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南县辛集镇库沟中心小学校长李富明的寒假日记:

2022年1月29日

关注孤贫儿童,爱在细微中传递,是我们库沟小学在家校共建共育中多年来一直秉持的生命线。每年节前都有慰问贫困学子送温暖活动。学校真正用爱点亮孤贫儿童的心灯,让孤贫儿童体会到学校就是他们的乐园,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行动。上午9:35分,我来到埠后村王同学家中。埠后村是辛集镇比较偏远的一个小村子,而王同学的家在春节前显得更加萧条破旧,完全没有春节前的忙碌和温馨。开门的就是王同学,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个头孱弱,营养跟不上的样子的确让我心头一震。看到我们到来孩子显出惊喜和意外,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认识学校的老师,立刻喊道“老师好”。我们带来的学习用品给简陋的屋子添了许温暖。

王同学妈妈连连向我们打招呼,连声说感谢的话。我们聊起了孩子的“品学兼优,听话懂事”在校表现,本学期学习和成长的进步。王同学的母亲因车祸致残,导致家庭困难。这位身残志坚的妈妈也向我们说起了自己的担忧。她说:“由于自己近年患重症肌无力、丧失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一位读高中的姐姐,孩子的父亲又为了生计在外务工,对儿子生活和学习上也帮不上什么忙,眼下又到了六年级升初中的关键时刻,很担心孩子学习松懈了。”对此,在交流中我们彼此交换意见,表示请他们放心,鼓励王同学一定不负父母期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王同学能够在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之下取得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而后我又向孩子的母亲介绍了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和包保帮扶政策,以及新学期班级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安排,质朴的王友志妈妈每听完一处都会激动的对我们说上一句“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麻烦老师们费心了”

王同学一直坐在我们旁边,当我们问起他的假期学习情况时,马上拿出了已经完成的寒假作业,还抓住机会向我们请教了自己拿不准的几道题,表现出对求知的强烈渴望,尽管也满脸的羞涩。而在聊起新年愿望时,他只说:“爸爸妈妈供姐姐和我读书很辛苦,只希望自己来年能够更加努力学习,不负期望。希望将来考上高中、好的大学,更好地回报父母,让爸爸妈妈不要再那么辛苦。”

一个乡村校长的线上线下(乡村校长的寒假日记)(1)

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后,结束了本次走访,返途中我一直在思索,“自古寒门出贵子”这样的观点,当今社会虽然有些片面,但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少年来说仍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本次家访原是想为困难学生们送去一份小小的礼物和一些简单的问候,却让我对这个寒门学子有了更多的思考。

看着相机里那张与王同学一家的合照,脑海里再次泛起了孩子父母拘谨又殷切嘱托的样子,耳边响起的是青葱少年掷地有声的新年寄愿,每一言每一语都传递出了家长和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们的信任,我在感动之余也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家访不是向家长打小报告,也不是老师自我检讨,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通过聆听家长话语,帮助他们消除对教育的不解与困惑,感受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教育的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