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

160年前,圆明园惨遭焚掠,从此下落不明的马首铜像,于12月1日正式回归圆明园。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2)

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3)

而在马未都的《国宝100》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对圆明园十二铜兽首有着更为详尽的介绍。


文章摘自《国宝100》作者:马未都

这件国宝出自圆明园。

圆明园大家都知道,是一座极其奢华美丽的清代皇家园林,有着“万园之园”的美誉。那么这圆明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是一个由满族人统治的朝代,清军入关以前,生活在东北这片地区,大都过着渔猎的生活。从气候上来说,东北是比较冷的,到了夏天,气候也比较凉爽。北京虽然处于北方,但是夏天的天气要比东北闷热得多。当清军进到山海关之后,统治了中原,定都北京,紫禁城皇宫红墙黄瓦,高大的宫墙显得更加密不透风。虽然有护城河的水在流动,但起不到什么降温的作用,所以一到夏天就特别憋闷。

这些满族的皇帝一想到关外那自由凉爽的生活,就很不适应北京的夏天。而且据说康熙皇帝一热就会起疹子,于是他就开始琢磨:不能在紫禁城里待着了,太憋闷,还犯疹子。那去哪儿呢?这地儿不能离北京太远。离紫禁城二十多里外的海淀就有这么一块地方。海淀,听名字就知道这地方水多。这块地方花草树木茂盛,到处都是水,于是皇帝便选择在这里建造一座能够娱乐消遣的离宫,是为畅春园。

在畅春园的北边,有一个小型花园,那是康熙赐给他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这就是圆明园的雏形。

等到1722年,雍正即位后,就把自己的园子大修特修,进行扩建,还在那里修建了正大光明殿、军机处这些办公场所。扩建后的园子基本形成了圆明园的主要格局,拥有将近200座宫殿,面积达到了3000亩。

到了乾隆皇帝登基,清朝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财政力量比较充足,乾隆皇帝就更加大兴土木,将圆明园的面积又扩大了许多,并且还建造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乾隆本身就极其富有诗情画意,他比较喜欢南方的园林,所以就在圆明园里修建和南方园林一模一样的园子,可以说圆明园汇聚了南北方园林艺术的精华。历经清朝帝王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圆明园最终发展为以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为主,以分布在东、西、南三面的众多小园为辅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占地面积5200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150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在圆明三园中,长春园的北墙界内建有一座仿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由十余座西洋建筑组成。西洋楼景区呈倒“T”形,东西总长约860米,西部南北宽300米,其余宽只有65米,总占地面积约100亩。西洋楼的面积在圆明园中所占比例不到2%,属于一个很小的局部。从位置角度来讲,西洋楼也没那么重要,整个圆明园占地大致是一个菜刀的形状,西洋楼在菜刀把的位置,翻过西洋楼的院墙就出圆明园的地界儿了。西洋楼建成的时间也晚一些,那么,当时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下令建造西洋楼呢?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4)

首先,圆明园里有很多中式的东西,比如有名的“圆明园四十景”,皇帝都玩腻了。再加上明清两朝,特别是清康熙朝以来,宫廷内活跃着众多西方传教士,他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皇帝打开了了解西方的渠道。据说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从传教士那里看到了西方园林景色和喷泉的图片后,非常喜爱,就命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等人设计监造了西洋楼。

在西洋楼的建设中,大水法的应用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在西洋楼修建之前,圆明园内已有水法原理的应用了,如圆明园的“水木明瑟”殿和“西峰秀色”就引用了泰西水法。“泰西”古代指欧洲,意思是这东西是从欧洲传来的。西洋的水景和中国传统的水景完全不同,西洋水景需要极大的动力装置,也就是大水法。所谓“水法”,听着洋气,实际上是个中国词,说的就是用水的方法。中国传统的水景讲究曲院风荷、小桥流水,宜曲不宜直,追求的主要就是一个“静”字。而西洋水景就截然不同了,喜欢热闹,大量喷水。公元17世纪,这种大型喷水池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极受欢迎。

早期的水法应用和西方传统的喷泉有所差别且规模较小,在中式风格的园林中建造一个西式的水法也不协调。于是郎世宁便在西洋楼里模仿欧洲,建造了一个大水法。我们这回要说的国宝—圆明园十二水法铜兽首—就是这个大水法的一部分。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5)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6)

一开始,郎世宁根据欧洲的习惯,设计了大量的人体喷泉。但是,在乾隆皇帝看来,这些东西不能照搬—不雅。在当时的中国,女人暴露肌肤都不符合道德规范,更别说在皇帝的离宫里建造裸体女人的雕塑了。于是,郎世宁改变思路,改作具有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的兽面人身像。由于十二生肖的形象自古就有,与中国文化非常贴切而且具象,他就按此设计并铸造了十二生肖铜兽首,构成兽面人身水力钟。这十二个生肖形象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都比较逼真,毛发都清晰可见。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7)

中国传统雕塑中,设计动物造型的时候都不注重塑造毛发,即使带毛的动物,其毛发也只是塑造成一个简单的菊花旋儿等等。比如你去颐和园看它的大铜牛,那就是没有毛的。此外,这组雕塑中,生肖牛的角是冲前的,有点斗牛的样子,而中国传统雕塑中的牛,角都是冲后的,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具体的制作过程,我们今天并不是很清楚,但极有可能这东西是在国外完成后再运过来的,因为当时大量铜版画都是在欧洲做,做好后再运回中国。还有说法认为,当时的铜兽首一共做了两套,一套使用,一套备用,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换新的。过去有谣传说,另一套在中南海。我觉得这事不太可能,因为当时的中南海并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

我们前面说了这十二水法铜兽首在西洋楼前。这西洋楼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工”字楼,这个楼就是供水用的,楼的东西两头是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有高台,台上砌着蓄水池,蓄水池边还包着大锡板,所以俗称“锡海”。一次可蓄水多少呢?160吨。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水塔,向水法供水。

院子的正中间是一个喷水台,十二生肖雕塑就位于此。石台南岸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组十二生肖雕塑的头部都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水管选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铜管,铜管贵重;今天我们都用PVC,用塑料,因为比较便宜。

这些雕塑兼有两个功能:装饰和报时。每个时辰中,相应的生肖就会自动喷水。比如我们以马首为例:马为午马,到了中午11点到13点的午时,就会从马嘴里喷出水来,提示宫里的人:现在的时辰是午时,该干吗就干吗去。正午时分,也就是12点时,十二个生肖会同时从口中喷出水来。清宫档案中说,所有喷泉同时打开的时候,水法之声音,几里以外都可以听到。但是,喷水的时候声音太大也有问题,皇帝在欣赏水法时听不见别人说话,无法交流心中的喜悦之感,所以用了一段时间就提不起兴趣了,水法也就被闲置了。

闲置以后,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北京冬天很冷,管子很容易冻坏。再加上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设计水法机械装置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病逝,当时没人知道水车从低处打水往高处送的技巧,这技法就失传了。后来,每逢乾隆爷要游园时,小太监们就忙坏了,只能汗流浃背地提水上楼,等皇帝驾临时,再开闸放水。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8)

这里我们说说北京为什么不容易造水景呢?其实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北方太冷,冬天会上冻。造景用的石头都得取那种饱吸水分的,深秋下一场透雨,石头吸满了水,一上冻以后,石头就很容易发生爆裂,一到开春就得重新修缮。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中国人看外国的东西,多是一时新鲜,热度持续时间有限。举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房地产商都愿意给自个儿的楼盘取洋名,比如“威尼斯小镇”“罗马花园”“意大利风情”等等。但今天,人们更愿意取“梅兰竹菊园”“福禄寿喜园”之类的中国名字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大水法其实已损坏多时,大约乾隆晚期它就坏了。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尽管没见过兽首,但铜做的一些雕塑在欧洲还是比较常见的。说起来这东西就是因为做得细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于是,尽管这东西非常重,很难搬运,最后还是被英法联军一股脑地运回了欧洲。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9)

运是运走了,但相对于同样出自圆明园的现藏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的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法国军事博物馆里的乾隆皇帝御用甲胄、战盔,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里的金曼扎、景泰蓝,这些真正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物,十二生肖铜兽首并没被太当回事儿。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0)

《女史箴图卷》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1)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里的景泰蓝

到了1985年,这事儿过去一百多年了。美国的一个古董商在加州棕榈泉别墅花园内发现了牛、虎、马三个兽首。其中,牛首被放在浴室中挂浴巾,另两尊铜首被当成普通的园艺装饰品散置在花园水池旁。这些兽首是如何从欧洲到了美洲呢?我们不得而知。古董商和主人协商后,每尊铜像以1500美元购得。这些兽首才有了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的机会。

至今为止,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兽首已有七件回归中国:牛首、猴首、虎首和猪首铜像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目前收藏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早些年有消息称,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没有公开,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前段时间有疑似龙首的雕塑拍卖,但并未提及圆明园相关字眼,真伪难辨,尚存争议。而蛇首、鸡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2)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3)

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这些流转中的兽首一次又一次地拍卖出惊人的价格。作为圆明园的象征物、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物,十二生肖兽首的价值、意义早已不是当年可比的了。过去,我们面对一件文物,更多的是考虑它的艺术性,但今天,文物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也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4)

圆明园12兽首为什么这么重要 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15)

历史就是这样,留有很多遗憾。十二生肖兽首自出现至今不过两百多年,但它们却经历了中国帝制的崩盘、民国的动荡和新中国的诞生。文物有一种天赋属性,肩负文化责任与民族情感,十二生肖兽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这样一个曲折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