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广大读者的爱好,但丝毫不影响我文章的更新,只因为想把文言知识系统的展示在网络上,也许某个时间段读者可以看到和得到,就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本章中我们来讲一下文言用词法中关于时间作状语的特殊用法。

文言中的时间名词,跟现代语中的时间名词一样,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以表示时间,这是它经常性职务之一。这一点在此不做叙述,提出说明的是日,月,岁和时的特殊用法。日、月、岁和时,按古人语言习惯常常被用作状语。但是,它们被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既不单纯是时间修饰了,而具有特殊含义。

文言文中表示几天的词(文言用词法特殊用法)(1)

时间名词的特殊用法

一、日、月、岁这些时间名词若在表示行为的动词前,有“日日(每天)”、“月月(每月)”、“岁岁(每年)”的意思,表示行为的频繁和经常。

  1. 《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用所学和礼法来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句中的时间名词“日”作状语,修饰动词“省”,“日”表示的意义时“省”这一行为不间断,每日进行的意思。
  2. 《庄子.养生主》中“良庖岁更大,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是因为他会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是因为他的刀折刃了。)句中“岁”字“月”字,分别作状语,修饰动词“更”,表示每年,每月的意思。
  3. 《捕蛇者说》中“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开始,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集两次。)句中的时间名词“岁”作状语,修饰动词“赋”,表示每年的意思。“岁赋”可译为年年(每年)征集。

二、“日”字用在表示情况、性质发生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一天一天(一天天地)”的意思。

  1. 《捕蛇者说》中“乡邻之生日蹙(cù)。”(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更加困苦。)句中时间名词“日”作形容词“蹙”的状语,表示出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化,越来越困苦的意思,加强 陈述的内容。
  2. 《诸葛亮传》中“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于是与诸葛亮的友好情谊一天天地密切起来。)
  3. 《吕氏春秋.贵当》中“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国家一天天越来越安定,国君越来越被人尊奉,天下诸侯百姓越来越顺服。)

文言文中表示几天的词(文言用词法特殊用法)(2)

坚持终将登顶

三、“时”字作状语。“时”字作状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时”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及时”、“按时”的意思;另一种“时”字用在主语前表示“当时”、“这时”的意思。

  1. 《捕蛇者说》中“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翼翼地喂养它,到时候交上去。)句中的时间名词"时"作动词"献"的状语,表示"及时"的意思。“时而献焉”可译为“到时候交上去”。
  2.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水按节令而发,大小河流都灌注到黄河。)句中的“时”字,是“按时”、“应时”(即指季节)的意思,作动词“至”的状语。“秋水时至”,即“秋水按时到来”,或译为“秋水按节令而发”。
  3. 《论语.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功课,又按时复习它,这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句中“时”字用法、意义与前例相同。
  4. 《赤壁之战》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与船以次俱进。”(当时东南风十分猛烈,黄盖让十艘船在最前面,到江中心拉起帆,其余的船按次序一起前进。)句中的时间名词“时”用在主语“东南风”前面,作时间状语,表示“当时”的意思,强调了时间。
  5. 《赤壁之战》中“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当时曹操的军队,加上因为饥饿瘟疫,死的占了一大半。)句中“时”字在主语“操军”前,用法、意义同上。
  6. 《赤壁之战》中“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这是曹操军队已经得了瘟疫,刚开始交战,曹操军队吃了败仗,后退驻扎在长江北岸。)句中“时”字,在主语“操军”前,表示“这时”的意思。

文言文中表示几天的词(文言用词法特殊用法)(3)

对比的重要性,文言文中对比理解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名词作状语和特殊用法讲的是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的情况。除此之外,名词也可用在动词前作主语。可见,名词用在动词前,既可作主语,又可作状语,这两种情况怎么辨别呢?辨别二者的依据是上下文的意义。有些名词虽然用在动词前,但在意义上不可能作后面动词的主语,比较明显,不致引起误解。如名词作状语中提到的“车裂”、“道亡”等。但是,有些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作主语,在另外爱的情况下却作状语,这就需要我们细心体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名词用在动词前是作主语,还是做状语,一定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的意义去辨识。只要细心体察,不粗心大意就会准确识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