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刘天华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作曲的最初命名为《胡适》,《安适》。

虽然是文言标题,却带有疑问口气,也就是“何处是出路”的意思。

正因为独奏曲的寓意是寻求出路,后来刘天华便改名为《病中吟》。

二胡曲病中吟(解除苦闷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1)

作曲家刘天华解释自己创作的这首二胡独奏曲说道:“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

《病中吟》反映了作者当时内心苦闷、彷徨,要寻求出路的思想感情。

刘天华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他两度失业,父亲不幸病逝,自己也忧患成疾。

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中,刘天华产生了“人生何适”的忧虑和感慨。

因此,这首二胡独奏曲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精神极度苦闷的内心世界。

音乐,向来有治愈功能。

这首“病中吟”表达了倾诉不尽的忧愁。

音调迂回曲折,忽而低沉,忽而痛苦不堪的呻吟;忽而激昂,如满腔怨气的迸发,贴切的抒发了作者烦躁不安的内心苦闷。

《病中吟》的后半部是一气呵成的长句,刚劲有力、紧凑连贯,音乐两度向高音区跳进,形成全曲高潮。将作者追求理想的情绪表达的十分强烈。

《病中吟》的尾声,是乐曲的快速段落,集中了全曲中具有推动力的音乐素材加以强调,展示了作者不甘屈服的意愿。

《病中吟》初稿完成于1918年,即使放到现在,作曲也有解除苦闷的治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