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怎么发现甲状腺癌(带你认识甲状腺癌)(1)

x小谢说: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女性,发病率高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排行榜第5位,是全球过去十年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当然,这跟目前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民众的体检意识越来越强,使得检出率提高有很大关系,但也不能否认,当下甲状腺癌正在越来越流行。

甲状腺癌的病因

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

2、有全身放射治疗史;

3、碘摄入过量或不足;

4、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如甲状腺髓样癌);

5、雌激素水平增高;

6、年龄。

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一般早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常以无痛性颈部肿块或结节而就诊,或者体检B超发现结节,进一步检查发现为甲状腺癌。后期,随着甲状腺的增大,可能会引起声音嘶哑、脖子和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些病人还可能伴有面容潮红、心动过速及顽固性腹泻等表现(如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

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不同,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四种病理类型,其中,前两者(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预后也不一样。

01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化而来,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80%。其分化程度较高,生长缓慢,侵袭转移性差,危险度较低,有人称之为“懒癌”。没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手术、术后TSH抑制治疗以及131碘治疗(必要时),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对于直径在1cm以下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甚至可以暂不手术,密切观察即可。

02 甲状腺滤泡癌(FTC)

也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化而来,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0~15%,发病年龄一般比甲状腺乳头状癌晚5~10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甲状腺滤泡癌的恶性程度比乳头状癌略高,容易出现局部浸润或血行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肺、骨骼等)转移,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预后欠佳。

03 甲状腺髓样癌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而特殊的甲状腺癌,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5%,它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C细胞,可以分泌降钙素)分化而来,常常与其他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肿瘤、神经纤维瘤等)并存,我们称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2型)”。由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降钙素(CT)分泌异常增高,通过检测血中的降钙素,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可以局部浸润和远处(如肺部、骨骼、肝脏及颅脑)转移,预后差。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TSH抑制治疗无效。

04 甲状腺未分化癌

这种类型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最高,最少见,发病年龄比较大,进展迅速,早期可出现远处广泛转移,手术机会小,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极差。

一般怎么发现甲状腺癌(带你认识甲状腺癌)(2)

由此可知,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按恶性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未分化癌>髓样癌>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绝大多数的,其恶性程度较低,进展速度缓慢,被称为“懒癌”,这类患者长期生存率可达90%,预后良好。未分化癌尽管发病率较低,但预后极差。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各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癌”除外)的基本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后酌情辅以内分泌治疗(又称“TSH抑制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

甲状腺癌手术主要分两类:1)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伴或不伴淋巴结清扫;2)甲状腺腺叶切除

为了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现在大多采取前一种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导致大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切除,所以患者术后一般都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部分病人可能需要服用超过替代治疗剂量的甲状腺素(即“TSH抑制治疗”),对有远处(如肺部)转移的患者,还可配合碘131同位素“清灶”治疗,经过上述规范治疗,绝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可以临床治愈。

甲状腺癌的预后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每个人注定要患一种癌症的话,甲状腺癌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其危害比其他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要小得多,是目前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结局“最好”的恶性肿瘤(未分化癌除外)。对于甲状腺癌,我们大可不必“谈癌色变”,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文/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王建华

责编/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