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主要讲的是狄仁杰弟子苏无名和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联手破解诡案,寻找幕后真凶的故事,可是剧中绕不开的便是太子与公主的权利争斗,太子和公主也是剧中的重要角色,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尤其人面花案中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以及最后一案参天楼案中皇帝在幕后所操纵的一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什么仇怨(唐朝诡事录之皇帝太子公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生死斗争)(1)

皇帝太子公主

这还要从本文发生的年代说起,本文发生在唐朝景云年间(公元710年-712年),景云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唐睿宗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父亲、母亲、哥哥、儿子、侄子都是皇帝,因此被戏称为六位帝皇丸,而他本人也命运坎坷,两次当皇帝,可是却都是在权利斗争的夹缝中生存,不得不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生活,同时他也改过好几次名字,李旭轮、李轮、武轮、李旦,每次改名都和他的政治地位变动有关,可以说他都是身不由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一旦他的政治地位上升,他的名字中就会加上个含“日”的字,一旦政治地位下降,他的名字中的含“日”的字便会被去掉,甚至在母亲武则天登基后,为了保命,他连姓都改了。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什么仇怨(唐朝诡事录之皇帝太子公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生死斗争)(2)

唐睿宗李旦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李旦第一次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周建立,李旦被降为皇嗣。这是他第一次当皇帝。因母亲武则天掌握了权利,他只是个傀儡,随后退位,只做了六年皇帝。

再就是景云年间(公元710年-712年)哥哥被韦皇后毒死(一说病死),他再次登基当皇帝,这个时候才是他表面上真正掌权的时候。但实际上也面临着妹妹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之间争斗,许多事情也是做不了主,所以剧中参天楼案结束后他说道现在朝中不是公主的人就是太子的人。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什么仇怨(唐朝诡事录之皇帝太子公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生死斗争)(3)

太平公主

太子当然是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公主就是太平公主,武则天唯一的女儿,是太子的姑姑,皇帝的亲妹妹,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也就是唐中宗驾崩这年,韦皇后欲效仿武则天,发动革命,登基称帝,当时的护国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二人成为韦后登基的最大障碍,因此韦后决意将二人至于死地,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招揽豪杰,结交禁军将领,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上好几次玄武门之变),诛杀韦后及其党羽,并将父亲扶上帝位,后李旦嫡长子李成器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主动让出太子之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李隆基的政治势力日益增长,这与欲效仿母亲武则天掌握大唐最高权利的太平公主发生冲突,因此太平公主多次在李旦面前诋毁太子,并利用其党羽在朝野散步谣言,欲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此时的太平公主利用皇帝哥哥对她的宠信,在朝中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双方明争暗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旦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这更令太平公主一方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密谋发动政变,采用暗杀的手段毒死李隆基,没想到却被心腹向李隆基告密,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完全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夺回了皇帝的权利。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什么仇怨(唐朝诡事录之皇帝太子公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生死斗争)(4)

太子李隆基

再说说剧中提到的斜封官,苏无名被公主任命为洛州长史,他认为这是斜封官,非常鄙夷,坚辞不受,鼍神案中宁湖刺史李鹬也是斜封官,那么到底什么是斜封官?其实也是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特殊产物,唐中宗时期,女儿安乐公主、老婆韦皇后等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奴婢之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30万钱,就能绕开组织部门的考察,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其实就是花钱买的官。睿宗即位后听太平公主等人的话并未完全废除斜封官,苏无名当然没花钱去买官,但是斜封官的名声太差,也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作为狄仁杰弟子的苏无名一身正气,当然不屑于去接受斜封官。一直到唐玄宗登基后,任命姚崇为相,才完全废除了斜封官。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清点赞关注转发,我将继续为您讲解《唐朝诡事录》背后的那些精彩的大唐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