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审核报告的四个注意事项(检测机构原始记录常见问题及规范要求)(1)

原始记录是检测实验的记录凭证,是出具报告的重要依据,还是现场核查和评审时的重要文件。平时看似简单的原始记录,其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点和规范要求,大家可不要忽视,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始记录的常见问题

二、原始记录的规范要求

| (一)做原始记录的规范要求

| (二)原始记录的处理和保存

一、原始记录的常见问题

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纸片

有时大家未携带实验记录本,便将某些实验现象随手记录于身边的纸片或其他纸质材料的空白处,但等到需要正式记录时,常常遗忘了其细节甚至关键内容或者小纸片也遗失了。

所以大家须养成随身携带实验记录本的习惯,有个小窍门,平时可将实验操作流程打印并贴于操作台,打印时旁边留一定空间用于填写某些随想或改变的条件,待实验结束时再将其贴到实验记录本上。

2实验数据整理不及时

实验数据的及时整理极为重要,否则难以从中发现实验的某些规律,也难以对后续实验的实施和调整提供正确指导。所以在实验中,有时快即是慢,慢也可能即是快。养成实验后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仅记录符合主观想象的内容

实验记录指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际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整个过程中的任何变化、所获得的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观察结果等均须如实记录。即便在出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下,记录下实际发生的事情才能使日后解释实验成为可能。

二、原始记录的规范要求

上述不规范的记录习惯,会引发很多原始记录上的问题,那么原始记录规范要求是怎么样的,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做原始记录的规范要求

1、所有原始记录应清晰明了,同时要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并对原始数据予以保密

2、应使用装订完整的实验记录本和受控的纸张、表格

3、原始数据记录应及时、准确而清晰。每项检测或校准的原始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测或校准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每项检测或校准操作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记录时使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笔,不允许使用铅笔等字迹可被抹擦掉的笔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会褪色的墨水笔或圆珠笔等。不得移动粘贴于笔记本上的数据。

4、签名和日期:记录有检验数据或相关信息的所有页次都必须有当事人的签名和记录日期。签署的日期务必与所做的工作相一致。要清楚地解释同一记录上的多个日期。如果同一页上的数据由多人记录,每位记录者均须署名并标明日期。

5、多处引用的数据资料:在试验室,同一标准曲线往往会用于多个实验项目。务必清晰地注明数据的具体来源和确切存放位置,复印的数据资料要得到当事人的签名确认。

6、标准品制备记录:在原始记录中应注明标准品的名称、来源、批号、有效期、纯度和储存条件、前处理条件。如配制好的标准液被储备,应记下相应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7、试剂和缓冲液清楚地记录试剂、缓冲溶液的配制信息,包括试剂/缓冲溶液的配制批号、各组分的化学名称、供应商、批号、纯度、效期和用量,以及试剂和缓冲液灭菌参数、包装方式、储藏条件和有效期等。

8、温度:实验室要规定统一的温度计录单位,如所有的培养温度均以摄氏度为单位。根据相应温度控制设备的管理要求按时记录温度。此外,还要定期对温度记录进行审核和趋势分析等。

9、删除和添加:原始数据中的错误须用单线划除,更正人要在更正记录处签上名字和日期并解释原因。任何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变更记录都应当由另一人复核,复核人员最好是主管或组长。

更改原始文件的理由解释必须明晰而具体。有些更改理由是可接受的,有些却是不可接受的。例如,以下列出的解释认为是可接受的:计算错误、书写错误、插入后使资料、记录更明晰、日期错误、仪器故障、试验瓶被打碎、样品喷溅出来、操作失误、插入错误等理由;不可接受的解释包括:偏差、插入、涂抹并覆写、过高/过低结果、复检、不合格数据、样品或标准品制备有误等。任何解释务必清楚面全面

(二)原始记录的处理和保存

原始记录不得销毁或丢弃原始数据,否则,必须重复试验。实验人员必须保存所有的原始数据,即使是被认为无效的数据也应保存。但须将无效数据用记号删去并简要说明原因。

根据RB/T 214-2017中4.5.27条,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6年。

关于实验室原始记录具体如何操作的详细内容

可查看:检测机构原始记录常见问题及规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