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以及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二、记叙文的分类

第一,从写作内容、方式看,可分为:(1)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写法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式,如《藤野先生》等。

第二,按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1)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肖像)、行动、心理、语言、神态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如《邓稼先》《阿长与〈山海经〉》等。(2)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社戏》等。(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济南的冬天》等。(4)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借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白杨礼赞》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模拟(直击初中语文试卷)(1)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

1 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就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2 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看到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如《背影》一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点题。

3 插叙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二是插进对有关人或事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4 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课文《智取生辰纲》,叙述在黄泥冈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喝酒和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补叙一般只对原来叙述的内容起丰富、补充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模拟(直击初中语文试卷)(2)

四、记叙的线索

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叙述的线索主要有:

1 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中心组织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2 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以某物为线索 如《灯笼》,以“灯笼”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 以某人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人物,这个人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孔乙己》中的“我”。

5 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当时农民破产及其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6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7 以感情为线索 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阿长与〈山海经〉》以“讨厌—感激—怀念”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

中考记叙文阅读模拟(直击初中语文试卷)(3)

点击以下链接,解锁更多知识: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2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3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4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5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五)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6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六)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7 易混近义虚词辨析(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8 易混近义虚词辨析(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9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0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1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2 怎样判断病句(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3 怎样判断病句(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4 怎样判断病句(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5 怎样仿句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6 古诗词初赏析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7 把握古诗词情感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8 题目演练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9 古诗词意象典故总述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0 文体常识(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1 文体常识(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2 文体常识(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3 文体常识(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课外知识拓展:24 需掌握的中国古代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