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字媒体(ID:zimeiti-sogou)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

说到耳背,以前还以为是老年人的专属

没想到随着年轻人戴耳机的时间越来越长

现在耳背也是越来越年轻化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3)

耳朵不好使也就罢了,要是再叠加环境嘈杂

对方说话含糊等buff,那所带来的“空耳”效应

可能瞬间就能营造出一个

让众人脚趾抠别墅的大型社死现场

想看耳背闹出了多少笑话吗?

现在就跟团团一起来瞧瞧吧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4)

“空耳”现象说到底,就是在

口音、文化差异、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我们情不自禁地根据发音

联想出其他先入为主的含义

“空耳”的存在不仅会造成误解

还带来了许多社死瞬间

就算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也不能幸免

在路上被交警抓了个正着

本来是非常紧张的一件事

但这次却不太一样

不仅没罚还说大胆地往前走?

难道是平日里转发的锦鲤终于发挥作用了?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5)

在交警蜀黍“继续出发”的鼓励下

骑士开足马力准备向“秋名山车神”的梦想进发

不曾想还没开多远,社死那无形的手就已经追上来了

别说了别说了,耳背出来背锅吧!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6)

大马路上人多嘈杂

当个热血骑士容易翻车

那像医院这种安静的地方

总不能再被“空耳”伤害了吧?

只可惜,事情总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这个共同抗疫的特殊时期

到医院做核酸检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但医务人员变身励志导师你见过吗?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7)

面对医生如此严肃的灵魂质问

无论是谁都会虎躯一震

然后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反省

不过你稍微思考一下

你的检验结果都还没出来呢

现在就要生要死的,会不会太早了?

所以说到底还是“空耳”群众想象空间太大

也不想想,医生那么忙

哪里有空和你探讨人生意义呢?

去医院看病“空耳”频发

去商场Shopping也不见得就安全了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8)

什么时候商场才会将顾客拒之门外?

这是不想做生意了啊。

这不,姐妹直接就上去拉门了

得到保安大叔的“鞭策”之后,更是一顿猛拉!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总是事与愿违

浪费了力气不说,还落得个熊顾客的印象

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9)

耳背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射弧还贼长

也不知道地铁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磁场

要不然怎么大家的耳朵

一到这里就变得不好使了呢?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0)

为什么地铁站频繁播报关于“袈裟”的禁令?

尽管肉身已经被挤到夹缝里

但脑子还是忍不住疯狂运转

并默默罗列出了几百种可能

结果还没来得及说服自己就发现

这原来只是简单的安全提示……

果然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看来“空耳”的发生还真是不分时间地点

也没有任何门槛,只要我们稍不留神

下一秒我们就社死了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1)

“空耳”引发了这么多尴尬的名场面

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这是不是耳朵和脑子强强联手

让我们无论如何都难逃社死呢?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2)

要解答这个问题

就得先从“空耳”的起源说起

“空耳”一词来源于日语

在日语中是“幻听”的意思

就是当我们对一句话听得不够真切的时候

会不由自主地发挥我们那该死的想象力

在原有发音上进行延伸和脑补

运气好的话可能准确度会有七七八八

但要是运气不好

那可能完全就是另外一句话了

所以,“空耳”说到底

其实是一种对声音的再诠释和再创造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3)

许多歌词和台词都难逃“空耳”的魔爪

最出名的例子是网友

将《创圣大天使》主题曲中的

“爱している”曲解为“阿姨洗铁路”

将《大长今》的韩语主题曲

幻听成“武大郎挨猪打”

将印度歌曲《Tunak Tunak Tun》的歌词

音译成“我在东北玩泥巴”等等

经过“空耳”的恶搞之后

这些歌曲一下子就变得魔性max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4)

不仅仅是这些外国歌曲

国内的流行音乐也是“空耳”现象的重灾区

想象中那些诡异迷惑的歌词

其实一点都不关作词人的事

都是耳背带来的魔幻结果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5)

吃货的属性果然到哪儿都掩藏不了

连听首歌都能自动想到香煎包和冷饮

看来这搭配确实绝妙,赶明儿一定要试试

下面的联想结果就比较心酸了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6)

明明是首情歌

却猝不及防就揭露了人间真相

钱包还没鼓过就被尾款收了半条命的打工人

一想到工资这个妈妈

就忍不住开始卑微落泪

打工人只惦记工资还是不够的

五险一金也得挂在心上

毕竟人身保障不能少嘛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7)

实际上“空耳”的发生

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

双方的背景、年龄、使用的方言不一样

所以只能从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里

提取熟悉的文字来表达

这种再创作在方便记忆之余

常常会意外达成一种神奇的魔性效果

让人听了就再也记不起原版了

像曾经的网络热梗“黑凤梨”(喜欢你)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等都是由此产生的

所以说,“空耳”本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呢

如果只把它看作我们生活中的“尴尬达人”

未免格局太小啦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8)

话说回来,“空耳”现象对于当代青年来说

不仅是一种魔性的娱乐方式

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不少

最明显的莫过于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19)

当我们被各种单词和语法整蒙圈的时候

为了加强记忆,有时不得不求助于万能的“空耳”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0)

虽然明明知道传统的音标学习法才是最正宗的

但如果我说用熟悉的汉语

进行“空耳”标注才是见效最快的学习法

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1)

别说看起来有点魔性

但我是不是把单词说对了!

听起来差不多这已经是胜利的第一步了!

多亏了“空耳”

让我们学习新语言的门槛没有那么高

也减轻了不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不只是我们喜欢这么用

为学汉语薅光头发的老外

也为“空耳”学习法竖起大拇指呢!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2)

除了是我们学习之路上的救星之外

在我们日常交朋友的过程中

巧妙利用“空耳”现象

也是塑造幽默人设的不二法门

虽然明明知道谐音梗是要扣钱的

但不得不说它真的是一种破冰神器

当空气突然安静的时候

利用谐音梗来说笑话

借以破除彼此的陌生和紧张

这时你就是整个群里最受欢迎的仔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3)

所以,只要换一个角度

你就会发现“空耳”

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让人尴尬

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空耳”呢?

有哪些哭笑不得的瞬间

快来留言区聊聊吧~

本文转自搜狗输入法公众号「字媒体」,互联网新青年趣味表达平台,热梗天天见,言值不下线。

团团和你一起学党史

1936年7月11日 斯诺初访毛泽东。1936年6月,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出发,经西安赴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记的西方记者。7月8日在安塞百家坪遇见周恩来。经周恩来安排,于11日抵保安会见毛泽东。

编 辑 | 关灵子 校 审 | 张姮姮

魔性空耳(空耳引发的名场面)(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