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排在第四的孟尝君,才能中等、品性下等、贪名求利、欺世盗名、精致的利己主义先驱;排在第三的平原君,能力中等偏下,品质中上等,却因为能力和认知不足误国误民;今天站在一个HR角度,聊聊对春申君的一点看法。

将春申君排在第二位,比较纠结,因为历史记载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春申君的身世有争议,尚无明确定论,因此对于他的评价,要么排在第二,要么排在第三,身世的不同,会决定他后半人生的那次惊世骇俗的做法应该给予如何的评价。

大秦帝国第一部之裂变电视剧(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战国四公子-春申君)(1)

在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与其他三位有两个“之最”。

其一,有可能是战国四公子中出身最低的一个。其他三位都是妥妥的王的儿子或者孙子,之前文章也讲了,平原君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公子之名属实,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幼子,也就是魏国强盛了两代半最后那个半字的魏惠王的孙子。而春申君,有三种争议,一说是不知道哪一代楚王的庶出后代,也是楚国公室后代,只不过庶出一直不受重视;一说是已经灭国的小国黄国的王室后裔,但因国被灭已经沦为平民;另一说,是赢姓,祖上也是王族成员,后期家族没落。无论是是哪一种出身,都比其他三位公子出身要低。

其二,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个被诛杀没有善终的。信陵君因为魏王的猜忌和不信任,不再上朝,每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最后对魏国失去信心,郁郁而终;孟尝君,正常病亡,可惜最后自己精致利己一生的薛国被魏国和齐国踏平,后代全部被杀,直接绝嗣;平原君,一生高光,终年五十九岁,最终病死;春申君,最后被自己的大舅子用计埋伏而亡,身首异处,是四公子中最没有善终的一位。

春申君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能言善辩的外交能臣。年轻的黄歇在战国时期属于典型的“名仕”,能言善辩,而且不畏身死忠于楚国。在楚国战败的情况下,说服秦昭襄王与楚国结盟交好,作为交换,楚国将太子熊完质于秦国,黄歇一直陪伴太子熊完,这两个人质在秦国一待就是十年,却也换来了秦国和楚国的相对和平。

第二个阶段:士为知己者死。在秦国这十年,黄歇与太子成了患难之交,而黄歇也紧紧的抱上了太子熊完这个大腿。熬了十年,转折点到了,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楚国,黄歇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通过贿赂范睢说服秦昭襄王让熊完回国探视,同时假戏真做,自己与熊完换了衣服,让熊完回国继承王位,自己替代熊完,一旦秦王问责,他一人以死承担。这样熊完顺利继位,成为了楚考烈王,秦昭襄王也在范睢的建议下放了黄歇回国。

大秦帝国第一部之裂变电视剧(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战国四公子-春申君)(2)

第三个阶段:功成名就,大腿粗又硬。作为楚考烈王能够继位的最大功臣,自然被重用和赏赐,黄歇一跃成为了楚国的令尹,也就是相国,封为春申君。此后的二十四年,春申君作为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持国辅政,灭鲁国、与平原君、信陵君一起抵抗秦军解邯郸之围、主事六国伐秦,人生最高光的二十四年。

第四个阶段:利令智昏,身首异处。可以以死相报的楚考烈王遇到了男人最纠结的问题,后宫佳丽不少,几十年却没产下一个雄崽,作为楚王,这是最灰暗的打击,后继无人啊。春申君黄歇也是操碎了心,从各地不断搜集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看来楚考烈王原本就是一个做老丈人的命,却一直希望逆天改命。

直到有一天,赵国人李园带着他的妹妹赵姬拜见春申君,想通过他献给楚王,这一见不要紧,春申君眼睛挪不开了,就这样,赵姬被春申君宠幸不久就有了北鼻了。

赵姬,看着好眼熟啊,是的,秦始皇的老娘也叫赵姬,就是赵国的姑娘,那个时候赵国是出美女的,长的好看,舞姿优美,走路也好看,“邯郸学步”说的就是去赵国学习走路姿势的成语。姬是对美女的称呼,赵姬就是赵国的美女,并不是名字。

这个时候,大舅哥李园的脑袋瓜子开启了满值CPU运转,说服春申君将妹妹献给楚王,这样生了儿子肯定会继承王位,将来不就是春申君的儿子成了楚王了么,楚国不就是春申君了么。

大秦帝国第一部之裂变电视剧(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战国四公子-春申君)(3)

是的,怎么感觉和吕不韦的剧本有点相似啊!

后来楚考烈王挂了,他的儿子继位,李园想一个人独享富贵,也怕春申君将来脑子一热把这事给抖出来,自己和妹妹以及未来可以见到的荣华富贵全部归零,设计把乐的屁颠的春申君骗至王宫棘门,埋伏好的刀斧手上去一顿乱砍,春申君身首异处,自此,美梦变悲剧,人生就此终止。

也就是一位这一点,春申君的历史排位下滑,要不,也是和信陵君一个档位。

不过,春申君这个事,是有很多的疑问的,就如秦始皇的出身一样,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秦庄襄王的儿子?楚幽王到底是春申君的儿子还是楚考烈王的儿子?

如果楚幽王是春申君的儿子,当时的楚国王室公族能容忍楚幽王继位和做王?

如果能容忍,那可能从这个维度证明,黄歇极有可能本身就是楚国王族成员,也就是历代楚王的后代,只是庶出旁支,庶出的庶出自然不会那么尊贵,楚考烈王没有后代,而黄歇作为楚怀王的孙子也是王族血统,所以楚幽王能正常继位。

既然历史能记载成人尽皆知的事情而楚王公室没有翻脸,楚幽王在位十年,楚国王室公族也算默认这个事情,说明本身在王位继承上算是有一定的合法性,只是他的方法让外人所不齿,毕竟是给自己的老大戴绿帽,这可是那时候的政治文化所不能容忍的,而这也是后世人对于春申君所诟病和人生评价打折扣的最大原因。

而太史公记载中一直没有明确春申君的出身,到底是可以隐瞒还是却无出处,是个谜团,太史公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他的价值观受当时儒家的思想影响更大,以儒家思想来评价或者描述一些事情,必然会有所偏重和区分。

如果春申君确为楚王后代,凭着自己当时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最终以楚考烈王无嗣最终政变上台,而他没有,还是一心扶持考烈王,只是等考烈王去世后,用这种没有流血的方式既让楚王能够后继有人,又确保了政治稳定,防止考烈王无嗣去世后,其他宗室人员内乱争王位,那样,楚国的灭亡可能会更快。

大秦帝国第一部之裂变电视剧(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战国四公子-春申君)(4)

所以,世人所诟病的春申君偷梁换柱一事,事实不明,但个人认为不至于那么不堪,因为没必要,更希望太史公记载的内容有所偏差,而不是史实,或者就算是史实,却另有原因。

终春申君一生,无论是第一阶段的名仕外交家,还是以死相保的风采,更或是持国辅政后的政绩都是有目共睹,也算是让楚国又感觉到了强大,忠于楚国无异心,和平原君一样, 但能力上远超过平原君。

所以,评价春申君,能力上等,品性中等,战国四公子排名第二,仅次于信陵君,如果不是因为偷梁换柱给老大戴绿帽更替政权这个事,他的分数应该更高一些,但还是会低于信陵君一点,差多不可以平起平坐的,有可能太史公会来个“南春申北信陵”来区分战国四公子了。

换到现代企业来对比一下,一个有可能是董事长远方亲戚的小伙,在公司得了一份差事,总体干的不错,董事长还挺欣赏的,后来董事长钦定的企业接班人因为企业间的竞争被迫将儿子送到竞争对手那当人质,董事长非常放心的将这个小伙一起派过去,跟随保护儿子,这个小伙非常衷心,陪着董事长儿子一待就是十年,期间没有任何怨言,尽心尽力,也在磨难中和董事长儿子成了兄弟,互相依靠、互相取暖。

后来董事长病重,要求儿子回国继位,竞品的老大不同意,为难之际,这个小伙到处活动游说,最后让董事长儿子和自己换衣服,董事长儿子连夜回去继承王位,自己留下替董事长儿子承担一切,大不了挨一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有情有义的一个小伙。

后来小伙回到了公司,老董事长的儿子成了新的董事长,他也被重用,直接当了常务副总裁,二十四年年叱咤风云,帮着新董事长将企业运营的不错,可惜新董事长没有儿子,随着一年年衰老,将来后期无人,董事长天天叹气,每天看着旁边的亲兄弟、亲侄子、堂弟、堂哥们发光不可言喻的眼神,很是慌张。

大秦帝国第一部之裂变电视剧(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战国四公子-春申君)(5)

小伙也操碎心了,到处张贴求子广告,重金求能生儿子的女人,能生儿子是硬性标准,其他的都好商量,可惜,应聘的人很多,试用的人也很多,就是没能给董事长下个雄性小熊仔。

后来,一个外国人听说了这事,为了自己的富贵,过来碰碰运气,带着自己的漂亮妹妹来面试,结果因为人长的靓舞调的好,婀娜多姿,被这个小伙看上了,直接收为己用了。

这个外国人不高兴了,本来是想妹妹直接嫁给高富帅的,结果被半路截胡,而且妹妹还有了身孕,但又不敢得罪小伙,于是脑洞大开,说服小伙把妹妹献给董事长,这样生了儿子继承了公司,大家你不说我不说,你懂我懂,大家都美滋滋。

小伙脑子思考了很久,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咋想的,最后同意了,后来董事长也挂了,他儿子继承了王位,在去公司总部奔丧的途中被大舅子给埋伏直接灭了,虽然儿子顺利继承了王位,可惜自己一天也没享受太上董事长的待遇就身首异处。

不仅如此,他前半生辛苦奋斗以命换来的所有身家都一夜归零,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全部离奇失踪,后来再也没找到,人间蒸发。

从此江湖再也没有他这个人,只留下他的传说,和很多人们的杜撰以及演义。

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能写出楚幽王是春申君儿子并且还继承王位,本身就是一桩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