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腊月,人们便慢慢进入了春节前的节日气氛。杀年猪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习俗,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也都将要进入过年的节奏了,年味的气息也就随之而来。

说起杀年猪,便不由想起我童年时期老家杀年猪和前几年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大瑞铁路”项目施工时的情景。两省一比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是杀年猪,各地的韵味却大不一样。

七十年代童年时期,老家一般每家每户都饲养着一二头肉猪,饲养到年底,小猪崽子每天吃着纯野草和稻糠用柴火煮熟了的猪食在慢慢地长大,从年头喂到年底也就长到二三百来斤重,除了“毛屎”能出净肉二百来斤。一到年底,村里最忙的人便是屠夫了,为了能赶个繁华点的集市销售快一点,还要提前一个月左右预约上屠夫,如果约晚了就跟现在的挂“专家”号一样困难。我们老家周边集市也就算安平司集市最为繁华了,基本上把肉往案板上一放,屠夫就没有歇着的时候,半晌功夫就可以把一头猪肉卖完。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1)

一、杀猪

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主人家已烧好一大铁锅开水在等着屠夫的到来,有些性急人家更是早早地就把水烧开了,锅子里的水是滚了又滚,一大锅水烧得只剩下半锅,只有添上水继续把火搭上,生怕等下耽误了屠夫烫猪毛了。难免也有屠夫睡过头的时候,害得主人家烧干了几锅水烧尽了几担柴也不见屠夫影子。没办法,那年头,可不敢得罪了掌握“生杀”大权的职业屠夫们,唯怕屠夫不尽责卖肉,最后剩下那些个骨头骨脑搭不出去,主人家只好打着手电筒憋着一肚子气一路寻去屠夫家催促,主人家本来已是万事俱备只等屠夫到场了。只见屠夫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扶着用一根铁棍挑起的工具篮子匆忙赶来,即使再晚主人家也会应尽礼数,先给屠夫和亲戚、邻居帮忙抓猪的人奉个杯,敬上烟,喝碗水酒,吃些炒红薯皮“换茶”之类的零食来下酒,意思到了后接着一干人马齐声说:时间不早了,搞起!在主人的带领下大家直往猪圈里奔,一路上先分好工,谁逮猪尾巴,谁抓猪耳朵,那两个打腰棍(抬扁担)。一般逮猪尾巴的得是一个好后生,既要灵泛又要有死力气,可谓是抓猪的主角儿。后生瞅准时机冲上去就一把把猪尾巴抓牢,为防止尾巴滑脱,还得把猪尾巴在手掌上绕上一圈然后把腰杆子挺直,此时,再嚣张的大猪只要后腿一离地,就是废猪一头,失去了往日钻山风般的奔跑力,光知道杀它般的嚎叫任人摆布了,前面两人适时地把扁担往猪肚皮下快速穿过,然后直起腰杆用力一抬,几个人齐心合力便把大猪弄到了两条高长凳拼起来的杀猪凳上了。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2)

此时,主人家已把盛猪血的“木斗”准备好了里面放点盐、水和一点油,这样醒(煮的意思)出来的猪血才嫩滑Q弹。只见屠夫口中念念有词:畜牲啊!莫怪我啦,你生来就是桌上的菜,来世投胎变人哈!老爷保佑!!菩萨保佑!!!左手把猪头抱紧两根手指紧紧抠住两个猪鼻孔,此时的猪再怎么挣扎已毫无意义,已是案板上的猪任人宰割,熬到了猪生的尽头了。屠夫右手执刀一道白光闪过,沉闷的猪叫声再没了之前那撕破夜空般撕心裂肺,意识到嚎叫也是徒劳,还不如亮出头可断血可流有尊严地了却猪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净利落。女主人会在猪血快要流尽时适时端起“茶托”,让屠夫用手抓点猪血匀称地甩在烧纸、衣袍上,女主人非常虔诚地在神龛下、大门口点上3柱线香,烧着钱纸和衣袍(当地人叫杀猪袍,先几天在纸木匠家订做取回的),一挂小鞭炮噼哩啪啦声响彻了夜空,惊醒了村里左右邻居们的美梦。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去看邻居们家里杀猪了,一来去捡点未燃响的鞭炮玩,二来还可以欣赏一下屠夫的开膛剖猪手艺。邻居们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响动来判断屠夫已经进行到那个环节了。屠夫那娴熟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利索,为了顺畅去刮尽猪毛,先是在猪后腿靠近蹄子上约十公分处的位置用尖刀拉开一个三角形口子,把脚皮翻起,用一根铮亮的长铁棍在猪皮下层左捅咕右捅咕,处处捅到位,我想着这根油光发亮的铁棍如果放在锅里熬制一下准能熬出二两猪油来。屠夫抓起猪腿猛吸一口气用力往割口处吹气(后来改成用打气筒打气),吹得那嘴巴周围油光发亮。另一人则拿着一根擂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3)

衣服的木棒锤配合屠夫一锤一锤地把气往远处赶凑,此刻的猪显得圆圆滚滚的,体积胀大了一倍,棒锤打在猪身上发出“梆、梆、梆”沉闷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里那些家狗们闻到了血腥味,都聚集在了一起,有的竖着耳朵守好有利地形,有的坐在远处假寐,其实是在随时观察着屠夫丟过来一块骨头,它们也像人一样等着开个荤腥呢。有时为了争抢一块骨头众狗大打出爪,互相撕咬得一嘴狗毛,更过分的是还遭到了群殴,顶不住群殴的弱狗只好放弃骨头夹着尾巴“汪、汪”大叫落荒而逃,胜利者则叼着骨头躲在案板下很惬意地享受着美食。

二、吃杀猪饭

这时,左邻右舍开始边提裤子边系衣扣围了过来,先是夸着主人家喂了这么好一头肥猪,那肥兜肉怕有一扎厚(一扎是成人的大拇指和食指张开约20公分左右)。那年头大都喜欢买肥肉吃,一来可以犒劳一下家里人长期缺乏油水的肚子,二来还可以把肥肉剔下来炼成猪油来炒菜,剩下的油渣也是十分的美味佳肴,整过屋场都飘着浓浓的油渣香味。

屠夫一边分解一边割上一块很嫩的里脊肉甩给主人家,女主人心领神会地趁热把肉拿去厨房,片刻就炒上了一碗小炒肉,一碗团子肉,大方一点的主人还会割点内脏之类的凑上几个菜碗。待屠夫把猪肉分解完,猪大肠、猪小肠、猪肚等下水处理完毕后,主人家的饭菜也熟了,主人喊着:吃饭不耽误工!张罗着吃完饭再弄,好客的主人会很客气地喊前来买肉的邻居一起吃饭,有时邻居们也会装装斯文(客气推脱)嘴里说:“不恰哒,我等会还要有什么……急事去,”碰到关系很好的邻居,主人家就会生拉硬拽也要把他按在饭桌凳子上……吃罢早饭,这时候猪血也煮出来了,满屋飘着那猪血的鲜味和葱花味。煮猪血必须得多放点姜米,姜米才是猪血出味道的灵魂,猪血也是杀猪粉的主要材料。女主人拿着一个饭碗盛上满满当当的一碗猪血往左右邻居家开始婊血(送血的意思,当地还有一种意思婊血、婊脸则是骂人的意思),有小孩子的邻居家则另夹上三二大块肥肉放在碗底,让小孩子们也解解馋。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4)

如今,随着年代久远,农村里养猪户极少了,特别是那种散养的就更少了,基本上慢慢的就没有了杀年猪一说。

三、云南边境杀年猪

前几年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大瑞铁路”项目施工,有幸在当地朋友家参加“杀年猪”,吃杀猪饭。

云南省是个少数民族大省,素有“彩云之南”之称,全国56个民族云南省就占了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地的地形地貌以山奇、水秀、林幽、云幻著称。青山如黛、绿水似碧、云霞若海的古丈茶旅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一万多公里的茶马古道经过云南境内,其中还有一条最著名的“史迪威”公路通往缅甸、印度。晴隆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黔西南,是史迪威公路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5)

极其险要的一段,全长4公里,宽6米,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是抗战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这条公路更是抗战时期过境云南通往缅甸的物资运输生命线。我们驻地就在坝托村傣寨,周边有景颇族、德昂族、汉族等。傣族寨子里的房屋都是一水的铁皮波纹瓦,清一色的屋顶很有东南亚建筑特色,寨子大门气势雄伟颇具民族风格。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但好多当地特色菜令我这个内地人下不了嘴。在云南有句俗话代表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那就是“绿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到了云南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没有不敢吃的美食。正如像东北人一样,只要有一碗大酱,连绿化带都可以沾着吃。

有一次受同事之邀,到他家去吃杀猪饭,由于还不太了解当地人的民俗风情,便偷偷的问了另一个当地的同事,杀年猪在当地是很隆重的一种民俗,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一般都是亲朋好友在一起帮忙杀猪,人多的话便杀上两头,有的亲戚朋友多的话还会杀上三头肥猪,如果自己家里当年没有养猪,他们便会在外面买回活猪来家里宰杀,跟做酒席一样,一大帮人在一起吃饭喝酒图的就是热闹,大家共同分享这一喜庆的时刻,大有一种非要把猪肉吃完,把酒坛“干翻”的阵势。

四、喝酒吃肉

厨房里一大群女士们系着围裙在洗东洗西,切肉切菜,调配着“蘸水”,淹着五花肉。男士们则支起了烤肉架,把木碳火烧得红红的,一群大老爷们围着烤肉炉边烤着肉吃,边喝着米酒,慢慢的聊着家常。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睛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酒喝到六七分时,男女老少手牵着手围着烤炉跳起了民族舞蹈,唱起了山歌,那气氛别具一格,大有一种想在当地安家落户的冲动。

云南的米酒号称“云南茅台”,分头曲、二曲,小锅、大锅酒,有高度的也有低度的,一般都是自己家用“贡米”酿造的。他们把米酒倒进一个小盆里,里面放着一勺刚蒸熟的米饭在酒里面泡着。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把米饭放到酒里面泡着?带着疑问转头轻轻地问旁边的当地同事,他说:这是我们当地人一个不成文的习惯,也许是用米饭泡过了的酒喝起来更绵更醇香,而且米饭可以把酒里的一些杂质、甲醇之类的东西吸收掉,那怕是你喝得烂醉也不会“上头”。喝到最后,那些米饭好像又变回了生大米一样了,白白硬硬的,感到很新奇。通过几次验证,这米酒确实是绵醇可口而且还带有米酒的清香,从此,我就再也喝不惯其它瓶装酒了,每次去打酒时都拎个20斤的塑料桶去当地人那里把酒打回,然后倒入放了中药材的玻璃坛子里,每天晚上下班后满上约三两三的一杯子,叫媳妇儿整个下酒菜,边喝着边想着第二天工作的人员安排,这种习惯十年如一日成了铁规。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6)

吃罢烤肉,人人都有几分醉意,连酒精(久经)考验的我也有着我不摇晃墙在晃的感觉。这时,女主人便招呼着坐席上热菜了,我想,应该不会再喝了吧,吃完饭赶紧回家!那承想,大家伙只是转移了一下喝酒的战场而已,大家都兴致正浓,怎能驳了大家伙的面子呢,硬着头皮继续干吧!桌子上又改变了一种喝法:或猜牌点,或猜骰子(也叫吹牛),或划拳,谁输谁喝。这些玩法,没一个是我的强项,哪玩得过他们,只有喝酒的份了。我真佩服他们的酒量,他们可以从早上一直喝到晚上,中途女主人会时不时添上一碗热菜来,反正除了肉还是肉,全是猪身上的美食。最难忘的那道菜是当地的牛肉“撒丕”、猪肉“撒丕”、鱼“撒丕”,撒丕有生、熟之分,我只敢尝尝熟撒丕,这道菜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当地人有个说法是无“撒丕”不成席,每家每户做酒席都不能少了这道美食,朋友叫我先不要问这道菜怎么个做法,先只管吃再告诉我“撒丕”是怎么做成的。我夹了一小筷子毛肚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蘸水里来回沾着,然后慢慢嚼着慢慢的专心回味,傣族朋友忙问我味道怎么样?嗯!感觉有点苦凉苦凉的,到最后回味有点甘甜甘甜,朋友一脸坏笑催着我:继续,继续吃!对于喜欢吃苦瓜的人,这种味道我感觉还能接受,于是又吃了几口,这时,朋友才跟我讲起了牛肉“撒丕”及“蘸水”的做法:1、精选牛肉(牛里脊)用刀背砍碎备用。2、准备苦水,苦水是从牛胃里未消化的草料中挤出来的汁,颜色墨绿墨绿酷似胆汁,还有牛粉肠那一段内容物(不敢描述了用内容物代替自己去想像吧)。3、调料,有涮涮辣(这辣椒号称世界第二辣,只要夹起半只在汤里来回涮二三下,这碗汤估计没人敢直接喝掉)、辣椒粉、捞淹菜、盐巴、味精鸡精等等。4、把以上材料统统放入一个大碗里面拌搅开来,把煮熟了的牛肉片、牛百叶、牛杂、生白菜、烫过的米线等用一个大盘装好,然后夹起沾着蘸水吃,没想到他们是那么的重口味。难怪云南的表妹阿姐都那么贤惠那么尽责那么的能喝酒,光这道菜的加工工艺足以让我折服。还有只要是自己的男人在喝酒,她们即使再忙也不会去扫了男人们的酒兴,有时也会帮着自己的男人敢跟你叫板喝酒猜上几拳呢。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7)

五、吃的是气氛喝的是感情

经过在云南的几场杀猪宴,心里总觉得云南那边的氛围比家乡的更浓一些,那么的有仪式感。扯大席,大碗喝酒,大块朵颐,觥筹交错似乎是在享受着共产主义生活。今天我家唱摆,明天你家登场,后天他家准备着,你我他家风水轮流转,天天吃着流水席,一直吃喝到快过春节才消停下来,一年的劳累也随之而去。怪不得他们称呼都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的叫着,大家在一起喝着酒吃着肉关心着彼此,欢聚一堂,和谐相处其乐融融。那像我们的老家,就在杀年猪那天才叫上几个顶上亲戚左右邻居们吃喝一顿完事,而且他们还都是来帮忙抓猪的。现在老家养家猪的也少了,这种杀年猪的氛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慢慢的消失。

吕氏春秋散文(散文杀年猪侯廉端)(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