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1)

文/根号三Olivia 主播:根号三Olivia

解读预告

亲爱的听友大家好,我是主播根号三Olivia。

今天我们正式共读《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的第二章,这一章节的标题是《赞扬能让鲸鱼起舞,激励却会让鲸鱼回归大海》,我们将从姜弦植先生这学到错误的赞扬带来的危害,也会学习到正确的激励方法,继续往下听哦。

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

在知乎上有个妈妈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

她一直主张赞扬式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的是赞扬而不是批评,于是在生活中她经常会对儿子予以赞扬。

有一天她在洗完衣服后看到儿子主动帮她晾衣服,她立马夸奖“儿子,你真棒!”儿子听后很高兴,晾得也更卖力了。

之后她更加提倡鼓励式教育,只要有机会就会夸儿子。

有一天她带着儿子去公园玩,玩累了之后一家人坐在椅子上休息。她看到儿子静静地坐在那里,她高兴地称赞道:“儿子你真棒,能够静坐这么久!”没想到她儿子居然愤怒地站起来,还踢倒了旁边的垃圾桶。她被吓到了,不敢再出声表扬。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2)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她儿子会发脾气?赞扬没有效果了么?

我们很多人会有和她一样的困惑,在我们看来夸赞孩子就能让孩子表现得更好,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孩子在得到夸奖之后发脾气的行为。

姜弦植先生在书中就提出了“赞扬也会背叛我们”的观点,这个观点就能解释上面这个孩子听到赞扬后发脾气的行为。

其实赞扬也不是一味地有效,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惩罚。正确的激励才是真正的助推剂。接着往下看,你就会明白错误的赞扬和正确的激励的区别。

赞扬也可能是一种惩罚

“你好机灵啊,头脑可真好!”

“你又考了第一名,真是聪明的孩子,太棒了!”

“你真是个完美的孩子,做什么都很厉害,我太爱你了!”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孩子的赞扬,听到这样的赞扬孩子理应很高兴,会做得更好才对,但往往这样的赞扬只能让孩子高兴一阵。在高兴过后孩子会做得很好,这种好会保持一段时间,但是无法保持长久。

孩子在得到这样的赞扬后无法长久保持优秀的原因有三个:越来越多的赞扬会让他们对评价感到焦虑;一旦没被赞扬他们就会失去热情和兴趣;赞扬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01

越来越多的赞扬会让孩子对评价感到焦虑

在《魔法满屋》这部动画电影中,有一个“完美女孩”伊莎贝拉,她长得很漂亮,还能够随时随地地让花儿绽放,她让家里变得非常美丽,让整个小镇都能够一年四季感受花带来的芬芳。

魔法家族的大家长是外婆,外婆非常喜欢伊莎贝拉的魔法,认为她的魔法能够帮助很多人变得开心,她一直夸奖伊莎贝拉非常的完美,也一直要求她能够去帮助更多的人。

伊莎贝拉也一直按照外婆的要求去做,外婆要她帮助镇上的人她就变出漂亮的玫瑰花让他们开心;外婆要她嫁给古斯曼,她就嫁。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3)

图片来自《魔法满屋》

但其实她并不想只变出玫瑰花,也并不想嫁给古斯曼。她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完美女孩”的称号,其实她内心渴望自由,渴望更多的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想逃避“完美女孩”的称号。

有一天,她被那个没有天赋的妹妹称赞一直很完美,她彻底爆发,将内心的想法第一次向大家阐明:她并不想变出粉红色的玫瑰,还想变出蓝色的花,还想变出带刺的仙人球;她并不想嫁给古斯曼,只是因为这样做对家庭有好处她才打算嫁。

从那之后她变成了外婆很不喜欢的样子,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女孩。

其实这就是夸奖带来的焦虑,外婆和外界的“完美”评价导致她不敢犯错,不敢尝试新的事物,但是却越来越焦虑,直到最后压力过大爆发了。

很多时候我们疑惑孩子明明之前很听话,怎么突然之间变了,变得对夸奖的话很反感了,变得有些叛逆了。

孩子如果因某个方面优秀而得到赞扬就会想隐藏不优秀的一面,也会为了得到赞扬而有了压力和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被赶下“神坛”,因此他们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最后反而影响了水平的发挥,一次打击之后很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行为。

类似于完美评价的赞扬可能会束缚孩子的自由和创造,最后成为压倒他们的稻草!

02

一旦没被赞扬他们就会失去热情和兴趣

姜弦植先生在书中说到一个画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教授去幼儿园选了三组孩子来画画。


第一组孩子预先被教授告知画画能得到“好孩子”奖,然后他们画完之后也确实如约获得了奖励;

第二组孩子预先并不知道有奖,等他们画完也得到了奖励;

第三组孩子则是什么奖励都没有。


两周后,心理学家重返幼儿园,在孩子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观察他们自由活动的情形下画画的情况。结果显示第一组只有9%的孩子在画画,而第二组有17%的孩子在画画,第三组有18%的孩子在画画。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4)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第一组的数据降低了,且明显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呢?这是因为第一组的孩子在两周前画画是在外在动机也就是奖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另外两组孩子则是在内在动机也就是兴趣的作用下进行的。

其实父母的赞扬对孩子来说也是外界提供的,所以它属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会伤害内在动机的。

就像我们有的父母会以买东西为激励手段,但是久而久之养大了孩子的“胃”,父母也就不愿意再买东西了,结果孩子的兴趣直线下降,他们不愿意再配合父母,对于所有事情都有了抵抗消极情绪。

所以姜弦植先生告诉我们不要让错误的赞扬损害了原本的内在动机。

03

赞扬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姜弦植先生在书中说到自己曾经因赞扬受到了伤害。

他在四年级的时候去大伯家吃饭,他与表哥玩耍时被大伯母叫去买东西。兄弟俩一起出门去购买食材,买完后表哥说姜弦植先生是晚辈,所以要求他来提篮子。

姜弦植先生费力地提着那个沉重的篮子跟着表哥回家,他越走越觉得篮子很沉,但是想到伯母会夸奖自己就又充满了动力。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5)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表哥突然要求提篮子。姜弦植先生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觉得确实很累就乖乖将篮子给了表哥。结果他进门后就听到大伯母夸赞表哥能够提着这么重的篮子回家,很不错,是一个好哥哥。

姜弦植先生当时很受伤,尤其是看到表哥得意的表情后就更觉得受到了欺骗,即使过去了三十多年,他也依然记得当时的委屈。

赞扬就是这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些父母不管孩子在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做了多少准备,只要成绩不理想就很难给予表扬,反而是予以批评和数落。相反,有的孩子平时不努力,但是只要他考试考得好,就会得到表扬。

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表扬容易导致孩子舞弊、违法和违纪的行为。这对孩子的将来都是一种毁灭。

激励则是真正的助推剂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带来好的结果呢?姜弦植先生告诉我们激励才是真正的助推剂,想要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父母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01

给予具体的激励而不是笼统的赞扬

孩子将书包好了,收到的赞扬可能是“宝贝,你真棒!”而收到的激励可能是“宝贝,你今天把书包整理得真整齐,你这个书籍和本子是分开放的,很有条理;你还把铅笔都准备好了,而且笔都是完整的,看来你很爱惜文具。你现在就能做到这些让我都有些敬佩呢!”

孩子如果收到太多笼统的赞扬就会变得麻木,甚至觉得父母根本就是在敷衍自己,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地方。但是孩子如果收到的是具体的激励,他就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有在观察自己,通过这种激励他会知道自己哪里真的做得好,也知道自己之后应该怎么做。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6)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

激励过程而不是赞扬结果

孩子考了100分,赞扬结果的父母会说“你真棒,能够考满分!”“你真是太聪明了,能够考满分!”而激励过程的父母会说“你这段时间一直有把字词过关,每天会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到位,每天都有尽力,所以你这次能够考满分,为你感到骄傲!”

孩子听到前者的赞扬会觉得自己反正聪明学不学习无所谓,之后就可能不会努力了。而孩子听到后者的激励会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之后的事情也要尽力去做。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7)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3

激励时要少一些主观因素,多一些描述

孩子帮忙做了家务,赞扬型的父母会说“宝贝,你能够帮妈妈做家务,我好喜欢你呀!”而激励型的父母会说“刚刚地面还是脏的,现在已经干干净净的了,在这样的空间里生活真是开心,宝贝谢谢你为这个家做的贡献。”

在赞扬孩子时如果一味地加上“我喜欢你这样”的句子,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从而放弃了他原本的想法。

还有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赞扬后很反感,他会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不过是讨好父母,自己想要得到父母的喜欢就要做更多的事情,他就有可能不再那么积极了。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8)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4

多夸事实,少贴标签

父母需要根据事实来进行激励,而不是给孩子贴上“好孩子”“完美女孩”“聪明孩子”等这一类赞扬标签。

这些标签非常模糊,孩子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好孩子”从而不敢尝试,或者是孩子觉得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好孩子”,从而导致孩子非常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

孩子学习有了较大进步,贴标签式的赞扬是“你真是聪明的孩子,进步很大!”而根据事实进行激励就是“你这次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把上次没有做对的题目都写出来,说明你这次是尽了自己的力了。”

孩子在听到赞扬后的反应可能是“我根本就没那么聪明,我都没有其他人考得好呢!”这样的赞扬会导致他反感听到“聪明”这个词。而他听到激励后则会更认可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

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潜台词(错误的赞扬是毁灭孩子的核武器)(9)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姜弦植最后总结道:“如果说赞扬是有条件的爱,那么激励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想要得到赞扬,要么结果要好,要么用心努力。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人们才会给予赞扬。但是激励是认可对方原本的样子。所以激励能够让人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按照自己的标准活着。”

写在最后

父母正确的激励就像一座灯塔,引领着孩子走向更远的地方,健全着他们的身心。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的,最长久的,父母正确地激励着孩子,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勇敢,遇事不慌不乱,不害怕。

结语

亲爱的听友今天的共读就到这了,喜欢的听友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朋友进行共读。

期待下一次再见ヾ( ̄▽ ̄)Bye~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