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十二经脉运行图作者:大馋猫也来炒股票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分类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脉(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经脉的分布介绍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 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24小时能量循环表
3-6 上 空 蓝 坚 意觉 虑 低头 脑
7-10 后 木 青 风 视觉 憎 瞪眼 肝
11-14 左 火 红 热 味觉 喜 咧嘴 心
15-18 下 土 黄 湿 触觉 疑 眨眼 脾
19-22 前 金 白 燥 嗅觉 忧 皱眉 肺
23-2 右 水 黑 寒 听觉 惧 展眉 肾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经。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
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关冲、中渚、外关、肩髎、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经络 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 ▪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三阳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冲脉 ▪ 带脉 ▪ 阴维脉 ▪ 阳维脉 ▪ 阴跷脉 ▪ 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脉 ▪ 手太阴络脉 ▪ 手少阴络脉 ▪ 手厥阴络脉 ▪ 手太阳络脉 ▪ 手阳明络脉 ▪ 手少阳络脉 ▪ 足太阳络脉 ▪ 足少阳络脉 ▪ 足阳明络脉 ▪ 足太阴络脉 ▪ 足少阴络脉 ▪ 足厥阴络脉 ▪ 任脉之络 ▪ 督脉之络 ▪ 脾之大络
手太阴肺经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联系脏腑: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咳喘,上气,烦心,肺胀满,小便数而欠。经脉病:胸满,缺盆痛,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本经腧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联系脏腑: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经脉病: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本经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髎
迎香
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联系脏腑: 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悸,癫狂,疟疾,消谷善饥,腹胀,呻吟,呵欠,颜黑,大腹水肿,尿黄。经脉病:鼽衄,汗出,口歪斜,唇疹,颈肿,喉痹,膺、乳、气街、股、膝髌、胫外廉、足跗痛。 本经腧穴: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联系脏腑:脾、胃、心、咽、舌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悸,癫狂,疟疾,消谷善饥,腹胀,呻吟,呵欠,颜黑,大腹水肿,尿黄。经脉病:鼽衄,汗出,口歪斜,唇疹,颈肿,喉痹,膺、乳、气街、股、膝髌、胫外廉、足跗痛。 本经腧穴: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手少阴心经(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 HT.)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痛,嗌干,口渴。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本经腧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 SI .)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联系脏腑:小肠、心、胃、咽喉、鼻、目、耳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经脉病:耳聋,目黄,嗌痛,颔、颊肿,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本经腧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Urinary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BL.)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联系脏腑:膀胱、肾、脑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主要病候:
脏腑病证: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等;经脉病证:目痛,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臂、腰、股、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本经腧穴: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联系脏腑: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证: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等;经脉病证: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腰脊强痛、腘内廉痛,小腿内侧痛、内踝肿痛、足跟痛等。 本经腧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肓俞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步廊
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包、心、肺、胃、三焦
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等。经脉病: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本经腧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SJ.)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联系脏腑: 三焦、心包、耳、眼、肺、膈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胃脘痛,腹胀,呕恶,嗳气,食不下,黄疸,小便不利,烦心,心痛,失眠。经脉病:舌本强,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身体皆重。 本经腧穴: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砾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瘈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GB.)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联系脏器:胆、肝、膈、耳、眼、咽喉。 偱行路线: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口苦,目眩,疟疾等。经脉病: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本经腧穴: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颌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LR.)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联系脏腑: 肝、胆、胃、肺、膈、眼、头部、咽喉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胸满,呕逆,飧泄,嗌干,遗尿,闭癃等。经脉病:腰痛,疝气,少腹肿等。 本经腧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