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再别康桥》成了文学史上浓重的一笔,也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谈起徐志摩,我们除了他的康桥之作,还有他浪漫传奇的一生。重要的是他生命中不得不提的三个女人:发妻张幼仪、挚爱林徽因、奔放名媛陆小曼。

《人间四月天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把四个人的爱恋搬上来荧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徐志摩的一生。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1)

三个女人,书写了浪漫的爱情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2)

1

丈夫为天 独立而坚强的中国女人张幼仪

年仅15岁的张幼仪,在父母兄长的包办下,她嫁给了只瞥了一眼的徐志摩---戴着一副眼睛,斯文的很。

到底有没有爱,或许当时懵懂的张幼仪也不太懂什么是爱,她懂的是母亲婚前的交代:“讨公婆欢喜,随夫心愿。”

原生家庭里父母亲相处的影子就是张幼仪爱徐志摩的理由,她没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只有夫君最大。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3)

她是一个名门望族,是一个没有裹足中国传统女性。她满心欢喜的嫁入徐家,却不知道在徐志摩认为她不过是“乡下的土包子”。

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里,是精神世界的价值同感。徐志摩受新思想影响,认为婚姻就应该自由平等,而张幼仪的世界里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以徐志摩为主,一切为徐家着想。

生下儿子之后,徐志摩就迫不及待的逃离了这个家,逃离了这个让他心生厌烦的老式女人,他去往欧洲求学,去追求他所谓的自由和新生活。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4)

这个女人分别时只是抱着儿子抹眼泪,离别时徐志摩留下的体己话:

“我不在,家里的事你要多担待。”

“别这么说,这是我该做的。”

“我写信给你,你也写给我,等孩子大了,就拿我照片让他认爹。”

一句似有似无的体己话,却成了年仅16岁的张幼仪,坚守爱情的理由。直到两年后,公婆担心这样两地分居会影响两人的感情,就决定让张幼仪去英国陪读。

张幼仪第一次跨出国门,还未下船时就看到了茫茫人海中的徐志摩,但徐志摩的表情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却是充斥嫌弃的气味。

相处中,张幼仪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就跟着英语老师学习英语,读书,但终究还是挡不住徐志摩的心走在外边。他的心里早已经住了一个倩影---聪慧的林徽因。

最终还是在二儿子出生后,徐志摩提出了离婚。

“我们要证明给别人看

错误的婚姻可以扭转

我不要你只是一个依附

在我身上的女人

我更不要我的妻子是这样一个女人

这不是安分,这是苟且的活

苟且的活可能不麻烦

充其量,只是难受一点罢了

但为什么要这样活

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我们

自己的意志去追求我们自己的人生

我可以做到,你也一样可以

时间不是只有一种情分

不爱并不代表无情

更何况我们曾经是夫妻

可是爱情就只能是爱情

它是那么绝对

那么笃战

人生服从爱情别无选择”

张幼仪听了徐志摩的一番话

“而我认为,我的人生只有服从你就别无选择了

即使是离婚

这就是你要的自由吗?”

签字后

张幼仪说:“我该谢谢你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张幼仪

三个字可以完整的代表我自己”

离婚后的张幼仪,瞬间长大了,这种成熟是懂得如何找到自己的自尊。她跟着哥哥去德国留学学习德语,回国后,她创立了上海第一家云裳服装公司,还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5)

她是个大度的女人,是个足够深爱徐志摩的女人。她即便离婚后,除了赡养徐志摩的父母,自己抚养儿子,还经常接济穷困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不论何时何地,都会设身处地的为陆小曼着想。

她用她独特的方式爱着这个曾经抛弃她的男人,不是占有和报复,是成全和默默地资助。她从爱的卑微到爱的从容,才是那个人生中最大的赢家。她从取悦别人到活出自己的光彩,才是最有尊严的活着。

2

聪慧才女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提起林徽因,就想起了她的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想起她和徐志摩的爱情,纯粹而真诚;想起她和梁思成,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的爱情。

她在英国求学,同时遇到了求学的徐志摩,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难免心心相惜。两人经常约会,荡舟湖上,欣赏康桥的美景,互通书信,两人的爱早已经升华成灵魂的慰藉。

她也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个被父亲宠爱的宝贝女儿,她接受新思想新教育,在那个年代可以出国留学,就可以知道她一定不是普通的女子。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6)

她的父亲有两个老婆,其中一个就是她的母亲,但是母亲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只是她很幸运得到了父亲的宠爱。这样的家庭,虽说富裕,但她还是知道怎样顾忌别人的感受,怎样理性的思考问题,如何确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她得知徐志摩为了和她在一起,竟然在妻子生下孩子后就提出来离婚。她毅然决然的提出分手,并选择随父亲回国,彻底断裂这段感情。原因是她认为自己的爱情自私,伤害了无辜的幼仪,尽管交往之始,她并不知道徐志摩是有妇之夫。

她这样的理智可能受家庭影响,不愿意看到任何人因为爱情而受伤,她不愿意让自己的爱情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这就是她的聪慧之处,总能理智客观的看问题。

回国后,她接受了追求者梁思成的爱,两人从结婚到去世,都相敬如宾,即便自己身体不适合长途奔波,但为了两人的夫妻感情,她总会陪在梁思成身边,不离不弃就是这对夫妻最好的见证。

为了成就梁思成的建筑梦,她有信心陪他完成。我想林徽因让我看到了最好的爱情是,爱而不霸道,爱就是坦诚和信任。

她是个聪慧的女人,不仅仅是她的文学才华和建筑天赋,而是她为人处世的哲学和面对爱情的真诚以及过高的情商。

要说她爱徐志摩吗?她爱,只是她的爱是心心相惜却相忘于江湖。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7)

即使生命弥留之际,她仍然坚持见张幼仪一面,为曾经因为自己和徐志摩的爱恋,而对张幼仪的伤害道歉。谈到两人的爱情,可能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

3

出生名门 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陆小曼

陆小曼家境殷实,同样身处名门,接受新思想,就连结婚的老公王庚都是军人里的高官,一切都是高标准配置,会跳舞会画画,有才华也有天赋。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8)

她热情奔放,不似前两位那样拘着,当结识了徐志摩,发现是自己心中所往,就开始两人轰天动地的爱情,尽管还是王太太的身份,她依然敢和徐志摩约会,甚至主动表白。

放在现在,她就是婚内出轨,但在那时候徐志摩的眼里,她就是新思想、新女性追求新婚姻的女神。她敢于为了追求婚姻自由,提出离婚,这样的爱情观和独立是张幼仪身上没有的;她对爱情的不管不顾,这种突破牢笼和激情奔放的人生态度,是林徽因身上找不到的。

她成了徐志摩的尤物,她终于离婚了,即便顶着社会舆论压力,两人还是结婚了。她成了陪伴徐志摩余生的名正言顺的妻子,只是她是三个女人中,最任性最自私的一个。

她花钱从无节制,这可能和她出生的家庭情况有关系,早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所以,婚后也从没有意识到实际情况的糟糕。

她能购物添置衣物、喜欢找人搓麻将、喜欢逛梨园听戏、喜欢吸食鸦片。她对徐志摩的爱是自私的,是私欲情欲上的占有,没有张幼仪的大度、没有林徽因的纯真、更没有两人的善解人意。

如何看待两人的婚姻?

就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对于生活和爱情的迸发,一个有妇之夫,错失爱情和婚姻,一个有夫之妇,因为需要陪伴而选择徐志摩。他们的爱情没有高尚的称号,我认为就是人间的烟火气。

曾经徐志摩说他无法放弃陆小曼

胡适说:“一个是天上的阴晴圆缺,一个是心里的光芒万丈”

如果要问徐志摩到底爱谁?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9)

我想他的挚爱是林徽因,不论是才华还是三观,与他合拍的只有林徽因,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和勇气。林徽因可以看成是徐志摩的灵魂知音,只是可以不能相守;而陆小曼,是他身体上的伴侣,他们的爱情并没有高尚和纯粹,只是人间烟火的展示。

至于张幼仪,徐志摩只有单纯的感激之情和亏欠之意,从未产生过爱情。

{结语}

爱情的样子,应该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信任和理解才是走下去的本钱;做人的样子,应该是张幼仪的真诚和大度,陆小曼的奔放洒脱,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女人,不为取悦任何人而活,也不依附于任何人而活,要活就活出自己的样子。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10)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11)


撒娇的女人有糖吃-----如同陆小曼,一声“摩”就让所有的哀怨幻化了;精致的女人是老公宠出来的,爱情是滋养女人最好的精华,女人的幸福就刻在她的脸上和气质里,这些都源于是否有一个宠爱她、尊重她、理解她的人;爱情不是卑微到尘土里,是有自尊的爱,张幼仪就是女性觉醒最好的事实,当你全身心放到那个男人身上,就注定你已经输了,输的一败涂地,抛弃是迟早的事,只有充实自己,有尊严的去爱,随时可以保证两个人都在一个频率。

徐志摩最美的一段感情(徐志摩人生中的三个女人)(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