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漂哥

白龙山白龙山古称“窑岙山”、“丫髻山”、“仙鹤山(仙磕山)”,后因“白龙圣母”的传说而改名白龙山。白龙山系括苍山余脉。自乐清出发经虹桥过淡溪水库,沿着水库边山路一直到水库尽头--右侧山路,往东田村方向左转弯的盘山公路继续上去到白龙山停车场。乐清白龙山主要是龙文化集中地,在乐清市内外影响颇大。白龙山绵亘三十余里,最高峰海拔716.1米。白龙山周边虹桥(白龙圣母、乌龙圣母)、淡溪、芙蓉、清江、岭底(竹龙岙白龙三太子)等乡镇,甚至隔海相望玉环县,历史上许多民间龙文化活动都与这座山有关。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1)

我曾三次去往白龙山,并非朝圣亦非求雨,第一次去是20年以前因在一本关于介绍白龙山的书籍上看到有吾乡前贤潘潢的名字于上并标注(江西婺源)人,促生好奇心,慕名而去。那时多为徒步故无时间观览,只是登顶而已。前些年是应朋友之邀,直接乘车沿淡溪水库而上,也因为去时已经是下午也只游附近几个景点。第三次是去年正月,带着侄女和女儿从岭底仰后山的驿道翻山而过,虽然上山前已经略作攻略,但毕竟路程不短加上带着孩子走走歇歇一往一回时间基本上都在路上。所以也只能观庙宇看怪石匆匆而过。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2)

白龙山有四多,龙多、观多,石多,故事多。白龙山圆滑大石头的真正创造者应该是大自然的的杰作,形成于大约在1.28至1亿年前的早白垩纪。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3)

《云笈七签》曰:“仙磑山(一作仙礚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重华治之。” 有关此条,相关人士有过精辟的分析:温州自古没有梁城县,只有乐成县,“乐”字繁体为“樂”,不少文献亦作“樂城县”,即今乐清市,城关至今仍名“乐成镇”,乐清市东乡有白溪、白溪镇(现已并入雁荡镇)。 张真人即乐清第一位名士张文君。 《永乐乐清县志》载,张文君“字子雁,乐清人。世居白鹤山下,得神仙修炼之术,于所居傍炼丹。郡守王羲之慕其名往访焉。文君以余药掷溪水,遁于竹中。右军不获见而去”。 按这则记载,张文君也是修道有成之人,可以“炼形化气”,这才能遁入竹中,让王羲之找不到。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4)

白龙山之“龙”由来 白龙山得名缘于下述传说:在大约八百年前,乐清东乡淡溪峃车村(旧名江家村)一姓江未婚女子,因浣纱吞龙卵怀孕,为父母所不容,居于村后北大山(后称白龙山)江家窟处,后诞白龙而成白龙圣母,地人由此立宫祭祀。这一传说明永乐《乐清县志》曾加记载: 按旧志载,龙女姓江氏,年方笄未嫁。因浣纱于水滨,见水中一石,状如卵,文采光莹。取置口,复浣纱,不觉吞之,自是有娠,其腹异常。父母疑其有外慕,笞垂良苦。女不得已,至获石所号哭,踊跃溺死于水。忽云雾晦暝,大雷以风,其腹迸裂,有晰蝎出,须臾成龙,入海,犹转身四顾其母。 ……龙去,在常熟县庙食。间岁归黄塘(引者按:应为峃车),省母于清江渡,出入雷电风雨中。人见其拏云而入山,其鳞甲如银。龙母常于常熟县听僧说法。乾道年间旱,进士毛士龙祷雨有验。 有关白龙圣母江氏女故事,有资料和民间传说说得更为具体。说在南宋宁宗赵扩嘉泰元年辛酉(1201)九月初九子时,圣母降生于江家村。圣母幼字琼玉,兄青云配连氏,后隐居讲坛(今之龙水喷青云观即其遗址)而羽化仙去,弟青霞弱冠瘿疹而殇。江氏女于南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1207)五月二十五日产龙。按此说法,江氏女产龙时年仅七岁,这未免有点离谱。又说南宋赵祺咸淳十年甲戍(1274)被敕封为“护国佑民贞心太素江氏龙母圣君”。历年祷雨,先祭祀江氏祖庙,后至龙潭求龙下山,启行还宫亦祭祀江氏祖庙归山。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5)

据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载,白龙山上有上、中、下三座白龙圣母宫。而发展至今则有白龙宫、龙娘宫、乌龙宫、青龙宫、白龙太子宫、降龙宫、白龙圣母宫、龙王庙、天子龙潭宫、蟠龙宫等,全山上下有二十来座。 至于带“龙”字之地名,多且妙趣横生。地方志载当年小白龙降生后入东海,入海之际回首望母,故后人将东海边万桥港称“龙江”,且有一处“龙娘汇(回)”。又传有一年天大旱,小白龙奉龙母之命下山到新市(今虹桥)挖井,为百姓解忧。当时白龙曾歇于一草坦观察地形,又不时回头望母,故虹桥不仅留有一口“龙井”,还留下了“龙坦”与“汇(回)头”村名。今天淡溪龙潭古村落,其村名便得之于村后那口历代百姓求雨龙潭。白龙山对面山,因是龙居之地前大门,故称“龙门山”(山上有古老龙门道观、降龙祠等)。白龙山下之溪则称“龙溪”,其路则称“龙溪路”。峃车村因是江氏龙母出生地,故此村有江氏圣母祠(今圯)和古老龙娘宫,旧时该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均有传统祭祀龙诞日,今废。又,传说长山叶氏乌龙圣母曾许姻黄塘周姓人,故今日黄塘村东山称“青龙山”(山间亦建有青龙宫)。……这些富有传奇色彩龙文化,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又,白龙山周边龙顺坑、龙川、石龙头、龙驯岩、龙湖、龙珠潭、龙擦痒、盘龙墩、龙岭、龙泽及雁荡山大小龙湫、龙鼻洞、龙西、龙避岙、九龙头、回龙嶂、卧龙等诸多地名、景名均带龙字,各有故事出处,例不胜举,乃至白龙山下连人名带“龙”字也不计其数。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6)

最出名的景点应该是九州岩。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云:九州岩,在凫湖东,巨岩大亩许,三叠,高百十丈。旧传仙人堆之以望九州,鞭石途中,遇老姥,问曰:"见吾牛否?"答曰:"奔石也,牛吾不知。"又问:"见羊否?" 曰:"奔石也,羊吾不知。"石遂止。余石累累尚在近处,竟未叠成。今登之,祗可望温州一郡,九州屈指可数。""堆之以望九州", 可惜仙人鞭石途中,被老妪点破,九州岩未能堆成,余石垒垒,尚在近处。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7)

白龙山历来为道家修真圣地。据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载,白龙山有上、中、下三座白龙圣母宫。发展至今,则有白龙宫、堂官三老殿、樊梨花庙、龙娘宫、乌龙宫、青龙宫、白龙太子宫、降龙宫、白龙圣母宫、龙王庙、天子龙潭宫、蟠龙宫等,全山上下有二十来座.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8)

据说除白龙圣母之外,还有虹桥长山叶氏乌龙圣母和岭底竹龙岙竹龙(传说为东海龙王之三太子),上述二龙母与龙太子均受皇帝敕封,传说都历近千年,其居处均成为后人前往祈雨之圣地。县东四都人一旦祈雨时,均要到岭底竹龙岙龙潭处,这和王十朋(四都人,系南宋状元)小时曾在该潭边苦读,有竹龙化人长时陪读显圣传说有关。其所祈之神名为黄龙三太子,故若遇黄头颈之鱼(或他物)便以为三太子现身。据说此处祈雨一旦告成,便会在三日内风雨交加,其势凶猛,令人惧怕,所以非万不得已,不到此祈雨。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龙山山水兼得。奇峰怪石,驿道古观,林木茐幽。其周边更是风景宜人。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10)

陕西值得去修行的山(第三福地白龙山记)(11)

来源:美篇乐清故事

,