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顾圣一老师在郑州大学中文系教现代文学。每次讲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生平,教室里都鸦雀无声;当他声情并茂朗诵、讲解《再别康桥》,全班同学也仿佛在游历剑桥;每每讲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朗读《别丢掉》,顾先生都会哭到无语,男女生们也一起抹泪唏嘘。

圣一先生早已作古,他的音容笑貌仍然难以忘怀;他朗诵的《翡冷翠的一夜》、《偶然》、《我等候你》时常在耳边响起。对一代又一代的文青,徐志摩的魅力谁也无法代替。

01 人生短暂却金碧辉煌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浙江海宁;1931年11月19日逝于济南的白马山,生命定格在35岁。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他的故事和诗文,影响中国文坛整整九十年。

徐志摩家世显赫,其父徐申如是驰名江沪的银行家,他从小智慧超群,21岁就读完上海、天津和北京三所大学的课程。22岁赴美学银行学,十个月修完三年的内容,还得了第一名;23岁就读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上个世纪的20年代,英国引领着全球发展,使徐志摩眼界大开;在世界学术的浪尖上,让徐志摩有了全球视野;剑桥大学浪漫的书香,引导他迷恋上了雪莱和拜伦;父亲满怀期待诞生一位杰出的银行家,他却钟情于当个像泰戈尔一样伟大的诗人。

在英国两年,徐的学业受到师生一致好评,而他的诗文则更加出名、享誉伦敦城,奠定其浪漫主义的诗风。

徐志摩的启蒙恩师是享誉海内外的梁启超;他的师兄徐中舒,是中国非常牛掰的史学家;卞之琳是他的弟子,名师出高徒,卞的学问比肩老师,是中国当代大诗人、翻译家,与何其芳、李广田并称汉园三诗人。

1923年,27岁的徐志摩开创了新月社,成为中国现代诗的风向标和引路人,新月派的诗文影响至今。1924年,应好友胡适之邀,28岁的徐志摩登上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台,做了英文教授,培养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弟子。

徐志摩的前妻是张幼仪,后来成了银行家和实业家;妻子陆小曼,是刘海粟的高徒,近代女画家;金庸是他表弟,写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钱学森、琼瑶与他都有亲戚关系;徐志摩的偶像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和拜伦;林徽因是他的精神伴侣。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济南号”邮政飞机从南京出发,赴北京听林徽因做报告,中途大雾弥漫、模糊了飞机视线、撞上济南的白马山,他的生命令人遗憾的画上了句号。

02 一字入诗文 九牛拔不出

徐志摩用他短暂的生命,给后人留下了极为考究的诗文和译著,多一字嫌赘、少一字不成文,字字珠玑,九牛也拔不出。他的文学成就空前绝后,影响身后几代人。

他的诗歌韵律和谐、神思飘逸、意境唯美,开现代诗先河,代表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他的散文记录着他全部的爱和理想,情感丰富、文字洒脱、无拘无束、直抒胸臆,如诗一样的美。代表作:《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徐志摩开创了外国文学中文翻译先河,代表作:《曼殊斐儿小说集》、《赣第德》、《玛丽·玛丽》。

徐志摩的日记流传更广,成为一代又一代“小资”的拥趸,代表作:《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蔡元培挽评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事件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

顾圣一先生说: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其生命的延续;诗里的每个字都是他生命的代言。

03 与泰戈尔从神交到忘年交

徐志摩心中的灯塔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泰戈尔,不懈地追赶这位巅峰老人,是其孜孜不倦的愿景。作为泰戈尔的粉丝,他创立的新月派,源于泰戈尔的《新月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24年4月,幸运之神梦一样降临到徐志摩的身上。

受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来华访问,徐志摩担任翻译并陪同全程。徐志摩邀林徽因一起陪泰老,林也是泰戈尔的女粉丝,俩人共同陪同泰戈尔48天,三人结下了忘年交,留下一幅合照、流传近百:泰戈尔气象万千、徐志摩温文尔雅、林徽因小鸟依人。

期间有个小插曲:泰戈尔是个雪茄客,他问徐志摩:Cigar的中文怎么翻译;徐观察了一会儿说:Cigar之燃灰白似雪, Cigar 之烟草卷入茄,就叫雪茄吧,这就是中文名雪茄的来历。

临别,泰戈尔给林徽因赠诗一首:

蔚蓝的天空俯瞰,

苍翠的森林,

他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

虽然相识时间很短,但这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短短的三句诗中,道出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结局。

泰戈尔中国之行结束,又赴日本,徐志摩随行。与泰戈尔如影随形的日子,使徐志摩人生境界有了质的提升,其诗文创作也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04 钟情林徽因、定情陆小曼

徐志摩对英国的留恋,还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浪漫的剑桥,他邂逅了倾国倾城、谈吐不凡的林徽因,徐用柔情似水的诗,向林表白爱慕之情。林徽因也被徐的才情和诗文打动,两人堕入到爱河之中。

为了追求红颜知己,徐志摩休了结发妻张幼仪,恩师梁启超质问时,他振振有词: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这段时间,他像打了鸡血似得,异常兴奋,大量作诗。当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有家室,理智战胜了感情,她选择了提前回国,与徐不辞而别。怅然之中,徐志摩写下了《偶然》一诗,表达对爱情的迷恋和内心的失望。四年后重逢,林徽因已嫁给了大名鼎鼎的建筑家梁思成。

林徽因曾委婉地告诉儿女:徐志摩初恋并非真正的我,他以诗人的浪漫想象了一个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有个朋友叫王庚,是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同班同学,也是少壮有为的国军军官。徐在北京任教时,常常与他喝小酒聊天。王赓妻子陆小曼是个佳人,遇到了徐才子,碰出了爱情的火花,俩人一见倾心并闪婚。徐夺走了朋友的爱妻,并写下了《爱眉小札》,文字炙热、情意缠绵。

陆小曼出生豪门,打小娇气、懒惰、贪玩,徐申如对这个儿媳陆极不满,在经济上一刀两断。徐志摩只好硬着头皮在三个学校穿梭讲课,还要三更半夜的写诗文、赚稿费。徐志摩年入几百大洋,是当时人均收入的20倍,仍满足不了陆小曼的大手大脚。

徐志摩的死,惊醒了陆小曼,她闭门思过,用自己的后半生整理出版丈夫的遗作。她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他们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后来都以命代言。

05 斯人已逝 唯有诗文做咏叹

当年,林徽因理智的选择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徐顿时失去了爱与美,仿佛堕入深渊。惆怅中他写下《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931年徐志摩罹难;次年,林徽因路过徐的故乡,看到物是人非,她触景生情,写下千古绝唱《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自古文人多骚客,天忌英才,徐志摩一生短暂,他在爱与美中探索;情与爱对其创作影响极深,留下传世佳作,对后人影响深刻。

恋爱是一项探险,

是对未知的探索。

这和友谊不同,

友谊是可以停止在

某种程度上的了解,

恋爱确实不停止的,是追求。

——费孝通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1)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2)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3)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4)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5)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6)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7)

徐志摩除了写诗还会什么(自古文人多骚客)(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