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爱存钱是全球出了名的,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居民的银行存款突破100万亿,如果按14亿人分摊,人均存款高达7万元。国内老百姓爱存钱,主要是为了应对失业、疾病、疫情等突发事件,还有就是存上一笔钱,将来可以付购房首付款、买车、装修等大笔金额的支出。

居民储蓄率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储蓄率断崖式下降)(1)

不过,从2008年开始,居民储蓄率从56%,降到目前的44%,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的“断崖式”下降,这也让银行感到很头疼,这就意味着,银行能够放贷的资金要比过去少了很多,所以,央行也一直不断下调准备金率, 以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面对国内居民储蓄率的“断崖式”下降,业内专家觉得很正常,他们认为,与前些年不同,现在国内各种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再加上银行的利率也越来越低,所以,很多居民把手里面的资金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股票基金等高收益率的投资品。如此一来,国内银行存款就被分流。

居民储蓄率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储蓄率断崖式下降)(2)

而我们认为,现在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对储蓄存款产生分流这只能算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一些原因也不能忽视:第一,与老一辈人爱存钱相比,国内年轻人并不喜欢存钱,更喜欢过超前消费的生活,所以要说国内年轻人把钱都用在了消费上面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刚踏上社会,收入并不高,但又要过高品质的生活,那只能是借贷消费,现在信用卡额度透支、花呗、京东白条等借贷消费平台有很多。所以,国内多数年轻人在银行里面没有存款,银行储蓄率出现下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居民储蓄率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储蓄率断崖式下降)(3)

第二,房贷是导致国内储蓄率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在目前高房价的背景之下,很多家庭要掏光所有的积蓄才能勉强支付首付款。此外,每月偿还的房贷至少达到5000万元以上,购房者剩下的可支配收入也只够维持日常开销,而且这种情况还将会持续20-30年。所以,多数购房者能有几万元存款就算不错,更不可能有太多的钱存银行了。

第三,物价快速上涨,而职工工资涨幅放缓,这也是导致国内工资储蓄率“断崖式”下滑的原因。这些年来,国内的物价年年都在涨,过去逛一次超市只要1-200元就可以了,而现在去一次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就要达到3-500元。

这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但是,近年来国内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增效。一边是老百姓的生活开支在加大,而另一边收入增长在放缓,结果就是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了日常消费开支上面,也就没有钱再去存银行了。

居民储蓄率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储蓄率断崖式下降)(4)

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的银行储蓄率一直在下跌,这既有现在各种理财渠道越来越多,储蓄资金被分流,也有人们消费观念已经发生改变,还有就是买房还贷,以及物价快速上涨等因素。

实际上,国内银行储蓄率下降也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一面,就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以及房地产去库存。而不利的一面是,由于存款数量的减少,银行放贷就会受到影响,最终还会影响到银行的业绩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