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演讲全集(天才少年希孟何许人)(1)

《中国美术报》 第228期 美术副刊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中国中小学美术课本里非说不可的画。王希孟是作者,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但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我们在沿着这幅作品想要知道关于希孟更多的信息时,答案却是:无!凭此一幅作品,就能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可谓是空前绝后、千古一奇了。

如果再告诉您这位画家在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只有18岁,那又该如何想呢?一幅画,1000年,纵观古今、遍查中西,也是独一无二了!元代黄公望70来岁完成《富春山居图》为后世楷模,齐白石60岁“衰年变法”名震画坛,想想希孟以小小年纪和他们并肩在一起,这般成就也是没谁了。

宋徽宗的皇家画院名震古今,所出的一部《宣和画谱》(1120)也很有名,里面收录魏晋至北宋宣和年间231位著名画家、6396幅画作。此时希孟已经故去,书中却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没有提到《千里江山图》这幅长卷,这未免有点奇怪了。据考,希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天才少年画家,确切地说是一位宫廷画家。他生活在北宋徽宗年间,也就是1096年至1113年左右,史书上说他只活了20余岁。所谓史书,最明确地说出希孟生平的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奸佞、北宋的“六贼”之首,同时也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宋徽宗的“好哥们儿”——蔡京。他曾经在《千里江山图》长卷后隔水上有一段题跋,文中大致说了希孟从艺的经过和创作这幅巨作时的年龄。

其实,蔡京的题跋并没有说希孟姓王,至于“王希孟”的说法,坊间流传最早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顾复在他的《平生壮观》一书中提到的:他的朋友、古董商王济之认为希孟姓王。因为他在清代著名的收藏和书画鉴定家梁清标家中看到过此画,有记载说在此画卷的外签上写的就是“王希孟”。后来还有人据此写了首诗,说他20岁就死了云云。再后来清宫内府编纂的著名的《石渠宝笈》也沿袭了这种说法,于是希孟就这样成了神童画家王希孟了。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希孟不姓“王”,那他会姓什么?有人通过分析推理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希孟有可能姓赵,因为是“国姓”,所以避讳不能写明;第二,希孟有可能与蔡京同姓——蔡,因此蔡京以长辈的身份可直呼其名,不用写明。两种可能都没有直接的证据,因此我们只能从了古人的说法——“王”姓,起码也已经叫了二三百年了,相对保险。

吕鹏演讲全集(天才少年希孟何许人)(2)

《跟着王希孟游千里江山》

作  者:吕鹏  

主  编:刘峥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在《千里江山图》的后隔水的题跋中,蔡京还透露希孟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在宋徽宗的“画学”中做学生,后来被招到宫廷中的文书库工作。那么,“画学”又是什么所在呢?它是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开办的一个皇家绘画机构,这个机构最初是设置在“书学”之下的,隶属于太学,归国子监管辖。稍后,“画学”与“书学”“算学”并立。“画学”就相当于北宋时期的“皇家美术学院”。1104年,这个“画学”并入皇家的翰林图画局,其实就是皇家画院,据说“画学”提供三年的培训课程。总之,希孟同学应当是在这里完成学习后,再被分到“禁中”的文书库,做了文书工作。至于为什么希孟同学学了几年的绘画却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做文书?这是个问题,却没有明确的答案。从蔡京的记录中可以推测希孟当时的画艺或者风格可能还得不到宋徽宗的赏识,但是皇帝“知其性可教”,于是决定亲自传授他绘画本领。希孟果然画艺大涨,不久就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于是18岁的希孟凭借少年的凌云壮志,用半年时间创作了这幅宏幅巨制——《千里江山图》。半年成就千年,这的确像梦一样。

我们翻遍历史,除了蔡京和少数几位鉴赏名家的记录外,也确实很难找到有关希孟的更多信息。至于他从哪里来,后来又归宿如何,就更成了千古之谜。一代天才少年,在留下一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后绝尘而去,空留一段传奇任后人评说!■

(本文节选自“跟着艺术大师”系列丛书《跟着王希孟游千里江山》第一章节“此间少年”,题目为编者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