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方非

6月9日晚,伴随着大傻杨唱着数来宝登场,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老舍名作《茶馆》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再次“开张迎客”,因疫情影响而中断数日的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也终于正式重启。“真是难得!”这场意义重大的演出,无论对台前幕后的人艺人,还是对走进剧场的观众来说,都有一种满满的喜悦之情。

北京人艺八月最新消息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1)

难得一:院庆赶上恢复线下演出

4月26日,北京人艺发布暂停演出的消息,首都剧场和曹禺剧场里刚刚启幕的70周年院庆纪念演出《蔡文姬》《日出》不得不全都拉上了大幕,人艺小剧场的《关系》还没来得及启幕就不得不为观众办理起了退票手续;让很多戏迷期待已久的《白鹿原》只进行了一场没有观众的高清录制,便无奈地送走了老腔艺人,撤掉了满台布景;所有人都以为只能通过观看线上放映,来度过这个没有现场观众的特殊院庆。

幸运的是,随着首都疫情逐步稳定向好,6月7日北京人艺终于宣布,备受期待的人艺经典剧目《茶馆》恢复线下演出!8日上午9点,按照75%上座率开放售票,9日晚正式首演。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无疑为人艺70年院庆带来了更多的喜庆,观众也已开票2分钟就“抢”光5场演出票的热情,表达了对人艺和《茶馆》的热爱与支持。原本以为只能通过线上直播与广大观众共度院庆的《茶馆》演员们,终于不用对着空空的观众席演戏了。“茶馆只有顾客盈门才能生意兴隆,剧场也是一样。”“能够和观众们一起在剧场里度过院庆,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人艺的后台里,大家都这样感慨道。

北京人艺八月最新消息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2)

难得二:观众连闯“三关”才能入场

广场中央醒目的“70”标识,入场口两侧大红的院庆海报背板,大厅里巨大的《茶馆》剧照海报……9日晚,每一位经过排队扫码测温、验证验票安检等一系列“关卡”,踩着首都剧场门口台阶上的红地毯走进剧场、观看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版《茶馆》首演的观众,心中都会有一种喜悦和幸运之感,很多人都忍不住留影纪念。

此情此景就连北京人艺的工作人员在一旁都忍不住感慨道:“现在观众看个演出也是真不易。首先得抢到票,抢到票了还得凭72小时内有效核酸才能进院,进院了还得登记身份证和票才能入场!”

一位发动全家一起抢票,终于买到票的观众,举着珍贵的票根在剧场内外各种拍照留影,她激动地说:“真正爱戏的人,无论多难也会想办法走进剧场。虽然12日线上直播的时候我还会上网再看一遍,但能够在剧场里看《茶馆》,才是最幸运最满足的感受!”

北京人艺八月最新消息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3)

难得三:演员汇聚99版经典阵容

此次《茶馆》演出非常难得、被戏迷认为“不可不看”的原因,除了因为这是院庆大戏,而且因为今年的演出集合了1999年第二代《茶馆》的经典阵容,所以既是一次人艺家人的回归聚首,也是一次久违的舞台盛事。正如濮存昕所言:“就像一次满汉全席。”

从最初在剧里跑龙套,到1999年接下“王掌柜”的重任,已经演了350多场《茶馆》的梁冠华,又每天早早就来到剧院,紧闭化妆间的大门,让自己从外面喧闹的世界安静地进入王掌柜的内心。《茶馆》两个半小时的戏,梁冠华几乎全在台上,就连中场休息的15分钟,他还得赶紧为下一场戏化装。“《茶馆》是一个丰碑,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是我个人的幸运,必须全力以赴。”在常四爷的扮演者濮存昕心中:“《茶馆》是北京人艺的‘传家宝’,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艺的原创剧目。像一本书,也像一个窗口,像一扇门,让一代一代的观众,来看我们的历史。”老版《茶馆》秦二爷的扮演者蓝天野的仙逝,让杨立新对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感受,他同时也是复排执行艺术指导,在他眼中,《茶馆》代表了这家剧院的发展,“有历史和现在就能看见未来,所以现在我们演《茶馆》要能有当年的传统和现在的风采。”

终于又回归《茶馆》剧组饰演刘麻子的何冰,说这次回来演戏,就如同“给母亲拜寿”,而且如今再演这个角色,随着年龄增长,多了很多新的理解,“我们对熟悉的经典,还需要再去审视。如今拿起剧本,发现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深藏在剧本中,不能忽略。”演了二十多年唐铁嘴,吴刚总是不忘和前辈的距离,一直在追寻“舞台上生活”的状态,“我们的纪念演出是向前辈们致敬,也是给家里过生日。”康顺子的扮演者龚丽君由衷地觉得人艺走过70年真的不容易,“这70年有前辈栽树,后辈乘凉,我们也要像前辈一样,多种树,种出一片森林,为后辈遮凉。”在松二爷的扮演者冯远征眼里,这次的演出可以说是一代演员的集体亮相,更是一次老友重逢,“我们是跟人艺一起成长的,和第一代《茶馆》演员同过台,如今我们也成熟了,后面还有年轻一代,让我们看到人艺的勃勃生机。”

北京人艺八月最新消息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4)

难得四:一批退休老艺术家回归舞台

为了突出纪念主题,此次《茶馆》中,一批已经退休的老艺术家再度回归舞台,在他们心中,既难忘前辈教导,又对后辈充满希望,更感慨人艺如今的发展。今年在人艺舞台上迎来从艺50年的李士龙在剧院70周年之际回归出演李三这一角色,格外有意义。他坦言深爱这个舞台,“老一辈树立起来的这块招牌,现在希望年轻一代去继承,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这片舞台。” “庞太监”的扮演者严燕生再次回归舞台,他最大的感受是“熟悉”,“都是我的老搭档,我一下子全都回忆起来了。”同时剧院的日新月异也让他觉得年轻人们赶上了好时候。“看到新剧场、新的人才,真是欣慰”。近年来在电视荧幕上塑造了众多观众喜爱角色的李光复也再度扮演剧中巡警、方六等角色,他回忆起自己1978年在《茶馆》中即使演的角色一句台词也没有,仍然创作了人物小传,人艺的创作态度让自己受益至今。“每一个时期演,有每一个时期的认识,这里面带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庞四奶奶”杨桂香这次专门为了纪念演出退休十年后再登舞台,她无限感慨,“我19岁进人艺,20多岁进入《茶馆》剧组,到现在快40年了。我忘不了上一代老艺术家们告别演出的场景,忘不了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教导,人艺70年了,我真的很想他们。”

在这次院庆版演出中,还有观众熟悉的高冬平饰演宋恩子、孙星饰演吴祥子、米铁增饰演马五爷、王刚饰演二德子、张福元饰演大傻杨、兰法庆饰演黄胖子、岳秀清饰演小丁宝、李珍饰演王淑芬、高倩饰演周秀花、尹伟饰演明师傅、张万昆饰演卫福喜,以及众多青年演员分饰的角色,一起构成了舞台上的众生百态。

北京人艺八月最新消息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5)

难得五:网络直播满足全球戏迷期待

今年的《茶馆》演出,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期待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6月12日北京人艺院庆日当天,《茶馆》将首次实现8k录制,通过高清实时直播的方式,让线上观众与现场观众同步收看,共享舞台魅力时刻,这也是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第一次。“当天应该有8个机位同时在舞台上摄像,导播会在现场进行镜头切换。”作为北京人艺副院长和演员队队长,冯远征表示:“这对我们也是第一次,但我们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有丰富的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经验,所以没什么压力,估计会更兴奋更提劲,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现场观众,而是全国观众,甚至全世界的观众。”冯远征透露,已经有海外的朋友表示,即使有时差,也一定会半夜爬起来看《茶馆》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