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四句偈语有何深意(为什么听到潮声)(1)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在钱塘江边听到潮信来的时候,一下子顿悟,坐在椅子上圆寂时,留下的一首诗偈。

说起花和尚鲁智深,恐怕只能用嫉恶如仇来形容。

他这一生最见不得的,就是恶人逞凶,弱小被欺,于是在《水浒传》里,一出场只用三拳,就把想要强娶金秀莲的镇关西,给打死了。

如果没有那三拳,估计他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要出家!

虽然是被逼无奈,实际上出家当和尚这件事,在鲁智深看来,大概与在小钟经略相公手下,当提辖官没什么两样。所以,依旧是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遇到路不平就铲,遇到人不平就管,反正杀人放火的事一件没少干。

结果,一个最不像和尚的和尚,因为听到钱塘江上潮信来,居然就悟了道修成了正果!

很多人觉得,这让那些整日里吃斋念佛、打坐诵经,守着那些清规戒律的出家僧人们,情何以堪?

实际上,像鲁智深这样,在佛家叫作“顿悟”。

鲁智深四句偈语有何深意(为什么听到潮声)(2)

什么是顿悟?

这很像我们普通人想一件事,今天没想明白,明天没想明白,结果忽然有那么一天,因为某件事某个物,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这就是佛家说的顿悟。

只不过这个顿悟,有很大的忽然性。谁也说不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就一下子豁然开朗?

所以从古至今,僧人们悟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实鲁智深这种,在钱塘江听到大潮响而顿悟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奇怪独特的。

残唐五代年间,有这么一位僧人,只是看到了一树桃花开,竟然也顿悟了。

鲁智深四句偈语有何深意(为什么听到潮声)(3)

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某一个春天,这位僧人猛然看到路边的一棵桃树上桃花盛开,不由得一下子顿悟,然后写下了这首诗偈。

诗的大致意思是说:

自己就像一名剑客一样,一直想要寻找到一柄趁手名贵的宝剑。可换来的结果却是:

几回落叶又抽枝。

树上的叶子长出来又落,落了又长出来……就这样,30多年过去了,自己依旧是一无所获。

可是自从那天看到一树桃花开以后,直到现在心里再不会疑云丛生。

为什么?因为僧人已经见花悟道了。

其实,桃花还不算什么。宋朝时有一位叫如琳的僧人,敲着木鱼就悟道了。

鲁智深四句偈语有何深意(为什么听到潮声)(4)

悟道偈

木鱼原来无肚肠,

声声唤我出镬(huò)汤。

佛法原来无多子,

王婆头上戴丁香。

镬汤,佛经所描述的十八层地狱的第五层,也叫蒸笼地狱。

这一层地狱,是专门为长舌妇准备的。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如果喜欢东家门出西家门进的搬弄是非,以讹传讹,死后就会被扔进蒸笼里蒸,蒸完后再被拔舌头。

而王婆呢,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是有名的长舌妇。丁香花的叶片呈心形,被佛家视作是“心诚则灵”的体现。

于是,王婆和丁香花结合在一起,就是宋明年间一个有名的歇后语,叫作:

王婆头上戴丁香,假装善男信女。

所以,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

木鱼就是佛法。木鱼肚子空空,佛法无所不包容。

木鱼一声声的响,佛法的主旨,就是搭救世人,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可是遇到王婆这种,头上戴了个丁香花就跑来冒充善男信女,那佛法也没有办法。

因为,心不诚。

所以,不管是僧人还是众生,所谓修行,都只不过是修心而已。这不,就有这么一位僧人,因为路边的一棵老松树,也一下子开悟了。

鲁智深四句偈语有何深意(为什么听到潮声)(5)

静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

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

树见行人几回老。

在静林寺的一条古道边,有一棵古松。

古松老到什么程度呢?

松枝已经长不出新的叶子来了,反而有野草从树皮里钻了出来。来来往往的行人,从古松边经过,却没人见过古松刚栽时的样子。然而古松呢,却见多了行人的生生死死。

一个人的出生死亡,在古松的眼里,或许就如一朵花的盛开凋谢,在世人的眼里。

可是,古松也有衰老的一天。

所以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朵花一样,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无谓的羁绊,花开时努力地绽放,花谢时安然地离枝。任运自然,释然在心。

这也就是时下一些人说的:人生就是修行。

只不过,世界上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修行方式都不一样罢了。

僧人们每天打坐诵经,恪守着清规戒律,这确实是一种修行。可鲁智深秉承率直的初心,拎着禅杖在人世间铲除各种不平事,不也是一种修行吗?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怀着一种活在当下的心态,每日里奔波忙碌,难道就不是在修行,就不需要修心了?

佛家有一句偈语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江不分大小,只要有水就有月;人不分高低,只要有心就有佛。因为当拨开心头的疑云时,就像空中的乌云消散后,每个人看到的,还不都是同样的一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