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有重大的国际事件发生,总会有一些人在说“谁在下一步大棋”、“谁是一颗棋子”。

许多男性朋友,以及部分比较关注国际局势的女性朋友,对这些“术语”比较熟悉。

史上最懂世界大局的人——北京出租车司机,总会给各国总统一些善良的建议。

对于这些“移动的国情咨询师”来说,他们很能够从“均势外交”中获益良多,并把这种外交机制教给昏昏欲睡的乘客。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浅浅地谈一下,什么是“均势外交”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1)

均势外交是什么?

“均势外交”几乎是政治智慧的代名词,它是世界列强长期操纵国际政治、竞相谋求世界霸权的历史产物。

在国际舞台上,均势外交被默许,长期成为西方列强推行对外政策的准则,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外交手段。

“均势外交”含义是什么?

它是指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际势力,在国际关系中共同推行的一种外交制衡机制。

它表现为国际势力把“均势”为一种策略和手段,广泛运用于世界外交活动中的行为意志。

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力量过于强盛,成为操纵国际事务的主导力量。

国际上,默认使用“均势外交”,使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暂时的、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

讲人话,就是四个相互:国与国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削弱,又相互勾结、相互利用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2)

在“均势外交”机制之下,国与国之间时而亲善,时而又反目成仇,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增加自己的实力,并削弱对方,力争形势变得有利于自己。

在西方古代,人们津津乐道的均势外交,总是以底比斯、斯巴达、雅典为案例。

在古代中国,当然是魏、蜀、吴三国鼎立。

所以,那些熟读《三国演义》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很有信心和你讨论国际局势,是因为他们熟稔三国的经典案例,“以案释法”。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3)

当然,古代由于通讯技术比较落后,“均势外交”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运用,且多限于一国之内。

但自从16世纪中叶之后,全球贸易通道逐渐打开,商业利益裹挟着军人和政治家不断成长。于是,在全球化的路上,西方人把这一套制衡机制,玩得炉火纯青。

以17-19世纪的欧洲为例,来看看这些国家是怎么运用“均势外交”的。

横跨200多年的经典案例,解释均势外交

17世纪初,政治世界,两种社会形态交替之际,欧洲大陆风云变幻无常,一些国家相继争夺领土、王位和统治大权。

1618年,30年战争爆发。1648年,西班牙认输,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4)

欧洲大国的地位变动十分迅速,西班牙痛失一等强国的位置,瑞典崛起成为北欧霸主,法国成为欧陆大国,沙俄此时也趁机西进,在波罗的海同瑞典形成对抗。

这是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一个均势结构。这之后,欧洲各国的首脑们突然认识到,如果灵活运用“均势外交”,那么将对自己的宏图霸业大有益处。

17世纪70年代,英国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确立了新的海上霸权地位,英国在全球开始疯狂抢地盘。

但此时英国的全球霸业,受到了法国的一些阻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外交舞台上,两个大国掐个你死我活。西班牙王位战争(1701-1714)实际上就是英法两强的第一次大冲突。

英国联合了法国的全部敌对力量,形成“反法联盟”,对法国实行外交包围。其结果是,路易十四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破灭,法国国力大跌,暂时屈于英国之下。这是英国活学活用“均势外交”,但很快,别的国家也学会了。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后,欧洲均势结构勉强维持到18世纪中期。由于这个结构是用惩罚手段制裁法国建立起来的,所以一开始他就潜伏着危机,法国在这段时间里卧薪尝胆,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5)

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这段时期,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相互争雄,欧洲各国纷纷站队。

英国煞费苦心地连结了葡萄牙、普鲁士和德意志其他联邦,法国也运用了均势外交手段,拉拢了德国,瑞典,奥地利和一些德意志联邦成员。

两大阵营集结完毕,战线拉开。这两大势力集团在1756~1763年展开了7年大战。

但这一次,上帝似乎又站在英国这边,法国和他的朋友们大败而归。

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法国地位再次下降,但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欧洲地位却加强了(至少没有下降)。

忍到了19世纪,法国机会又来了。

这一次,它扭转了两个世纪以来的局势——由于拿破仑的利剑和炮火过于勇猛,把附近的几个国家都打趴,并扬言要对英国进行终极报复。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6)

英国故伎重施,又跑到欧陆联结一大串的强国,再次组成“反法同盟”,经过6次生死较量,法国终因寡不敌众,大败。

在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奥地利的梅特涅,英国的卡斯尔勒,法国的塔列朗,俄国的涅希尔罗德,堪称“均势外交”的大师。

这次会议比较有意思,采用了“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让各怀鬼胎的政治大师们,都如愿以偿,甚至连战败国法国都达到了利益和心理上的平衡。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欧洲的均势秩序。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7)

这个均势结构,保持了33年,中间经历了拉丁美洲问题、西班牙革命、葡萄牙革命、希腊革命、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革命等等一系列动乱的冲击,依然没有晃动均势秩序的根基。直到1848年才在欧洲大陆革命洪流中被冲垮,并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彻底打破。

到了19世纪中后期,德国、美国、日本也学到了均势外交。众所周知,俾斯麦必然会利用这一强大的武器,让德国崛起。俾斯麦的战略布局——也就是均势外交的活学活用——联合奥地利,拉拢意大利,安抚英国,牵制俄国,打击法国,一路顺风顺水,突进到真正的欧陆霸主。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8)

均势外交,列强争霸的不二法宝

应该承认,均势外交是列强争霸的超级驯服工具,即便在人类步入核武器时代,这一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并且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均势外交是伴随列强争霸活动,而逐渐扩大和成熟的,但它并不是稳定和长久的外交政策。

各个大国必须运用均势外交原则,及时调整自己的外交部署,建立新的均衡局面。

这在新的较量中,为了让本国处于主动地位,各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伙伴盟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局势就会变得反复无常,复杂多变。

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帕麦斯顿曾经说过: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英国没有永久的敌人和朋友,而只有恒久不变的利益,英国的行动应该以永久的利益为中心。

丘吉尔继承了这一外交智慧,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政治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全球的外交格局(想了解当前世界的运行规则)(9)

均势外交的本意,是为了称霸全球,而不是为人类谋求和平,它必定是功利的、符合丛林法则的。但在人类依然受主观和客观的生存威胁下,人们不得不利用这一工具去维持短暂的和平。

(文:银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