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外贸大军,让人直上云端的感觉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15年重返外贸路后,不知道拿下了多少客户(没有仔细统计),忘记收获了多少份感动

因此越发喜欢外贸这条路。

因为喜欢,在这条路上收集了不少关于客户的趣事,打开宝趣盒,今天忍痛割爱,跟大伙分享分享我们和那些留学生客户之间的故事。

小鲜肉变成了老油条

外国人怎么看金融行业(我的那些留学生)(1)

alam 来自苏丹,他就是我重返外贸生涯的第一个二十万客户。

仿佛看见小黑两眼冒青光的小胖妞还在眼前,已是三年半前的事儿了。

刚来上班那会,公司还在汽配城的18街角落里,当年还没开始外贸,在档口的玻璃门上却赫然写着几个阿拉伯语,我想这小留学生就是冲着这阿语跑到店里来的。

引进办公室,我和老板两人招待他。

入职不到十天,对产品也只是一个感观的概念,重要时刻,需要老板撑场。

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呼之欲出,来不及了解客户是否会讲Chinese,就show起被我荒废差不多两年的蹩脚英文。

一边记录alam需要的型号,一边给老板做翻译。

我们毫无顾忌地用中文讨论如何报价,报什么价格,为什么这样报价格。

幸运的是用中文交流的我们并没有“欺负”看起来不懂中文的“客户”。

成单之后多次想起我们第一时Face to face的情景,都暗自感谢我们当时的认真与坦诚。

alam连续到公司来不少于三次,每次过来不是增加产品型号就是数量。

在我的定义里,第一次面谈还能再回来的客户,成单可能性可打90分。

再三回来,意味着他是有实单的,得迅速拿下。

后来知道他中文很溜,我也不用极力表现那不太成气候的英文了。

纯中文让我俩无障碍沟通,80%的订单基本确认,我开启的穷追不舍的催款模式。

到底还是太嫩(刚毕业从学校走出来的小毛孩)被我一逼供,哇啦啦5W到帐。

收钱后,我的紧张从alam身上转回公司,我清晰地知道,客户给我的备货时间不多。

我们紧锣密鼓地张罗客户的订单,留学生把真正的客户带来公司,全阿语,英文只会OK。

来公司,不问公司实力,也不问备货情况,就加单,一直加,把最后订单整理完毕。

金额高达五六十万RMB,后来他们拿单回去测算,预算不够,减量一半。

直到要求的备货时间到了,客户却回国了,发货也没了谱,一追留学生。

他慢悠悠地说,不急,客户还要加单,直到我感觉出货无望,停止骚扰。

半年后,货还是顺利出完,但是,再也没有欲望跟alam合作了。

经过半年的磨砺,alam也算是中国汽配市场的老油条了。

其中他最明显的特点一是拖(典型的非洲人),二是言而无信。

面谈时,什么都好说,深度合作也可以,离开后,就没有下下下文了。

今年第二次与alam合作一个小单,价格压得非常低,关键四月份的单,七月才付款。

拿的又是库存货,都被卖完了,之后火急火燎地备货,差点赶不上船期。

这样的合作,太劳心!

被挨打的客户

外国人怎么看金融行业(我的那些留学生)(2)

宏仔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是我一前同事从FB上挖来的。

父子俩第一次到公司来,受到公司外贸部的隆重接待(白肤色的,我们都想当然他们比老黑有钱,大单似乎稳操胜券)。

宏仔与前同事像兄弟一样,把订单细节沟通好,付了款就回去了。

他的中文没alam的流利,沟通也中英随时切换。

当然,我们心中都惦念着他手上的大单,忘记对他作全面的了解。

第一次小单试单,我们都特别理解(当年的我们都以为,试单才是顺利合作的正确打开模式,直到读了《一个人的外贸江湖》才懂,试单是因为没有100%的信任)。

交完货,我们期待着客户收到货后满意的笑容与梦中的大单。

宏仔却没有,返单数量与首单合作基本持平,不禁让我们有所失望。

而前同事也在他二次返单后离开了公司,宏仔自然而然分给了我跟踪。

工作交接期间,有款产品因运输途中被摔坏,客户要求赔偿或补货。

后因为终究不是我们常备货无法为他补回货来,有点要失客户的味道。

转机在广交会上遇见宏仔的叔叔,他不计前嫌又回来下单了。

今年他们三人行来访公司,借着宏仔的翻译,把之前的误会一一解除。

其实宏仔中文进步真心不大,但到底能表达了,每次我迫不及待连续解答好几个问题。

都被他叫停,拜托!一个一个来,可以吗?。

他一脸诚恳无奈的表情,逗乐了我们团队几个。

相比两年前不断切换中英的他,已经很不错。

“如果不是因为被打了一次,我绝对不会讲中文的,太难了”。

他不经意地提起,彻底激起我们ba gua的心,我们假装一脸关心地问他,为啥被打呀?

早几年新疆闹腾,因为长得像是新疆的人,有一天,莫名其妙在被一帮人围着,不断用中文质问一些问题,我听不懂,一直用英文解析,他们听不懂,误以为我装,还没来得及搬来救兵,拳头,脚踢如雨点般席卷而来。

被狠狠在打了一顿后,我发誓,一定要学好中文,然后用中文清楚地告诉他们,我不是新疆人!

哈哈,我竟然觉得他那被打的回忆充满欢乐。

异国他乡的不容易,除了难习惯地吃喝拉睡,还有很严重语言不通引起的误会,入乡随俗不是一句口头禅。

不差钱的客户

外国人怎么看金融行业(我的那些留学生)(3)

第一次见T,把我们都乐坏了。高高帅帅的一个小伙子,讲话时不时就脸红。人很实诚,非常坦诚之前没有做过汽配,但是想尝试着进这个行业.而且一脸认真地说:我会用心学习产品知识。末了还加上一句:钱不是问题,原话是:money is no problem。

做事干脆利落,谈完就直接掏钱下了小试单。

对于来访客户,闲(ba)聊(gua)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这期间我们能扒出客户有几个孩子,是否结婚了,娶了几个老婆,后面还计划娶几个,wife是买来的还是家人介绍认识了,认识几年了等等。此处划重点啊,先问的一定是有几个孩子,不能先问是否有wife或者是否marry,不然他们会直接认为你想嫁给他。

跟T闲聊时知道他当时在广州一所名高校读书,问起他怎么学的汉语,考试成绩如何?好家伙,T说没有考试,因为每次考试都直接请假去旅游了。(他的原话China is very big,意思是即使请了那么多次假,都没办法游完十几个省,怎么可能再让考试耽误了旅游)。

难道你不担心毕业拿不到证书吗?我们担忧地问。

“不担心啊,我爸爸只要我把中文学好,能帮他来中国做生意就行。”他露出那迷人的招牌笑容。

额滴神啊,多么前卫的教育思想。团队几个瞬间对他爸的话充满崇拜。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他爸爸的要求,现在联系我下单,基本都可以用中文文字沟通了。这比其他一些待在中国三五年讲话还磕磕碰碰的留学生而言,相当不错。

像第一次见面一样,T总是能给人创造惊喜。今年的广交会,T直接杀到展位,开口第一句话给我一个big big big Suprise:“ST,我过来给你下大单了” 简单寒暄,T径直坐下来报型号报数量。第二天帮他确认好库存情况后,款就到位了,真是让人放心的好孩纸,给他点个赞。

在这里还想感谢他的一点是,在他下单时,有位潜客户也在场,听到他与我的谈话,潜在客户对我们的印象又加分了。现在由潜在客户变成了实在的客户。这件事情也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展会期间可以邀请客户到展位下订单,增加新客户对我们的信任。

忙碌的日子让我几乎忘记T那句money is no problem,上周他的新订单又来了。并且暖心地提醒我当天比较忙,第二天再汇款!全款来时总是不忘给我一颗定心丸:钱不是问题!!

从此,这句话成了他个人专属的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