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拿到手上时,我有点恍惚,因为“重写”两个字分量很沉重。梅杰发微信给我,很客气地提出请对这部书给予批评。我答应将此书的阅读和我正在作的题目交叉进行。虽然答应了,但真要提供意见也很犯难,因为这方面的书我读得少,缺乏知识储备的参考与对照。于是我从书的后面读起,原因是两条,一是这部书的后面并非史的本身,是附编与附录,我对儿童文学史虽然略知一二,但没有作过专门的研究,先看看一些辅助的文本,或许便于进入正题;二是这部书辅助的文本占到全书的一小半,篇幅虽然非同寻常地大,但根据经验来看阅读会相对轻松一些。果然读起来还算明了。我原本还有点纳闷,这些附编附录文字略多,其实可以不编入,读过后倒也理解了作者的用心,既可以使篇幅有所增加,显得厚实一些,也确实是一些并非完全无关的文字,让人明白作者在写这部著作之前已然做了充分的准备。故而,我建议一般读者可以先阅读该书的后半部分。

梅杰有浓烈的儿童文学情结,沉潜其中近二十年,难得的是这种情结来自于他的出版工作与学术旨趣的有意结合,真的是安身立命与安心立志的合拍。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做了研究的学术训练,也做了大量史上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编选整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编学相长”。这是做成事、出成果的好境地。由情结而化为冲动,大约是这样的环境下一泄而出写成的东西,这部书确乎有点超越常规。其一,作为一名年轻学者,一上来就是“重写”,真的心气很高,有一点狂。不过倒也合了“五四”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质。梅杰近些年的研究对象多为“五四”那一代吧,自然多少也受到了那一代人那种一切都推倒重来的气慨的影响。梅杰自称或者是他人也认为他没有经受太多的学院式的学术训练,作这种作者认为较为重大的课题,写这样一本比较学术的著作,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全书读过之后,看来作者还是游刃有余的,既不是野狐禅式的研究,也不是学院式的高头讲章,是二者的结合与扬长避短。

这样的一部书,作者自称是一部讲义,目录上也这般标明。既然是讲义,作者的目标应该是做儿童文学史的初阶的工作。据作者后记的介绍,本书确实为在省内外一些高校给大学生讲儿童文学的课稿。课稿需要放得开,收得拢,其实并不容易。本书也是一部纲要,书名中以不太十分突出的方式做了标明。它还真是一部纲要,除去附编附录,正文只有十来万字,书不厚,分量却不算很轻,简明扼要,许多问题都是点到即止,而且议论风生,可圈可点。作者在讲义与纲要的把握上较为得体,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整体观很强,难能可贵。

这部讲义体的著作的学术贡献可以归纳为,秉持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的理论以及作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泛儿童文学论”,建构了一个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通史框架,以史前期(古代)、孕育期(清末民初)、诞生期(1917—1927)、发展期(1927—1937)、挫折期(1937—1949)、新生期(1949—1959)、断裂期(1960—1978)、重建期(1978—1999)八讲,勾勒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的大纲,也正好是儿童文学的百年史。作者的功夫下在两个地方,其一是抓住几个概念的关联展示全局。一方面是要分析“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联,作者始终将儿童文学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来考察,注意现当代文学指引着儿童文学的前行,儿童文学研究要从现当文学研究中多所借鉴和取用。同时也看到现代文学因为有了儿童文学的诞生而具有生机和新质。所幸作者对于现代文学的熟稔,给他的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又抓住“儿童的”与“文学的”,“儿童的文学”与“教育儿童的文学”这几个概念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区别与关联,来进行个案的剖析。我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有这样的意思,正是这样一些重要概念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前进。对此我深表认同;其二是强化研究的重点,体现深度。这样的重点有二,一是对一些在儿童文学史上发掘不够或接近“失踪”的儿童文学作家,做了重点的介绍和申论,前者如废名、陈衡哲、凌叔华等,后者如叶刚,作者认为叶刚作品的意义和叶圣陶的《稻草人》有得一比。二是捕捉一些重要作家儿童文学思想的演变,如茅盾、鲁迅等的儿童文学思想前后有所变化,即便如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思想家周作人,在提出“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后,也发生过变化,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演变来揭示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是为高招。

再说一点建议性的话,有一点遗憾。这部书的附编大都为他人所写与作者有关的评说文字,文末未能注明发表出处,不太妥当,也看不出来源,正文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引文出处不详,至少是学术规范不够吧(虽然梅杰在后记中有解释,把本书当学术随笔,随文说明,但这本书宜当学术著作看,还是做注为妥)。

回到重写的话题作结,因为这是该书能否立得起来的重要根基。什么是重写?我的理解,其实有两种意义上的重写。其一,从广义上说,任何个人撰写一部历史都可能或者可以是一种重写,因为它不可能与前此的著作或作品是完全一样的,必须是新写的,新写也就是一种重写,能写出一点不同或者说自家面目,便足可称道。其二,从狭义上说,是推倒此前所有的著作体系、逻辑框架和理论支点,提供全新的观点和材料,重新建构。前些年提出的“重写文学史”思潮,显然是要追求这种效果的,但做到与否又是一回事。梅杰对于“重写”的概念在绪论中有所涉及,说“重写”“涉及历史观、儿童文学史料、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思潮、儿童文学范式等诸多方面问题”,但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在我看来,他显然是想追求推倒重来或者说有所建构的,至少是“个人化的真实表达”。尽管他实际上有所依凭,主要是蒋风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和刘绪源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梅杰很推重刘书,有“重写”的意味,不过在他看来刘书还是半部书,他要接着往下写。老实说,重写需要有勇气与功力的结合。梅杰是否做到了我不好评说,因为我不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但我相信他这一部书在已有的十余部同类著作中会有自己的特色,我更佩服这种“重写”的勇气。换作我,年轻时很可能会有勇气做“重写”的课题,年老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心气了。故而,我为年轻的梅杰的这部书点赞。

责任编辑:龙亚莉

儿童文学教程第三版知识点(讲义与纲要儿童与文学)(1)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梅杰/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定价68.00元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