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是杨振宁推荐的吗(如何看待杨振宁)(1)

这几天 ,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并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事,备受关注。许多网友为此点赞,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甚至发出极端的批评。

姚期智是杨振宁推荐的吗(如何看待杨振宁)(2)

杨振宁(左)与姚期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在知乎上,一位叫@ferrier 的网友给出了他的回答,一天之内得到上万名网友的点赞。

姚期智是杨振宁推荐的吗(如何看待杨振宁)(3)

知乎网友@ferrier的回答得到了上万个网友赞同

以下是他的回答内容,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经授权转载:

微博上一片“养老”“圈钱”的声音真看不下去。

以他们诺奖、图灵奖获得者的身份,去世界哪个国家不能养老?

“圈钱”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他们打算在中国建个实验室,不管多少钱政府都会买单,他们“圈钱”干嘛?

科学家拿美国国籍被说成“不爱国”,现在换成中国籍又被说成“养老”“圈钱”,这是要他们去火星的节奏吗?

某演员结婚时,适逢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前者花了几亿办婚礼,大出风头;后者辛勤耕耘、屡建功勋,却默默无闻。于是网民纷纷评论“科学家比不上艺人”“一生努力比不上一场秀”等等,当时我这科研民工还小小地感动了一下。

然而今天下午,打开关于“杨振宁教授、姚期智教授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新闻和微博评论,满屏的“养老”“圈钱”,我又被震惊到了。

中国多几个杨振宁教授、姚期智教授这样为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哪里不好吗?

就算他们年纪大了,不能战斗在科研一线,但他们作为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可以带来诸如学术交流、合作、人脉等资源,可以带动年轻人对科研的热爱等等,那点“养老”钱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我个人巴不得世界所有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都跑来中国“养老”呢。

评论区中有位清华的同学提醒,年逾古稀的姚期智教授如今仍在科研一线,而且今天还给本科生上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姚期智教授在十几年前就是清华的全职教授。“姚期智的全职回国,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这不只是因为他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更因为在他所从事的算法和复杂性领域,当时几乎还看不到中国国内学者的身影。”

杨振宁教授2003年就已回北京定居,从七十年代开始,为中美建交、中国的教育、科研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除了那段相差了五十多岁的婚姻,那些说“养老”“圈钱”的人,有多少真正了解杨振宁教授对物理学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对中国的贡献?

在如今各国的人才争夺战中,中国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现在两位世界级的学者放弃外国国籍加入中国,不管是为了叶落归根也好,为了身后名声也好,这都为国际顶尖人才加入中国开创了先例。

正面典型一旦树立,效仿者必定纷至沓来,这就是“风向标”的作用。

贞观初年,在科举发榜那天,唐太宗带着几个内侍悄悄地来到端门前,只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长的一队,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出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大唐盛世由此开始。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

(此文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