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产生的背景

进入17世纪之后,各种的数学理论和分支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数学家也像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此时的几何学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德扎尔格的射影几何学路线;另一个是笛卡尔建立起的解析几何。

在解析几何建立之前,欧洲人在代数上已经有所突破,包括韦达定理,三次和四次代数方程的解析解,使得代数学进入了欧洲数学家的视野。有人认为:近代数学本质上就是关于变量的数学,这区别于古代关于常量的数学。而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实践中产生大量的“变量”问题:机械运动;航海导航;火药的使用、武器改进推动了弹道的研究等等。因此,对运动和变化的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课题。而变量数学的首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就是解析几何了。

解析几何的先驱者(解析几何的诞生)(1)

解析几何的诞生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中引入坐标,建立坐标系,然后将一个形如f(x,y)=0的代数方程与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对应起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通过对代数问题的研究发现新的几何结果;代数问题也有了几何意义的解释。这一几何学的分支的创立人是两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尔马。只是,他们最初使用的都是斜坐标系,把直角坐标系作为特殊情况。现在我们使用更多的是直角坐标系,并称之为笛卡尔坐标系。

费尔马和笛卡尔都是各自独立的发明了解析几何,他们发明的方式和目的不尽相同。费尔马更强调轨迹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曲线的思想,他给出了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方程的现代形式。1637年,笛卡尔以其《方法论》附录的形式发表了《几何学》,其中阐述了解析几何的全部思想。而费尔马早在1629年发现了坐标几何的基本原理,却一直都没有发表,因此有了优先权的争论。

笛卡尔和费尔马建立的坐标系并不是唯一的坐标系。1671年费尔马的坐标几何原理发表两年后,牛顿建立了极坐标。有些图形用极坐标表现会更简单,如阿基米德螺线、悬链线、心脏线、三叶或四叶玫瑰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