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跑者配速多少合适(如何实现新的配速飞跃)(1)

跑者:如何实现新的配速飞跃

跑者们普遍有积累跑量的观念,认为积累了一定的跑量就能跑得更快、更好、更经济。

是不是说只要积累跑量跑步就一定会进步,一定会更快更好更经济呢?

跑量与跑速之间“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是不是“跑量”呢?或者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

笔者通过回顾、剖析我自己近两年来跑速的提升过程来分析探讨。

2020年4月,我开始跑步的时候,10公里的平均配速一般在8′10″。这样的配速持续了半年左右。半年后“自然”进步不明显,提速不过20″—30″。到2021年初,我学习了“姿势跑法”、“太极跑法”,初步掌握了“姿势跑法”技能,这时候跑量也有了1500公里以上的积累,到2021年3、4月份,10公里的平均配速一般稳定在6′30″左右。再想提高就比较困难了。当时我经常在跑步机上找感觉,调快跑步机的速度,逼迫自己跑得更快一些。2021年春、夏两季,训练过程中按照5′配速,一般只能坚持2—3公里,感觉很难提高的。当时,跑得较好的就是10公里28′。当时的目标就是设法把10公里跑进5′配速。

直到2021年暑期跑休之前,我跑10公里的配速一般也进不了6′。

2021年暑期跑休之后,到10月中旬开始新一轮的训练,经过一个星期的恢复训练后测试,我跑10公里配速稳定在了5′40″左右。这是令人欣喜的。至此,我算是理解了“跑休”的好处。因为在暑期跑休之前,我并不了解“跑休”,甚至没有这个概念,我曾连续181天,每天跑步10公里以上,没有主动休息的计划。我认定只有坚持天天跑,不断积累跑量才能提升体能,提高配速。当时的感受是:这次跑速的“飞跃”是通过无意识的“跑休”获得的!

前两次跑速的“飞跃”,第一次是通过学习“姿势跑法”获得,是依靠技能的进度获得;第二次是通过“跑休”获得,是因为“跑休”而促成了肌肉的“超量恢复”和体能的提升。

在前两次提质的基础上,自2021年冬以来,我努力追求再一次“飞跃”,追求把10公里跑的配速稳定在5′以内。我开始了步频、步幅训练,开始了力量训练,经过半年多的训练,5公里平均配速达到4′30″,10公里平均配速却还在5′20″以外。通过查看步频、步幅的进步数据,我感觉在经过几个月艰苦间歇跑训练,到今年秋季应该能达到目标。

近期我的训练注重步频、步幅,注重核心力量的提升,当然也在积累跑量。自我感觉是:要把10公里平均配速跑进5′以内仅仅靠积累跑量还难以达到目的!

7月5日傍晚,测试了一次5公里的配速:5公里用时00:22:16。第一公里最慢04′53″;第五公里最快04′16″。跑后感觉还有一定的提速能力。但要以这样的配速跑10公里,目前还没这个能力。

7月5日测试5公里的有关数据截图如下:

一般跑者配速多少合适(如何实现新的配速飞跃)(2)

据以上数据分析:提高步频的空间还比较大,倘若能把步频提高到180次/分钟,保持步幅不变的话,每分钟能多跑13米以上,每4分钟能多跑52米。按这次配速3.74米/秒计算每公里的平均配速可提高近14秒。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从目前的训练情况来看,通过3—6个月的训练应该可以达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