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仰望太阳,

便会对这颗耀眼的恒星充满好奇,

它为什么会发光?它是永恒存在的吗?

它的结构是什么?它会对地球造成哪些影响……

这得从大约46亿年前讲起了。

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之处的螺旋臂上,

一团分子云开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缩,

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太阳。

为了揭开“不安分”的太阳的神秘面纱,

科学家不仅发展出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还建造、发射了各种探测器。

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将在

2024年至2025年前后到来,

北京时间今天7时43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

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太阳的探索之旅中,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填补了

中国在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方面的空白,

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1)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2)

瞄准“一磁两暴” 创下“三个首次”

去年10月,以上古神话中太阳女神“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中国卫星史上第一位太阳专属的“摄像师”,而我国也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一年后,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作为契机,将详细记录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风暴”,瞄准了“一磁两暴”的科学目标,又一次出发。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3)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介绍:

一磁就是磁场,两暴就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暴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我们要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它们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为影响人类航天、通讯、导航等高科技活动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据介绍,太阳磁场要比地球磁场复杂得多,太阳活动区会产生相关磁力线的扭曲、缠绕、甚至打结,从而聚集大量的自由磁能。自由磁能超过了一定的限制,便会释放出来,转换成热能、动能等形式,从而触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4)

“这是国际上首次以‘一磁两暴’作为卫星的科学目标并配置相应的载荷组合。”甘为群自豪地表示。

此外,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搭载了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和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三台有效载荷,三台载荷相互配合,将首次在一颗近地卫星平台上实现对太阳磁场、太阳耀斑非热辐射、日冕物质抛射日面形成和近日面传播的同时观测。借助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将首次在莱曼阿尔法波段实现全日面和近日冕的同时观测。

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约720公里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

对仗“嫦娥奔月”填补国际空白

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命名为“夸父一号”,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夸父”是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夸父逐日”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

另一方面寓意着“夸父一号”将与未来中国太阳探测卫星一道,开启中国综合性太阳观测的新时代。

“嫦娥奔月”对仗“夸父逐日”,诠释了中国人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怀与浪漫。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5)

“当先进天基天阳天文台这颗卫星还停留在‘纸面’上时,国际上已经有70多颗太阳探测专用卫星或相关领域的卫星。”甘为群感慨,中国科学家在现有条件下既要考虑到国际前沿,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基础。

“夸父一号”上有三台“超强装备”——

1️⃣全日面矢量磁像仪是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磁场测量设备,能追踪太阳活动的源头,哪怕太阳光球磁场“乱成一锅粥”,都能准确“画”出来;

2️⃣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是太阳观测的新窗口,能“看清”可见光波段和特定紫外线波段,填补了国际上在紫外莱曼阿尔法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

3️⃣硬X射线成像仪可窥探宁静面纱下的风暴,面对很高能的耀斑也不会被“晃瞎”,一旦耀斑爆发就会触发其观测能力。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6)

三台载荷在国内是首次上天,可借鉴的经验少,新技术、新部件、新材料多,要实现的任务复杂,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上的拦路虎。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诸成介绍,卫星要经历发射过程的力学振动和冲击环境、太空中冷热交变环境,超高真空环境,要保持星上各光学设备光轴之间变化极小,确保卫星寿命期内各光学设备观测对象完整性。“我们采用对星上活动部件振动降低技术和稳像技术,实现光学防抖,来获取清晰的观测图像。”

续写逐日故事 作出原创贡献

我国太阳探测的破冰之旅——羲和探日的科学探测和卫星技术成果业已公布,那今天发射的“夸父一号”和“羲和”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甘为群解释,“羲和”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是从技术上验证“双超”平台,同时针对太阳色球开展可见光波段氢巴尔末阿尔法线全日面扫描光谱成像;而“夸父一号”是专门为太阳观测而设计的,是空间科学卫星,它针对“一磁两暴”开展紫外和硬X射线成像、以及磁场的观测,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7)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首席科学家助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苏杨进一步表示:

科学载荷上天之后,就能不受地球大气的干扰,在空间中还可以连续对太阳观测,不受太阳自转影响。

很多波段在地面上是没法观测的,硬X射线成像仪就必须在太空中进行观测,来看到一个天体完整的物理过程,否则有点像‘瞎子摸象’。

夸父逐日故事新编作文(太阳我们来了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今天续写)(8)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提出的时候,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发表论文的总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可彼时,科学家引用的绝大部分观测数据都是来自国际上的太阳卫星——这样的背景下,发射自己的科学卫星是大势所趋,中国要在国际上对太阳物理研究作出原创性的重大贡献。

卫星在轨测试完成、数据正常生产之后,会及时对全世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免费开放数据。

据悉,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2次飞行。

作者:郜阳(新民晚报·鹦鹉螺工作室)

图片:中科院之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汪江波 摄)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