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1)

大噶吼~各位发友今天不知道有木有看到下面这张图?反正今天二发是被王健林这段话给刷屏了。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2)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3)

看完整个采访,让二发不由得对于王健林是如何发家的有了些好奇,比如王健林是如何实现这一个“小目标”的呢?

王健林1954年生于四川一个军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或多或少也是受家庭影响,也立志要通过当兵实现人生理想。在15岁的时候王健林就千里迢迢从四川跑到东北入伍参军,那年是1970年,军队训练条件尤其艰苦,普通成年人坚持下去的都不太多,然而王健林居然坚持了下来,并且做的还不错,连续多年被评优。

比如当时全军响应毛主席号召经常去野外拉练,王健林所在的部队就在冰天雪地里搞过负重二十斤、行军两千多里的拉练,其中还有一段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急行军。最后1000多人的队伍里,坚持完成的不过400多人,王健林就在其中。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4)

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8岁的王健林就做到了正团级干部。不久之后,在1987年,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涯,选择了转业。

之后,他被分配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年纪轻轻就做到正处级干部,本来也称得上前途无限了,但是做了没多久,居然就选择了放弃金饭碗、下海经商,在当时全国各地的下海风潮里,王健林只是小小的一份子,当时他也没想到自己未来会做成一个巨大如万达一样的商业帝国。创业之初,想的还是如果能赚够一个亿,就马上退休养老,当然,也是没想到,一个亿这个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数字,王健林很快就做到了,不但是做到了,而且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

下海之后,王健林很快就选择了自己经商的方向——房地产。虽然现在这个行业是人人眼红的暴利行业,但是在当时根本算不上热门,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但当时整个大连最贵的房价不过1000多一点。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5)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问题同样也是存在的。其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王健林既没钱、又没名额。当时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要开房地产公司可不像今天一样说开就开,有钱不够,你还得有名额。这个名额,就是你得在国家计委的指标名单上才行。幸好这时候军队里的人脉关系救了王健林一命,当时大连三大国有房地产公司之一的老总,刚好是王建林的战友,于是靠着面子跟他买了一个指标,开始了万达的商业之路。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6)

今天说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当时,王健林甚至就连创业的注册资金50万,也是跟人借的。而且这个借钱利息高达25%,在五年里还清。基本可以说,如果一不小心万达最开始的五年里如果哪一步没走好,那新公司可能直接就夭折了。就是在这样严苛的创业环境和条件下,王健林居然撑了过来。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7)

决定王健林撑下来的关键,是万达第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大获成功。在当时,有钱有指标,只是具备了开公司的基本条件,但是开了公司不等于你就有业务可以干,当时你要想开发项目,还得有市领导的审批,于是王健林一次又一次的去找当时市领导审批,直到把主管领导找烦了,直接把市政府北面一块地“批”给王健林开发。

是不是听起来是个好事?但事实并不如此,因为这块地其实是个烫手山芋。当时市政府北侧是大连的棚户区,典型的老城区,房子问题不断,比如,几百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厕所、设施老化等等。

据估算,把整个城区改造完成至少得1200一平米,但正像我们前文说过的,大连市最贵的房子不过1000多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连大连那三大国有公司都不肯接盘。而正是阴差阳错,这个盘突然就被王健林接了。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8)

要想做到赚钱,这房子至少要能卖到1500一平米才可以。于是为了能够提高房子售价,当时的万达想了几个创新的方法。大连的很多房子都没有明厅,都是一个小过道边上就是几间房、万达给他们配上了明厅、还给每家都配了卫生间、安装了铝合金的窗户和防盗门。

估计有发友纳闷了,配个卫生间都能算创新?你还别吃惊,在当时的大连,房子有洗手间那都得是局级以上干部分配的住房才能有的配置,后来就是因为配了卫生间,万达甚至遭到了纪委的审查。这样改造好的房子,因为条件好、地理位置好,在当时大连引起了抢购热潮,房子均价做到了1580一平米。

一千来套房子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万达的第一个项目直接就大获成功、实现了口碑利益双丰收。单单这一个项目,万达就挣了将近一千万。当然,最关键的是,万达找准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旧城改造,很快,就迅速扩大了公司规模,开始逐步涉及其他业务。短短几年时间就轻松实现了“一个亿”的小目标。

王健林 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9)

各位发友有木有什么小目标,说来给二发听听吧!

欢迎关注熊猫镇公众号:ToooRi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