前我看她,她朝我笑,晚上吃了一碗菜粥。这次给婆婆做急救,我也不知道做的对不对,后来问医生,医生都说按压心脏肯定比不按压好,还说你不是医生能动手做就很不容易了,好在婆婆没碍事,老公姐弟五人都说幸好有我在家,救了老娘的命,婆婆事后也告诉她女儿,说我被吓的很呢,不停地到床边看她。

我想,儿女掌握医疗保健知识和急救知识,能帮助老人解决健康问题,老人会有安全感,也会减轻对死亡的焦虑,因为他们的背后,有儿女强有力的肩膀做支撑。

60岁老人最怕的三件事(注意这五个方面)(3)

婆婆的拐杖

5、 避免老人焦虑怕死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老人如果自己不想娈换生活环境最好不变换,因为老年人适应环境能力差,新环境会让老人不舒服,增加老人的焦虑感。二是喜欢钱的老人(好像也没见过不喜欢钱的老人),尽管他们已经行动不方便,不能出去花钱了,有条件的儿女尽量不动用老人的钱,过节‬时‬再‬给‬老人‬钱‬,钱‬能‬换来‬老人‬开心‬,钱能给老人带来安全感。三是晚辈的烦心事别让老人知道。80多岁的老人,孙子辈的都有孩子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受的困难和挫折就不要让老人知道啦,晚辈没有烦心事打扰老人,老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会增强,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老人不容易焦虑怕死。

《红楼梦》上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父母‬儿女‬一场‬,我们‬不‬能‬做‬不‬会‬反哺‬的‬儿女‬,父母曾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最无私的爱和温暖,我们都曾在心里暗自许诺:好好孝敬父母,让我们化许诺为行动吧!

我是秀话家常,以上都是我照顾老人的真实感受,正确与否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