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1)

今年热播的综艺如《中餐厅》《奔跑吧》《我们来了》,其成员规模分别为5人、7人、12人,上半年《向往的生活》成员为3人,节目类型不同,成员人数也不同,这仿佛存在某种规律。我们知道,综艺节目成员个性与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直接影响节目效果,而规模(人数)对节目影响几何,却较少得到探讨。哪里有人,哪里就容易形成有结构的“小社会”或“小群体”。从一人脱口秀、二人访谈、三人“过家家”,到七八人户外竞技和十几人的生活实验真人秀,综艺小群体规模和结构是如何影响节目风格与效果的呢?什么样的小群体,可以让节目达到预设的效果?这其中其实都有章可循。

生活类慢综艺宜人少而稳定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2)

不同类型的综艺,在设定人员规模时会有一定的倾向。比如注重紧张刺激的户外竞技类真人秀,倾向于中等偏大的规模,《极限挑战》为6人,《奔跑吧兄弟》为7人;注重欢乐气氛的慢综艺,也倾向于较多的人数,如《花儿与少年》7到8人,《我们来了》人数达到12人;而注重朴实温馨的生活类慢综艺,则倾向于较小的规模,如《向往的生活》为3人,《中餐厅》为5人。

在社会学术语中,“初级关系”指小群体成员之间类似家庭纽带关系的人际关系,即成员之间更多地展示内在自我,有着更多的情感交流。眼下很多综艺开始追求真实、自然,更重视情感的流露,比如生活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与《中餐厅》。这类节目营造了一种亲密、温馨的氛围,让观众获得一种类似家庭温暖的情感体验。在初级关系弱化的现代社会里,这类综艺深受市场和观众的青睐。以《向往的生活》为例,节目记录了“蘑菇屋 ”下三个男人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非常容易催化出温暖和睦的效果。有生活气息的慢综艺要求节目成员之间有较强和较深的互动,规模小、结构简单,最符合此类综艺。而人数过多会导致关系复杂,剧情发展不好把控,或者因为过于热闹和过多的外来干预,而少了真实与自然。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3)

然而小群体中的初级关系,有着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特征,要求成员的稳定和不可替代。《向往的生活》中,如果中途黄磊被替换,那么对沉浸于节目中的观众而言,无异于体验了一个家庭破裂带来的撕裂感。《中餐厅》也遵循相同的逻辑,当赵薇、黄晓明等人形成一个团队,突然更换成员定会大煞风景。由此可见,注重初级关系的小群体,要求成员稳定,不易包容外来者。对抗竞技类快综艺相对而言较少依赖初级关系,成员可以像职场上竞争或逢场作戏那样相处,如果闹出矛盾反而会更加精彩,如各种明星“怒了”(很多是节目组安排)。这类综艺中,成员情感相对不重要,群体规模可以突破出于稳定所需的人数限制,而且更换成员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比如《奔跑吧兄弟》。

生活类慢综艺宜人少且人员结构稳定,但人少却不一定有助于小群体的稳定与初级关系的模拟。比如我们将《向往的生活》与已经停播的台湾访谈节目《康熙来了》相比较,会发现两者除了都是三人组合外,没有任何共同点。前者三人和睦相处、风格清新,而后者三人以充满火药味而著称,丝毫没有稳定的特征。那么三人小群体到底是有助于群体关系稳定,还是相反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小群体的特点。

透视节目与小群体的关系

小群体规模对群体关系的影响,过去已有很多社会学家做过研究,如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小群体最小为二人群体,其特征为纽带最强,比其他群体有着更为强烈的亲密感和团结感。根据齐美尔的观点,三人小群体是所有小群体中最不稳定的,因为当其中两人关系紧密时就会剩下一个“局外人”。群体关系随着成员人数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长。霍华德·L·尼克松认为,一个小群体最合适的规模是五个人。因为奇数成员数目可以实现“犄角平衡”,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三人的多数派和一个二人的少数派,没有谁会完全感到被抛弃。其他相关研究则认为,那些重情感交流的小群体,人数不宜超过10个。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4)

《康熙来了》三位主持

回到此前问题,为何《向往的生活》《康熙来了》风格迥异,却都采纳了3人小群体,结果还相当成功。《康熙来了》我们还好理解,因为三人的不稳定性,正好符合这档节目犀利、火药味十足的风格。核心主持徐熙娣和蔡康永亦庄亦谐,完美配合,而助理主持陈汉典则十分“局外”,只能通过搞怪来刷存在感。徐熙娣常常奚落嘲笑陈汉典,这也成为这档节目的一个精彩看点。《向往的生活》就难以理解,为何这三人没有产生一个“局外人”。有人总结该节目说:黄磊智慧,大厨担当;何老师温暖,妈妈担当;大华呆萌,体力担当。其实,这可以理解为黄磊是父亲担当,何炅是母亲担当,刘宪华则是孩子担当,这正是中国典型的一家三口的家庭结构,三人在节目中不存在竞争关系,各有担当。家庭当中,孩子虽然弱势,但永远受到宠爱而不会落单,这巧妙地抵消了三人小群体的不稳定性,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温暖家庭。

说完三人小群体,我们来分析二人。《康熙来了》其实也是一个核心二人组合节目,因为就算助理主持人陈汉典退出,节目依然可以围绕“康、熙”二人运转。徐熙娣活泼风趣无厘头,蔡康永稳重知性,二人形成完美CP。但这带来一个问题,二人纽带关系过于紧密,其可替代性很差,任何一人退出都会导致小群体的终结。事实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蔡康永宣布离开节目后不久,徐熙娣也表示要与他一同离开。“节目只属于他们俩”,制作公司老板王伟忠道出了这种结构的脆弱性。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5)

“快乐家族”固定的站位

对于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综艺,五人规模应该是最好的了。代表有热播中的《中餐厅》和《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提出“主持群”,目前5人的“快乐家族”形成于2006年,何炅、李维嘉是元老,而谢娜及后加入的吴昕、杜海涛则算是后辈。如今,这个小群体已经共同走过了11年路程,这很难得。但是外界对几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关系一直有猜测。作为控场者,何炅排第一没有问题,而第二是资历更老、主持能力更佳的李维嘉,还是主持风格独特、人气更高的谢娜,这一直有争议。从舞台人气来看,谢娜更出色,何炅和谢娜更是一对完美搭档,而吴昕和杜海涛普遍被认为存在感弱,何炅、李维嘉又经常照顾后者……这些看起来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其实形成某种平衡,这保证了“快乐家族”的相对稳定。

户外竞技类真人秀人数往往达到7人、8人甚至更多。这类综艺比较不依赖于初级关系,而是依赖于快节奏、紧张、刺激的效果,成员之间的感情相对不重要。《奔跑吧兄弟》从第一季以来,先后有王宝强的退出,包贝尔、鹿晗、迪丽热巴的加入,整体并没有给观众太大的不适感。在小群体中,能够协调成员关系的人往往最能得到尊重。节目中,邓超是一个民主领导者,也最能照顾团队中弱势者,比如王宝强、王祖蓝等,因而深受节目内外的喜爱。在一个小群体中,成员倾向于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一种稳定的结构,否则就容易造成关系的紧张。鹿晗由于年轻等原因,虽然粉丝强大,但是有段时间在节目中也有所不适。而邓超对每个人的支持,尽最大可能维护了团队的成员关系。

恰当的群体规模取决于群体目标

一档节目究竟需要几个主持/嘉宾,这无法一概而论。社会学界的观点是:一个恰当的群体规模强烈地依赖于它的目标 。这在上述已经涉及,如生活类综艺,注重发掘成员之间的初级关系,如友情、家庭亲情等,以2人、5人为宜。如果是3人,则须要消除不稳定因素。如果一档节目追求和谐温馨,却制造出《康熙来了》那样的局面,那它多半是失败的。如果要突出火药味,节目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来参加,并且预设相互竞争的规则,比如《奔跑吧兄弟 》中7人撕名牌的桥段,效果就非常好。

在预设节目目标效果时,也要考虑成员更换的风险。因为在注重团队情感关系的节目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更换,都可能打破小群体的稳定结构,破坏观众的收视感受,甚至有可能导致节目的夭折。近年,也有综艺用更多成员来组成一个群体,比如12人,15人(如《我们十五个》),其中有明星,也有素人。需要注意的是,小群体人数越多,关系就越复杂,越难把控剧情走向,越不利于塑造一个团结稳定的整体。如果其中出现小集团,则有可能导致分裂,而此时若强行干预,则又可能导致节目失真,违背原意。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6)

《中餐厅》一幕

群体目标有大也有小,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受到具体目标如任务的影响。《中餐厅》是一个关于开餐厅的故事,核心人物固然是咖位更高的赵薇和黄晓明,但做饭还是要靠好男人人设的张亮,每个成员都要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哪怕张亮让赵薇剥蒜,她也不能不留情面地拒绝。

最后要说,“小群体”理论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实际当中还会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判断。毕竟一档综艺节目中的小群体不是自然形成的,群体成员往往在台下就已经有了各自的交情或芥蒂,尤其是明星嘉宾。节目中,这种私下的人际关系,以及成员之间多样的化学反应,都会对小群体和节目效果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7)

怎么进综艺节目组工作(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8)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综艺? “小群体”规律告诉你没那么简单

【二条】真实的剧组“潜规则”揭秘:不能随便坐椅子,不能帮忙抬设备

【三条】腾讯视频全面发力,多项核心指标全网第一

【四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国家旅游地理 六合世纪 影行天下《第一财经周刊》江苏卫视《不凡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