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寄物咏怀,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中的王谢指的是王导(王羲之的堂伯父)、谢安两大家族,王谢两家贤人众多,都住在这乌衣巷内,而在这小小的乌衣巷里,在这两大家族间,又发生了许多的典故,接下来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南京八条巷的由来(南京乌衣巷的几个超冷门典故)(1)

我们常言爱情里对人一往情深,但这个词起初并非指代感情。

《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译:东晋时期,永修县侯桓伊将军不仅善于用兵,对音乐也十分精通,他经常吹蔡邕的柯亭笛,十分动听。他听到别人唱歌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喊道:“怎么办啊!”宰相谢安夸奖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而今我们常形容形容对人或事物有特别深的感情,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好似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彼此都是一往情深。

南京八条巷的由来(南京乌衣巷的几个超冷门典故)(2)

我们许多人所渴望的神仙般惹所有人都羡慕嫉妒的爱情,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在小编的描述中,“凤毛麟角”一词也出自乌衣巷,你知道吗?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现在常用来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当您的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时候,您就可以说:“班级里和你这样优秀只有你一个,无论如何都是凤毛麟角了。”

南京八条巷的由来(南京乌衣巷的几个超冷门典故)(3)

我们在日常生活以及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以及事物,切忌管中窥豹。是不是在小编说出管中窥豹一词时您也愣了一下呢,小编最开始看到这个词时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并且将它和著名的乌衣巷联系在一起,其实它本意与盲人摸象是差不多的意思。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典故: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如今我们常用此词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

南京八条巷的由来(南京乌衣巷的几个超冷门典故)(4)

乌衣巷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有的是游客们来往的步伐,不停滞的是我们通过这小小的乌衣巷的历史故事所获取的知识。而通过这几则典故,小编也了解到乌衣巷中的贤人们各个聪颖无比。

小编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管中窥豹,希望自己对自己的事业可以“一往情深”,在努力中成为凤毛麟角的那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