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网编者按丨两会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在3月3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理性、客观看待社会培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孩子们的压力有多重?谁在为孩子加码?如何尽力让孩子童年更快乐?从今日起,教育从业者、学生、家长,围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课业负担,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发表意见、观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上好的小学孩子会不会有压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上好的小学孩子会不会有压力(三问中小学生负担①)

上好的小学孩子会不会有压力

来源:河南日报网

编者按丨两会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在3月3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理性、客观看待社会培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孩子们的压力有多重?谁在为孩子加码?如何尽力让孩子童年更快乐?从今日起,教育从业者、学生、家长,围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课业负担,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发表意见、观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整理

学习压力不大成长压力大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一年级家长贾小庆

孩子的压力,身为家长我觉得是重的。

我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没有什么课业负担,校长胡建玲一直强调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全校学生作业都是适量的,同时还有喜欢的社团活动可以参加;我本身对这个阶段孩子的成绩看得也比较佛系,所以我们一个校外学科类培训班都没报。

我说孩子累,更多的是源于她的成长压力。从小,我们按照她的年龄、爱好对特长发展做了规划,现在孩子周二画画,周六、周日学舞蹈和书法。她偶尔会说,妈妈,我都没时间玩了;我自己也累,毕竟要把兴趣特长坚持下去,需要陪伴和引导。

看着孩子那么小就学这学那,我心疼、纠结,但总觉得不能依着她性子来。要知道,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努力是为她长大做铺垫。

据我了解,到了高年级,孩子的学业负担可能会更明显,不少家长说,到了那个时候很多选择就光是为兴趣了。

话说回来,不同的时代,孩子都在承受着不同的成长压力,我们小时候压力可能集中在物质方面,为“吃饱穿暖”努力奋斗;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孩子有时也得迁就大人的时间,一家三口、四口坐在一起沟通交流有点奢侈。所以学业压力可能只是表象,更多的是成长压力,包括和同龄人之间的比较带来的失落感等。所以,父母的陪伴还是很重要的。

家长得多听孩子心里话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许博岩

我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学有余力,还报了五个兴趣班,发展我的个人兴趣、特长,对我的校内学习形成有益补充。基于喜欢,我觉得即便周六一天都在上课,压力也并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同学确实感到压力,所以压力大不大,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我所在学校师资力量很强,老师在课堂上能传授我们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课后也有建模、编程等兴趣课程,其实在学校的学习已经足够了。但在我周围,仍有同学参加校外培训,叫累得也不少,这些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吗?

学习不好又去校外补课的同学们当然累了:校内没学好,又到课外去,课外有作业,就得写作业,写时又不会,于是更排斥,这就是恶性循环,压力业就这样产生了。所以我说,学习慢一些的同学,在校外学习就是拖累;还是要在课上认真听讲,把课本内容掌握扎实,再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不过我也有压力,压力来自于爸妈。其实爸妈对我很好,很期待我有个好前途,但有时候聊起学习也会鸡飞狗跳,一个人恨不得把作业撕了,一个人生闷气。我想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同学,面对爸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压力肯定更大。

好在如今,爸妈越来越愿意听听我说话,这种理解让我的压力很好地释放出来。

警惕家长与孩子的“温柔相杀”

——纬五路二小校长焦璟

基于职业,我是一个校长,是一个教育者;基于家庭,我是个高三孩子的母亲。孩子的负担应不应该有,有多少?我一直在掂量“度”的问题。

孩子需要有适度的学业压力,为他的人生发展奠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并非都是快乐的事,适度地给与压力,才能让孩子在付出与收获之间获得成长的快乐和动力。适度而不过量,不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坚守的底线。

在放学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孩子在家长电动车的后座上抱着大大的书包吃着东西;有的一路小跑随着家长的脚步,几分钟之内吃完快餐,顾不上交流,急匆匆地赶往下一站培训班;还有的孩子,在校上五天课,周六日还有各种培训班,5 2、白加黑……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无形的压力铺天盖地,真的心疼。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的家长都是抱着“满足孩子的兴趣发展”,但一旦进入其中,就会发现一种无形力量在推着你不停地“再走一步”。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带给孩子转变,还是将未完成的梦想“捆绑”在孩子身上?又或者说是一种心底深处的虚荣,然而带给孩子的却是真实的负担。这种现象,我称为:温柔的相杀,意思是,我们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对孩子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不少父母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给予他一个相对确定的结果,所以对孩子,尤其是起步阶段的孩子给予过高期望。但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不是彩排,他经历过了就无可复制地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作为校长,作为师长,作为家长,我觉得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们学校一直在提倡办一所孩子站在正中央的学校,从儿童视角出发去为孩子赋能,让孩子理解生活,理解人生,我想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