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儿歌的创作时间(百年前的这首儿歌作品)(1)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最近大概没人能逃脱掉“挖呀挖”的魔咒。在短视频的推波助澜下,这首原本叫《小小花园》的歌曲,凭借其中反复出现的标志性歌词“挖呀挖”,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席卷互联网。不过,大家的讨论重点要么集中在几位女性视频发布者身上,要么就是兴致勃勃地用“挖呀挖”进行二创改编。似乎没太多人注意到,《小小花园》本质是一首儿歌,而我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一首儿歌的流行了。

中国其实有非常丰富、源远流长的儿歌发展历史,儿歌也被认为在儿童启蒙和教化上有重要价值。然而,好像从某个时刻开始,中国人的儿歌歌单就没有再更新了。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想来聊聊中国儿歌的前世今生,既是打捞集体记忆,也是揭开蒙在“儿歌”上的那层纱。

最古老儿歌的创作时间(百年前的这首儿歌作品)(2)

追溯起来,中文儿歌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了。不过,“儿歌”这个词语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中的歌谣学兴起之后,才渐渐得以普及的。周作人曾在其著作《儿歌之研究》中写道,“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也就是说,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童谣”看作是“儿歌”的前身。那最早的中文童谣是什么样子?又讲了什么故事呢?

这里有个有趣的例子。有学者认为,首见于《国语·郑语》、后又被《史记·周本纪》所提及的八个字就是早期中文童谣的代表作: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

这八个字的大意是,山桑弓,箕木箭袋,是灭亡周国的祸害。据说当时周宣王出游时听到小女孩们在唱这八个字,而后正巧又遇到一对夫妻在卖桑弓(檿弧)和箕木箭袋(箕服),周宣王认为其不祥,就想杀掉他们。不过,这对夫妇后来逃脱了追杀,在逃命途中还捡到了一个弃婴,并在褒国抚养其长大。巧的是,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烽火戏诸侯”、被视为亡周的“红颜祸水”褒姒。因此,这首八字童谣也仿佛成为了预示周朝灭亡的谶言。

虽然这八字童谣背后的史实我们很难再去考证,但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很多童谣政治色彩浓厚,它们似乎只是为儿童所传唱,但其实和儿童本身关系不大。

在现代意义上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谣涌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1891—1967)就是这股浪潮中的先驱。

你可能没听过黎锦晖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小兔子乖乖》这首歌。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20世纪20年代,在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神仙妹妹》里,有一首叫《老虎开门》的歌,就是《小兔子乖乖》的原版。除了《小兔子乖乖》,黎锦晖还创作了像《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月明之夜》等数十首脍炙人口的儿歌,这些歌曲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给孩子传达科学、民主精神的同时,又真切地关照到当时儿童的心理和生活。

实际上,在黎锦晖之后,像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李劫夫和方冰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宋扬创作的《读书郎》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前、乃至到现在都家喻户晓的经典儿歌。这个阶段的儿歌,大多都有爱国救亡的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中文儿歌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阶段。1955年,在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片《祖国的花朵》诞生之时,其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也响彻大江南北。

在上世纪50-70年代,既有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闪闪的红星》这样反映时代特色的革命歌曲,又有诸如《丢手绢》《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展现儿童日常生活的歌谣。

时间来到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得以见到中文儿歌呈现出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样貌。比如,1980年,当《铁臂阿童木》作为引进中国的第一部外国动画在电视上热播时,它的中文主题曲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同理,80后们也一定不会忘记《聪明的一休》中的“格叽格叽格叽”和《蓝精灵》里的“喔,可爱的蓝精灵”。

在这个时期,本土创作的儿歌几乎也和国产动画的发展相辅相成。其中的代表作自然少不了《黑猫警长》和《舒克贝塔》的主题曲。

进入到90年代之后,中文儿歌在拥抱百花齐放的趋势之外,还突显出了两岸交流的特色,比如,《七子之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21世纪以来,虽然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创新,也有一些出圈的儿歌,像《哪吒传奇》《快乐星球》还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中文儿歌创作似乎还是渐渐陷入瓶颈。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流行歌曲开始占领儿歌市场。不管是早些年间的《小苹果》还是近年的《学猫叫》《孤勇者》,它们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儿歌,却在儿童群体广为流传。我们也因此看到,“为儿童创作”好像不再是儿歌的内核了,多少有些令人唏嘘。

最古老儿歌的创作时间(百年前的这首儿歌作品)(3)

尽管中文儿歌的发展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但也不乏有旗帜鲜明的创作者在打破原有的儿歌创作思维模式,努力想让儿歌在中文语境中焕发新生。今天,我们想推荐一些优秀的儿歌作品,希望你和孩子也能在从中发现新意,获得新的感动。

● 寻谣计划

“寻谣计划”是由音乐人小河发起的公共艺术项目,主要在全国范围内采集并活化那些被人们忽视的、即将消失的老童谣。《秋柳》是“寻谣计划”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

《秋柳》原本是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在中国建立,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为代表的启蒙音乐教育家开始在新式学堂中给国外曲目填入中文歌词,这些新生的歌谣后来被统称为“学堂乐歌”。那首唱着“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就是代表作之一。

《秋柳》和《送别》很像,都极具东方之美,以物抒情,有悲切也有希望,是意涵丰富、有无穷遐想和解读空间的传世儿歌。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

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

想当日,绿阴阴,春光好

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

风凄凄,雨凄凄

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

眼前景,已全非

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 花开小舟

“花开小舟”乐队是成都本地长期坚持做童谣曲目创作的团队。他们在童谣的传播、推广、搜集以及挖掘整理上,希望童谣能回到“口口相传”的方式,能“唱”出来,而不是“放”出来。他们也希望通过童谣创作这种形式,让音乐能回归并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因此,“花开小舟”定期都会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参加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不管是唱歌、玩乐器还是谱词曲,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首童谣”。

● Little Dragon Tales

Little Dragon Tales是独立乐队“上海复兴方案”发表于2011年的一张童谣专辑。这张专辑由加拿大叶氏儿童合唱团的小朋友们与DJ Dave Liang一起录制,通过DJ Dave Liang的电音穿针引线,年久的经典儿歌化作流行的电音节奏,时代感十足。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们还专门写过一篇Little Dragon Tales的推荐,点击查看更多。

● 给孩童的音乐幻想小故事

还记得以前唱《健康歌》的范晓萱吗?没想到,以儿歌出道的她,就在今年4月,又出了一张和儿童相关的可爱专辑。

《给孩童的音乐幻想小故事》包含了二十首以动物为主题的古典钢琴独奏小品,不过这里面可不只有钢琴曲:点开每一首歌,你会首先听到由范晓萱的声音来演绎的动物小故事,有蚂蚁、猫、驯鹿、大象、蚊子……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生动活泼,它就像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那种睡前故事一样,短小却又回味悠长。故事结束之后,钢琴才徐徐登场。

真正的好儿歌是能跨越时代和年龄鸿沟的。《给孩童的音乐幻想小故事》虽然说是“写给孩童”,但其实不仅是孩子,成年人也能从中收获喜悦、感动和思考。你可以选择在安静的夜晚和孩子一起收听,一边聆听,一边分享彼此的感受。

参考资料*

音乐先声:救救供需失衡的中文儿歌吧

最爱历史:《小兔子乖乖》已经是百年前的作品,中国儿歌,唱哭了五代人

新京报书评周刊:我们长大了,儿时的童谣却仍唱“会干活的女孩嫁得好”

文丨kac 排版丨阿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