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实施“强省会”战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入强省会赛道)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实施“强省会”战略。

进入“十四五”以来,已经有多个省提出了“强省会”战略,其中,山东、贵州、江西、河北、广西、海南、黑龙江、西藏等省区均提及“强省会”战略。随着成都、武汉、广州等地“强省会”战略的实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时间“强省会”成为各地其谋求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杠杆。

四川和湖北为“强省会”战略提供发展经验

四川成都是我国最先开始“强省会”战略的省会之一。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正式开始了“强省会”的发展之路。到2017年成都GDP达到13889亿元,占全省的37.6%。与此同时,201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从2018年开始,成都开始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利用省会成都反哺周边城市,提出了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发挥成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各区域板块“多支”联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以眉山、遂宁、资阳、雅安为重要支撑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增强城市群集聚发展功能。

2020年,成都市GDP达到了17716.7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6.45%,占比虽然仍超过三分之一,但其比重相对于2017年下降了1.15个百分比,且绵阳、乐山等市的GDP实现快速增长。成都实施“强省会”战略实现了自身发展,再利用自身经济带动反哺周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成都进入了“强省会”战略的第二个阶段。

与成都不同的是,武汉很早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湖北省在上个世纪末就注意到“一家独大”的局面,于1995年确立了“一特五大”的城市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特大城市武汉,并将当时的中等城市荆沙(今荆州)、黄石、襄樊(今襄阳)、宜昌、十堰五市发展为大城市。

2000年以后又提出了“一主两副多极”战略。其中“一主两副”指武汉和襄阳、宜昌,“多极”是推动3-5 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新兴增长极。

从实际效果来看,2020年武汉市GDP总量达到15616.06亿元,襄阳和宜昌在“一主两副”战略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2020年GDP总量分别达到4601.97亿元和4261.42亿元,武汉GDP占全省比重为超过37%,其城市首位度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如何利用“强省会”战略,反哺省内其他区域的发展成为了成都、武汉等首批实践者考虑的问题,也是其他省实施“强省会”战略需要统筹考虑的方向。

长沙拥有“强省会”战略重要基础

湖南首提“强省会”战略,必然要摈弃先行者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面临的问题,这也对长沙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湖南省会长沙现有的发展基础来看,此时提出“强省会”战略是正当其时。2020年长沙市GDP总量达到12143亿元,超过郑州,成为中部第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长沙人口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04万。

在此前在国家最新的发展规划中,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承担着辐射引领湖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国家大战略中,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湖南正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通过实施“强省会”战略,将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核心增长极后,提升在全国的话语权,也能尽快推动其由“资源集聚”向“外溢带动”转变,带动引领都市圈、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资源、政策与人才,继续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合作,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

这次湖南提出“强省会”战略,并不是简单提出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更是为区域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动力引擎。今年湖南省发布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中心区”、“都市圈”和“城市群”三个概念,充分表达了要利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来带动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的联动发展,建设长江中游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强省会”概念的提出,就是形成一个以长沙市为中心,长株潭为核心圈,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为外围圈的一个形态,充分利用核心区的发展,带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在今年9月22日召开的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了长沙要辐射带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首位城市作用,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长沙的产业发展为“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长沙已经确立了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既包括工程机械、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长沙的优势产业链,也包括显示功能器件、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发展势头正盛的新兴产业链,还包括检验检测、大数据(含地理信息)等具有长沙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链。特别是工程机械领域,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值超过2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

今年2月,长沙发布《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产业发展要由链式向集群式推进。近期,长沙又发布《长沙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与《关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该体系进行了诠释。

在产业上,长沙提出将大力推进“1 2 N”产业集群新格局。要围绕工程机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先进储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围绕其他优势产业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高地,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型显示器件、智能网联汽车、航空(大飞机)配套、功率芯片产业重镇,打造具有区域引领力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先进制造业规模跻身全国城市前列,整体发展水平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