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1)

《汉字王国》里的汉字故事讲述了中国人的文化故事。今天要介绍的是林西莉女士对“”和“”的讲述。

“戈”

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2)

与这些戟的清楚的图像并存的还有甲骨文和金文中更加简洁的表现方式,从它们演化出“戈”字。

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戈”字经历了许多变化。

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3)

专家们投入大量的工作进行调查。刀片越来越长,有了一个长而弯曲的锋刃,就像刀刃一样。通过刀柄那部分刀片在另一边拉成锐利的钩。人们还经常在顶端装上一把刀,或者一只箭。不管武士把它砍向或刺向哪个方向,都会有一个利尖可以碰到敌人。

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4)

甚至在战车上人们也装上这种武器,两个一对,中间有像切面包用的锯齿刀一样的锋刃。当这种战车全速冲向敌群的时候,它本身就成了锐利的武器。

从战国时期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我们看到了当时使用戟的全部活动场面,从步兵使用的一米长到攻击战车或船上的敌人使用的三米长的戟。

“伐”

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5)

“亻”“戈”——“伐”。这个字经常出现在卜辞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看见“亻”“戈”,这就足够了,因为人们知道它的含义。

哥伦比亚文学作品欣赏(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笔下汉字王国的故事)(6)

但是也有几个如今被看作是派生字的金文,残酷的场面显得特别清楚:一只有力的手握着戟,从背后砍向一个人——简单的说是处死。有一个字的内容是跪着的充当祭品的人。我记得有一张反映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照片,有一个人上身裸露,双手被绑着,朝地弯着腰,周围是好奇的观众。刽子手的助手紧紧抓住他的辫子——辫子是屈服满清的象征——扶住犯人的头。

林西莉女士讲述的汉字故事是很有趣的,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简单朴实又通俗。《汉字王国》把汉字讲述的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体现了汉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