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

(运城之窗网 董明吉 文/图)锣鼓,是中国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是戏曲、舞蹈节奏的支柱。戏曲中的唱念做打都必须依靠锣鼓的伴奏配合,在战场上、祭祀上都离不开锣鼓来增强节奏感,烘托、渲染现场气氛。

《荀子•汉兵》载:“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在古战场上,出战和退兵都以击鼓鸣金为信号。皇帝战蚩尤就是击鼓焕发士兵志气而大获全胜的。

《管子•轻重甲》载:“管子曰:‘湩然击鼓,是愤怒;抢然击金士帅然。’策铜鼓从之,舆死扶伤,争进而无止。”意思是:咚咚击鼓,战士就愤怒前进;锵锵鸣金,战士就肃然而停。继续用战鼓驱动他们,则有的战死,有的受伤,不停地争相前进。

《周礼•夏官•司马》载:“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辩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师执提,旅帅执鼓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意思是:中春,教民众习战。大司马用旗召集民众,整编队列阵形,如同实战时那样列阵。教民众辨别鼓、铎(钟)、镯(钲,编钟)、铙(钹)的用途。王执掌路鼓,诸侯执掌贲鼓,军将执掌晋鼓,师师执掌提鼓,旅师执掌鼙鼓,卒长执掌铙,两司马执掌铎,公司马执掌镯。教民众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速、慢速,以及距离疏密的节度。接着便用他们进行春季田猎,有关官吏在立表处进行貉祭,警诫民众不要违犯有关田猎之法,然后击鼓,于是开始围猎。焚烧野草的,停火燃烧,然后,进献所猎获的兽以祭祀社神。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2)

夏县禹王锣鼓始于黄帝时代,发展于尧舜时期,兴盛于夏朝。时光荏苒,历朝历代,在华夏古都这块风水宝地上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禹王锣鼓,历史厚重,源远流长。节奏优美,环环相扣。在夏朝大禹治水成功以后,锣鼓演奏是歌颂大禹丰功伟绩的经典乐舞,夏朝建都安邑以后,锣鼓又是宫廷开展盛大节日的国礼表演仪仗队, 堪称“华夏第一鼓。”

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禹王城而得名,被誉为“华夏第一城!”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3)

《竹书纪年》载:“(帝喾)使瞽人拊鞞鼓、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意思是:帝喾让这支盲人乐队打着大鼓和小鼓、敲击着钟,和磬演奏,美妙的音乐响彻空中,引得凤凰从远处飞来,在空中和着音乐展翅而舞。

《史记•五帝本纪》载:“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意思是:四海之内,帝舜的功德被共同称颂。于是禹创制了歌颂舜的功德的《九招》乐曲,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史记•夏本纪》载:“于是夔kui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意思是:这时夔担任乐师,普定乐曲,祖先亡灵降临了来欣赏,各诸侯国君相互礼让,鸟兽在宫殿周围飞翔起舞,百官都能忠诚和谐相处。

《周礼•春官•钟师》载:“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郑玄注:“先击钟,次击鼓,以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有九。”

《吕氏春秋•古乐》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又名《大夏》,以昭其功。”意思是:禹帝继位,为天下辛勤操劳,日夜不停。疏通大河,决开壅塞,凿开龙门,大力疏通洪水,把它导入黄河,疏通三江五湖,使水流入东海,以此来使百姓得利。于是命令皋陶创作《夏籥yue》、《九成》来宣扬他的治水成功。此歌舞主要歌颂大禹治水有功,属记功的舞蹈。表演时头戴皮帽,上身裸露,下着素白裙。此乐舞演出时分为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籥等。

《周礼•大司乐》载:“舞《大夏》以祭山川。”可见《夏籥》是在祭祀山川场合表演的乐舞。《大司乐》郑注:“《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平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4)

夏启开创甲天下以后,对鼓乐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竹书纪年》载:“舞《九韶》于大穆之野。”据说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均为夏启所创作,《九韶》乐舞还是夏启少年时所创作。

夏朝末期,夏桀时的乐舞,较之夏启在娱乐和享受方面与先辈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管子•轻重甲》载:“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意思是:从前夏桀时,女乐有三万人,端门的歌声,清晨的音乐,大路上都能听得见,他们无不穿着华丽的衣服。

《吕氏春秋•侈乐》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意思是:夏桀、殷纣王制作奢侈淫靡的音乐,增大鼓、钟、磬、管、箫等乐器的声响,把声音巨大当做美好,把乐器众多视为壮观,他们的音乐追求奇异和过分瑰丽,是人们的耳朵不曾听到过的,眼睛不曾看到过的,他们的音乐专意追求过分,不遵法度。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5)

禹王锣鼓,传源于夏朝宫廷,春秋战国时期流出宫廷,实现了“宫廷之乐”与“民间俗乐”相互融合,在古禹大地上历经夏商周的陶冶,秦汉隋的洗礼,唐宋元明清的成长壮大,世世代代口授心传,形成了四千多年的艺术精品。 其特点是:大鼓套小鼓,金镲配铜锣,单人击双鼓,鼓槌似棹桨,厚重紧凑,慷慨激昂,徐缓时小溪潺潺,似行云流水;积聚时大浪淘沙,万马奔腾;激烈时铿锵有力,似排山倒海!轻敲时銮铃叮当,玉珠落盘,时电闪雷鸣,猛击时如雷贯耳,响彻云霄,重击时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抒发出大禹大战洪图的坚强、勇敢、艰辛、困苦、成功、胜利、激动与喜悦之心情。

禹王锣鼓,是晋南地区独特的原生态鼓乐乐种,其鼓点韵律源于老祖宗的《夏籥》。文革时期此鼓乐濒临失传,酷爱大夏鼓乐的大禹后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特别是在省城太原工作的禹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薛亥申就是酷爱禹王锣鼓痴迷者之一。他经常讲:“自己作为一个省级锣鼓协会副主席,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家乡古老的鼓乐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出点力,流点汗。”怎样才能让四千多年来的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青春焕发,枯木逢春,薛亥申苦思冥想,深思熟虑以后,做出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必须与时间赛跑,想方设法挽救回这一民俗文化瑰宝。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6)

薛亥申

说干就干,立即赶回家乡进行抢救式的开发与整理,他的大胆的设想得到禹王乡党委、政府以及乡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乡政府多次召开乡村领导干部大会宣传发动,文化站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在各个方面大开绿灯,全力以赴做好禹王锣鼓的复原工作。

近八年来,薛亥申踏遍了禹都古城的每个角落,跑遍了乡村家庭的大街小路。走访民间精通锣鼓老前辈,收集整理古谱碎片资料,寻找皇城根身怀绝技的锣鼓老艺人,挖掘传统技法技艺,成功整理出一整套具有浓郁原生态文化气息的大型鼓乐《禹王锁蛟》。此鼓乐由:起锣、乱流、三过家门而不入、望夫、凿龙门、风搅雪、再上高山、锁蛟、定九州、太平春等十节曲牌组成。通过表演者的蹦、跳、踢、转、踹、跨,以及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变化,同时融入现代化的舞姿,使这一传统文化更具有戏曲性、艺术性、观赏性。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7)

曲牌收集整理完成以后,薛亥申又投资数十万元,购置道具、服装,招募鼓乐志愿者,苦费周折,一支男女百人组成的强大的艺术团队圆满组建而成。禹王祥韵锣鼓队,通过几个月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一艘骄人的“航空母舰”成功下水。2019年3月应邀参加了山西百部微电影《山西兴革》开机仪式,受到领导和观众的热烈欢迎。2018、2019年连续两次在夏县迎新春锣鼓大赛中荣获金奖和特等奖。2019年1月19日,禹王锣鼓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8)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9)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0)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1)

2019年农历3月22日,成立了禹王锣鼓艺术协会。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薛亥申亲自挂帅,并担当艺术顾问,主席由禹王乡文化站站长王金勇担任,常务副主席:杨可培,副主席五名:史根良、卫创庆、石文喜、赵海亮、兰永吉,会员百余名。同时成立了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总指导:禹王乡文化站,团长:薛亥申,副团长:董蚌生、杨可培、卢永霞,会员百余名。两个团队的建立为禹王锣鼓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2)

王金勇

夏县禹王锣鼓所蕴含的“公而忘私,民为邦本”民族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毋容置疑,华夏第一城的儿女们一定会在,弘扬中华源头文化,传承大禹精神,继承民俗文化的道路上,一鼓作气,打出“华夏第一鼓”更加骄人的业绩!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3)

夏县禹王城简介(夏县禹王华夏第一城)(14)

欲欣赏更多原创运城生活图文,敬请您关注“运城之窗网”头条号。

凡“运城之窗网”头条号原创图文,未经许可授权,请勿复制转载。

责任编辑:马国青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